第290章 变法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北京城,一个茶馆内,十余名二十四五,三十出头的男子商谈甚欢,言词中,对其中一人倍加赞赏。
他们都是上一年在北京会试后不中的各省俊才,滞留于此,皆因一人。此人便是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康有为。
历史给刘奇开了个玩笑,他没想到自己造反,推动了维新变法的提前出现,这或许是他的出现,形成了反差和对比。
在康有为眼里,刘奇是反贼,但也是革新派,他所建立的政权,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西方的特点,他认为,大清国完全可以参照刘奇的一些做法,改良变法,以图自强。
摆在康有为面前的是,如何说服朝廷和皇上,去学一个反贼,他以大胆的言论吸引了一批人,与他一起,剥开表面看本质,意图将刘奇所做分析透彻,拿出一个朝廷和皇上能够接受的条陈。
要想让朝廷接受,康有为仔细分析了来自山东方方面面的消息,包括坊间的传言,并对照西洋诸国,以及近邻日本。在诸多信息中,康有为找到一条主线,那就是刘奇虽未称帝,但他兰婧王的身份和权利,已经等同于皇帝,其治下府县,仍旧是中华古制,名称有些许改变,也有所增加,不过主官这条线,并未大动。
只有确保皇上的绝对权力,变法才有可能,这是康有为和一众俊才商议后得出的首要条件,而且,根据刘奇的做法,他甚至提出应该把权力尽可能的集中到皇帝手里。
只是这第一次上清帝书石沉大海,失望之余,有人给康有为出主意,要想上达天听,需得到朝中重臣的支持,遍观朝中诸位大人,突破口恐怕还在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翁同和身上。
换句话说,上书要先得到翁同和的首肯才行,而且,这变法还要让太后感觉可行。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集思广益,有现成例子情况下,第二次上清帝书出炉了。
这一次有了良好的回应,翁同和看了后大加赞赏,认为是自强唯一之法,要康有为再做深入阐述,并向他详细说了朝中各种复杂的情形,给出些建议。
带着兴奋,康有为召集一众人,修改完善这上清帝书,以期博得光绪眼球,前程就在这一纸上书中了。
康有为变法核心,是八个字,“富国、养民、练兵、集权。”所谓富国,便是统一财税,清理各地杂乱繁多的各种赋税,由朝廷统一收缴,各省按所收赋税留成,以期获得更多的财源。
养民,则是农工商并举,办新学以教百姓技能。练兵是一个重点,康有为提出仿照西洋,操练新兵,他根据破虏军的一些做法,提出变相的八旗绿营新制,八旗作为巩固大清王朝的基础,应重现其精锐本色,不再固定封地和世袭,而是建立大清禁卫步军,每旗一军,大小统领皆为满人,由各旗选拔精锐兵勇加入,每年更替伤残和年长者。
大清禁卫军总计十二万,每一旗一万五千,大致和西洋一师相仿,在这之外,组建大清禁卫马军,各旗选拔兵勇混合,兵力两万。这十四万人,就是大清朝廷核心新军,除了拱卫京畿外,其余兵马,有相应驻地,皇上才有权调动。
绿营和勇营全部改制为新军,全国共设三十六镇新军,编制也仿照西洋,共计五十四万人,除各省有一镇新军外,其余的,根据需要,集中应急调动或分设要地,在上书中,康有为非常赞同刘奇的做法,将领不得私自募兵,以免兵勇成为将领的附庸,失去控制。
最后的集权,则是重中之重,他建议皇上和朝廷减小各封疆大吏的全力,在军事上,结合编练新军,废除总督一职,各省巡抚不再军政全揽,各省若有小股盗匪,那是各省驻守新军之责,若有大的战事,朝廷临时指派统帅,调动周边新军或派遣应急的新军,这个核心要点,其实就是军政分离,军事权绝对集中到朝廷和皇上手里。
而政务方面,康有为的做法几乎是照搬刘奇的,分解巡抚、知府、知县的权利,把更多的决策权,收拢到朝廷和皇上手中,同时,康有为建议把所有的官办工商,收归朝廷统辖。
总之,康有为的上书能得到翁同和的赞赏,最主要的就是权利集中中央,而且还兼顾了大清的根基,没有兵权,汉臣再能干,再有野心,也无法做大,而大清八旗禁卫军的作用,摆明了是控制三十六镇新军的,有载津这个例子存在,十四万满人精锐要建成,并不困难。
至于一些做法上的细节,对于康有为等人来说,也不难,刘奇那里可是有现成的例子,拿过来,抹去反贼的影子,套上点大清祖制,也是花团锦簇。
这份上清帝书引起朝廷轰动,光绪帝认为很可行,呈递慈禧,老女人也看不出动摇她地位之处,虽说如此变法,光绪的权利会增大,但这也算正常,慈禧再笼权,也总有一天交出来的,这点她很清楚。
奕䜣等人瞧着也还行,地方权利集中中央,这对他而言,是好事,他只是觉得事情办起来,怕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对方封疆大吏,恐怕不是那么好办。还有就是废除了以往八旗的一些祖制,那些将军、都统不是那么好摆平的,其下那些八旗兵,也不好打发。
当然,康有为这个八旗改制,也有不少狗骨头在那里,首先是这禁卫军的大统领就是一众满族权贵垂涎欲滴的,奕䜣私下认为,这将是各旗和一众亲王和郡王争夺的重点。往下各旗军都统,也是一个争夺的要点,或许,这些职位,会让那些亲王、郡王权贵忙不得联合抵制。
看上去很美,不过康有为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刘奇都头痛变法需要大量银子,大清朝廷难道就有足够的银子?三十六镇新兵,那要耗费多少银钱?
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在慈禧的默许下,光绪在御和园召见了康有为,一番君臣对答之后,光绪很满意,下旨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而追随康有为变法的梁启超、杨锐、刘光第等人也被光绪赏六品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变法。
有烟台这个洋人的海路通道,京城消息迅速从天津传递过来,刘奇得知康有为出现,还上书变法,真真是呆了半响,不过以他有限的历史和在两年对大清国的了解,他并不认为康有为能够成功,难说还是百日维新!
同样认为康有为成不了的,还有载津,他太清楚康有为变法动了什么人的利益,不过他并不会反对这种变法,大清禁卫新军只可能以神机营为基础组建,他或许不能染指大统领一职,不过副统领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下面八旗再怎么分,怎么独立,他相信他至少可以统领京城周边未来的上三旗三军,或许其他期也能有所控制,有兵在手,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袁世凯也是一大隐患,而康有为的新兵之法,将遏制袁世凯,以后这位心腹大患恐怕只有一镇新兵统辖之权,翻不起大浪。
或许,能将其收为所用?载津动了心思。
变法肯定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刘奇弄清楚康有为变法核心后,笑笑不理,这个时候,你剥夺督抚权利,不是自找麻烦么?新军未成之前,刘奇已经不担心清兵孤注一掷来打他,看来是时候加紧自身建设的时候了。
此刻,刘奇和德国人进入一段蜜月期,巴兰德早已不再掩饰,亲自前来泰安,和刘奇商谈,对于刘奇提出的双方货币相互承认的建议,巴兰德在思考良久后,给予了回应,他是不反对的,不过这还得国内的认可。
让巴兰德做出这个决定的,自然是其背后的东西,德国将承担刘奇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汇兑业务,在巴兰德眼中,刘奇建立货币体系是危险的,但控制其对外贸易,依然是可行的,他不是没想过其他国家承认刘奇的货币体系,他只是觉得,不会那么快。
何况这次会面,刘奇与他签署了备忘录,承诺今后扩大地盘后,德国有优先铁路建设,矿产开发权,在没有德国明确前,刘奇不会与其他国家合作,远景十分诱人,巴兰德仿佛已经看到德国势力遍布中华大地,其他国家只能跟在德国人背后,喝一些残汤剩水。
正应为有如此前景,巴兰德是第一个在泰安设置领事馆的公使,烟台已经沦落为二等,哈根将出任德国驻泰安领事馆首任领事。只需要国内同意,哈根便可走马上任。
北京城,一个茶馆内,十余名二十四五,三十出头的男子商谈甚欢,言词中,对其中一人倍加赞赏。
他们都是上一年在北京会试后不中的各省俊才,滞留于此,皆因一人。此人便是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康有为。
历史给刘奇开了个玩笑,他没想到自己造反,推动了维新变法的提前出现,这或许是他的出现,形成了反差和对比。
在康有为眼里,刘奇是反贼,但也是革新派,他所建立的政权,既有传统的影子,又有西方的特点,他认为,大清国完全可以参照刘奇的一些做法,改良变法,以图自强。
摆在康有为面前的是,如何说服朝廷和皇上,去学一个反贼,他以大胆的言论吸引了一批人,与他一起,剥开表面看本质,意图将刘奇所做分析透彻,拿出一个朝廷和皇上能够接受的条陈。
要想让朝廷接受,康有为仔细分析了来自山东方方面面的消息,包括坊间的传言,并对照西洋诸国,以及近邻日本。在诸多信息中,康有为找到一条主线,那就是刘奇虽未称帝,但他兰婧王的身份和权利,已经等同于皇帝,其治下府县,仍旧是中华古制,名称有些许改变,也有所增加,不过主官这条线,并未大动。
只有确保皇上的绝对权力,变法才有可能,这是康有为和一众俊才商议后得出的首要条件,而且,根据刘奇的做法,他甚至提出应该把权力尽可能的集中到皇帝手里。
只是这第一次上清帝书石沉大海,失望之余,有人给康有为出主意,要想上达天听,需得到朝中重臣的支持,遍观朝中诸位大人,突破口恐怕还在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翁同和身上。
换句话说,上书要先得到翁同和的首肯才行,而且,这变法还要让太后感觉可行。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集思广益,有现成例子情况下,第二次上清帝书出炉了。
这一次有了良好的回应,翁同和看了后大加赞赏,认为是自强唯一之法,要康有为再做深入阐述,并向他详细说了朝中各种复杂的情形,给出些建议。
带着兴奋,康有为召集一众人,修改完善这上清帝书,以期博得光绪眼球,前程就在这一纸上书中了。
康有为变法核心,是八个字,“富国、养民、练兵、集权。”所谓富国,便是统一财税,清理各地杂乱繁多的各种赋税,由朝廷统一收缴,各省按所收赋税留成,以期获得更多的财源。
养民,则是农工商并举,办新学以教百姓技能。练兵是一个重点,康有为提出仿照西洋,操练新兵,他根据破虏军的一些做法,提出变相的八旗绿营新制,八旗作为巩固大清王朝的基础,应重现其精锐本色,不再固定封地和世袭,而是建立大清禁卫步军,每旗一军,大小统领皆为满人,由各旗选拔精锐兵勇加入,每年更替伤残和年长者。
大清禁卫军总计十二万,每一旗一万五千,大致和西洋一师相仿,在这之外,组建大清禁卫马军,各旗选拔兵勇混合,兵力两万。这十四万人,就是大清朝廷核心新军,除了拱卫京畿外,其余兵马,有相应驻地,皇上才有权调动。
绿营和勇营全部改制为新军,全国共设三十六镇新军,编制也仿照西洋,共计五十四万人,除各省有一镇新军外,其余的,根据需要,集中应急调动或分设要地,在上书中,康有为非常赞同刘奇的做法,将领不得私自募兵,以免兵勇成为将领的附庸,失去控制。
最后的集权,则是重中之重,他建议皇上和朝廷减小各封疆大吏的全力,在军事上,结合编练新军,废除总督一职,各省巡抚不再军政全揽,各省若有小股盗匪,那是各省驻守新军之责,若有大的战事,朝廷临时指派统帅,调动周边新军或派遣应急的新军,这个核心要点,其实就是军政分离,军事权绝对集中到朝廷和皇上手里。
而政务方面,康有为的做法几乎是照搬刘奇的,分解巡抚、知府、知县的权利,把更多的决策权,收拢到朝廷和皇上手中,同时,康有为建议把所有的官办工商,收归朝廷统辖。
总之,康有为的上书能得到翁同和的赞赏,最主要的就是权利集中中央,而且还兼顾了大清的根基,没有兵权,汉臣再能干,再有野心,也无法做大,而大清八旗禁卫军的作用,摆明了是控制三十六镇新军的,有载津这个例子存在,十四万满人精锐要建成,并不困难。
至于一些做法上的细节,对于康有为等人来说,也不难,刘奇那里可是有现成的例子,拿过来,抹去反贼的影子,套上点大清祖制,也是花团锦簇。
这份上清帝书引起朝廷轰动,光绪帝认为很可行,呈递慈禧,老女人也看不出动摇她地位之处,虽说如此变法,光绪的权利会增大,但这也算正常,慈禧再笼权,也总有一天交出来的,这点她很清楚。
奕䜣等人瞧着也还行,地方权利集中中央,这对他而言,是好事,他只是觉得事情办起来,怕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对方封疆大吏,恐怕不是那么好办。还有就是废除了以往八旗的一些祖制,那些将军、都统不是那么好摆平的,其下那些八旗兵,也不好打发。
当然,康有为这个八旗改制,也有不少狗骨头在那里,首先是这禁卫军的大统领就是一众满族权贵垂涎欲滴的,奕䜣私下认为,这将是各旗和一众亲王和郡王争夺的重点。往下各旗军都统,也是一个争夺的要点,或许,这些职位,会让那些亲王、郡王权贵忙不得联合抵制。
看上去很美,不过康有为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刘奇都头痛变法需要大量银子,大清朝廷难道就有足够的银子?三十六镇新兵,那要耗费多少银钱?
光绪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在慈禧的默许下,光绪在御和园召见了康有为,一番君臣对答之后,光绪很满意,下旨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而追随康有为变法的梁启超、杨锐、刘光第等人也被光绪赏六品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变法。
有烟台这个洋人的海路通道,京城消息迅速从天津传递过来,刘奇得知康有为出现,还上书变法,真真是呆了半响,不过以他有限的历史和在两年对大清国的了解,他并不认为康有为能够成功,难说还是百日维新!
同样认为康有为成不了的,还有载津,他太清楚康有为变法动了什么人的利益,不过他并不会反对这种变法,大清禁卫新军只可能以神机营为基础组建,他或许不能染指大统领一职,不过副统领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下面八旗再怎么分,怎么独立,他相信他至少可以统领京城周边未来的上三旗三军,或许其他期也能有所控制,有兵在手,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袁世凯也是一大隐患,而康有为的新兵之法,将遏制袁世凯,以后这位心腹大患恐怕只有一镇新兵统辖之权,翻不起大浪。
或许,能将其收为所用?载津动了心思。
变法肯定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刘奇弄清楚康有为变法核心后,笑笑不理,这个时候,你剥夺督抚权利,不是自找麻烦么?新军未成之前,刘奇已经不担心清兵孤注一掷来打他,看来是时候加紧自身建设的时候了。
此刻,刘奇和德国人进入一段蜜月期,巴兰德早已不再掩饰,亲自前来泰安,和刘奇商谈,对于刘奇提出的双方货币相互承认的建议,巴兰德在思考良久后,给予了回应,他是不反对的,不过这还得国内的认可。
让巴兰德做出这个决定的,自然是其背后的东西,德国将承担刘奇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的汇兑业务,在巴兰德眼中,刘奇建立货币体系是危险的,但控制其对外贸易,依然是可行的,他不是没想过其他国家承认刘奇的货币体系,他只是觉得,不会那么快。
何况这次会面,刘奇与他签署了备忘录,承诺今后扩大地盘后,德国有优先铁路建设,矿产开发权,在没有德国明确前,刘奇不会与其他国家合作,远景十分诱人,巴兰德仿佛已经看到德国势力遍布中华大地,其他国家只能跟在德国人背后,喝一些残汤剩水。
正应为有如此前景,巴兰德是第一个在泰安设置领事馆的公使,烟台已经沦落为二等,哈根将出任德国驻泰安领事馆首任领事。只需要国内同意,哈根便可走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