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听君讲述妖书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推棺最新章节!
借助李秘的帮助,姜壁总算是调查出一些眉目来,不过李秘也指出了这种调查结果的一个最大漏洞。
那就是这些资料都是姜壁从民间搜集汇总的,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想要证实,必须进行大量的走访,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这些是调查的基础,是他们最根本的数据库,如果无法保证真实性,那么后续的所有推测,都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姜壁自然也明白,可如今周瑜几乎被奉若神明,除了李秘和他姜壁等少数几个人,又有谁会去调查周瑜?
没有足够的人手,又如何满天下走访那些地方志或者传说野史札记的作者,却求证真假?
“这些个书家里头,哪一位权威最重,最是可信?”
李秘也是为了节省人力,先抓重点,找到里头最可信的一位去求证,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姜壁被李秘这么一提点,也顿时来了精神,在桌上翻找了片刻,又跑到书架那边去了。
这书架也是项穆特地为他们准备的,他们会将姜壁所搜罗的书籍,照着时间前后的顺序排列起来,方便检索翻阅。
也正因此,姜壁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便找出了一部书来,只是当他看到作者之名时,却紧皱眉头了。
“此书数次提及群英会,记录详备,只是……只是这书家却未必好找……”
李秘也不由疑惑,能够出书的人,可都是有头有脸,有名有姓,除非已殁,否则又岂会难找?
袁可立也凑了过来,扫了一眼,不由轻叹了一声:“没想到竟然是他……”
李秘将那部书拿过来一看,作者名唤吕坤,这名字倒是有些时曾相识,只是一时半会儿也没能想起更具体的细节来。
“吕书简杂学百家,最喜摸索钻研这些奇闻异事,最近听说些了一部《*语》,也是旁征博引,满篇奇怪,能写出这样一部书来,也就情有可原了……”
袁可立如此说着,李秘不由恍然,没想到竟然是他!
早先已经说过,李秘对古时冤案可是非常熟悉的,也难怪他觉得吕坤这名字如此熟悉!
“这吕坤已经致仕了吧?”李秘如此一问,袁可立也点了点头,朝李秘反问道:“你不该知道这个案子啊,我记得你是今年才进的公门吧?”
李秘也生怕记载与史实不符,如今难得有个了解的机会,便摇了摇头道:“只是道听途说,内幕却是不得而知,还望贤兄解惑一二。”
袁可立深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才开口道。
“吕书简乃当世大儒,早先是山西按察使,彼时我还在山西道当巡按御史,与他也是有过不少交往,只是没想到他遭了无妄之灾,卷入了妖书一案,不得不破落致仕了……”
姜壁闻言,也难免感慨,朝李秘道:“这案子也着实恼人,当初我也想过要上书言事,只是人轻言微罢了……”
二人如此一说,李秘也是心头激动,还果真是明末冤案之一的妖书案,真让他李秘给撞上了!
这妖书案说来也简单,但牵连很广,延续的时间太长,本身到没什么离奇之处,只是牵扯到东林党和国本之争,所以才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影响。
事情的经过也并不复杂,这吕坤是个文化人,喜欢写书,那段时间心血来潮,就采辑了历史上一些贤妇烈女的事迹,写了一本《闺范图说》,要教天下的女人如何做一个好女人。
这位老兄也果然是甚么都敢写,难怪会知道群英会这样的神秘组织了。
本来也没甚么,出书也就出书了,只是有个叫陈矩的太监出了宫,见到这部书,便带回了宫里,献给了郑贵妃。
郑贵妃也是个好面子的,当时皇后无子,她却给万历皇帝生了个儿子朱常洵,这女人估摸着也是想要把皇后挤下鸾台,所以就找了些人,加了几个好女人到书里,把自己也写到了书的最后部分,让她的伯父郑承恩和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印,这《闺范图说》也就成了她写的了。
若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没来由惹出这么多事来,只怪这吕坤也是个多事的,当时他已经升任刑部侍郎,官儿也不小了,在朝堂上也能说上话了,便给皇帝上了个奏章《忧危疏》。
若是说的好话,也没后来的故事了,这吕坤自认为是忠臣,上书劝说万历皇帝不要乱捞钱,更不要乱收钱,否则大明江山不保云云。
吏科给事中马上站出来弹劾吕坤,说他居心不良,早先就写过一本《闺范图说》,偷偷送进宫来献给郑贵妃,如今又要说皇帝的坏话,绝对没存甚么好心眼!
吕坤听了也急火,赶忙给自己辩解,《闺范图说》只是教人怎么做个好女人,自己也没送进宫里巴结郑贵妃,恳请皇帝和文武百官明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因为万历皇帝心疼郑贵妃,对这个事情也就装聋作哑,留中不发,懒得理会他们。
可这个时候,却有人给《闺范图说》专门写了一篇跋文,名为《忧危竑议》,以传单的方式,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个跋文嘛,就是写在文章前头的序言,或者也可以算是后记,叫做题跋或者跋尾,就是对文章的内容做一些评价或者总结概括,有时候也会说一说写作的经过与心得之类的。
关键是这篇跋文,竟然将《闺范图说》与立储的问题联系在了一处!
当时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养,除了郑贵妃生了个龙子朱常洵之外,其实还要一个大皇子,名叫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只当了二十八天皇帝就驾崩了。
这朱常洛虽然在位时间最短,但也最具传奇性与戏剧性,因为明末三大案,几乎都与他有关联。
不过万历皇帝对朱常洛这个长子并不喜欢,因为他是万历皇帝一时冲动,临幸了一个宫女才生下来的。
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员们,本着长幼有序的规矩,希望能够立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皇帝却对郑贵妃宠幸到了极点,郑贵妃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所以万历皇帝只能一直拖着。
这个太子之位的争夺,也就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国本之争”,这一争就是十五年,当然了,这也是后话了。
说回这个跋文,把《闺范图说》跟立太子的事情搅和在了一起,说是吕坤等人包藏祸心,其实是想与郑贵妃等人勾结,讨好郑贵妃,是早已组成了党羽,目的就是要废长立幼,让朱常洵当上太子!
郑贵妃的伯父郑承恩得了消息,便怀疑是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搞的鬼,因为全椒知县樊玉衡早先就上疏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对郑贵妃大加指责。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万历皇帝也不能再袖手旁观了,于是便站出来,说《闺范图说》是他送给郑贵妃的,但又把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樊玉衡给打了一顿,说他们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妖言惑众,把他们贬谪到了雷州和廉州。
最冤的还是吕坤,因为这个事情,只能提前退休,回家继续写书去了。
所以说作为一个男人,千万不要随便写书,教女人怎么做个好女人,这是没有好下场的。
虽然妖书案算是告一段落,但里头参杂政治斗争,只要万历皇帝一天没有决定太子的人选,这桩旧案就极有可能被翻出来,所以也没谁敢再去找吕坤这个倒霉蛋。
别人或许不知道,李秘却是清楚的,不久之后,就会掀起第二次妖书案,牵扯更广,影响更糟糕!
对于妖书案这样的大案,案情经过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调查,之所以如此恶劣,完全是政治斗争在作祟,李秘也不想掺和进去。
但吕坤既然知道群英会的消息,他就必须要去求证,若他是个朝廷官员,或许还有所顾忌,可他不过是个捕快,就算跟吕坤去逛窑子,只怕也没人会把他跟妖书案甚么的牵扯到一块来。
不过李秘也有些担忧,因为他已经通过秋冬得知,王士肃身边那个郑多福,就是郑贵妃的堂亲,眼下郑贵妃正当红得宠,这个郑多福姑娘若想要欺负他李秘,也实在让人头疼。
袁可立和姜壁将妖书案的内幕都讲完,本以为李秘会望而却步,毕竟他们是如何都不敢去找吕坤的。
然而李秘却好像没听进去一般,点了点头,表示已经清楚,而后朝二人问道。
“那吕坤目今在何处?”
袁可立也是摇头苦笑,正要劝说,姜壁却扯了扯他的衣袖,抢先朝李秘回答道。
“吕书简本是归德府宁陵人,早先皇上是将他贬到南京这厢来的,只是他受不了这个气,便辞职卸任了,眼下估摸着应该还留在南京,不过落叶归根,只怕很快就会回河南老家了……”
李秘自然知道袁可立担心他会因此惹上麻烦,但也理解姜壁急于调查王佐的真相,对二人的小动作也权当没看见,既然吕坤在南京,想来自己也该往南京走一遭才是。
无论如何,这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乃是万历三大贤,中国古代《二十四儒》之一,那是真正的经世大儒,而且杂学百家,甚么政治经济军事刑法农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道法玄学,几乎没有他不涉猎不研究的。
这样的奇人,知晓群英会的底细,又有何奇怪?李秘又岂能不去看一眼?
借助李秘的帮助,姜壁总算是调查出一些眉目来,不过李秘也指出了这种调查结果的一个最大漏洞。
那就是这些资料都是姜壁从民间搜集汇总的,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想要证实,必须进行大量的走访,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这些是调查的基础,是他们最根本的数据库,如果无法保证真实性,那么后续的所有推测,都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姜壁自然也明白,可如今周瑜几乎被奉若神明,除了李秘和他姜壁等少数几个人,又有谁会去调查周瑜?
没有足够的人手,又如何满天下走访那些地方志或者传说野史札记的作者,却求证真假?
“这些个书家里头,哪一位权威最重,最是可信?”
李秘也是为了节省人力,先抓重点,找到里头最可信的一位去求证,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姜壁被李秘这么一提点,也顿时来了精神,在桌上翻找了片刻,又跑到书架那边去了。
这书架也是项穆特地为他们准备的,他们会将姜壁所搜罗的书籍,照着时间前后的顺序排列起来,方便检索翻阅。
也正因此,姜壁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便找出了一部书来,只是当他看到作者之名时,却紧皱眉头了。
“此书数次提及群英会,记录详备,只是……只是这书家却未必好找……”
李秘也不由疑惑,能够出书的人,可都是有头有脸,有名有姓,除非已殁,否则又岂会难找?
袁可立也凑了过来,扫了一眼,不由轻叹了一声:“没想到竟然是他……”
李秘将那部书拿过来一看,作者名唤吕坤,这名字倒是有些时曾相识,只是一时半会儿也没能想起更具体的细节来。
“吕书简杂学百家,最喜摸索钻研这些奇闻异事,最近听说些了一部《*语》,也是旁征博引,满篇奇怪,能写出这样一部书来,也就情有可原了……”
袁可立如此说着,李秘不由恍然,没想到竟然是他!
早先已经说过,李秘对古时冤案可是非常熟悉的,也难怪他觉得吕坤这名字如此熟悉!
“这吕坤已经致仕了吧?”李秘如此一问,袁可立也点了点头,朝李秘反问道:“你不该知道这个案子啊,我记得你是今年才进的公门吧?”
李秘也生怕记载与史实不符,如今难得有个了解的机会,便摇了摇头道:“只是道听途说,内幕却是不得而知,还望贤兄解惑一二。”
袁可立深深吸了一口气,而后才开口道。
“吕书简乃当世大儒,早先是山西按察使,彼时我还在山西道当巡按御史,与他也是有过不少交往,只是没想到他遭了无妄之灾,卷入了妖书一案,不得不破落致仕了……”
姜壁闻言,也难免感慨,朝李秘道:“这案子也着实恼人,当初我也想过要上书言事,只是人轻言微罢了……”
二人如此一说,李秘也是心头激动,还果真是明末冤案之一的妖书案,真让他李秘给撞上了!
这妖书案说来也简单,但牵连很广,延续的时间太长,本身到没什么离奇之处,只是牵扯到东林党和国本之争,所以才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影响。
事情的经过也并不复杂,这吕坤是个文化人,喜欢写书,那段时间心血来潮,就采辑了历史上一些贤妇烈女的事迹,写了一本《闺范图说》,要教天下的女人如何做一个好女人。
这位老兄也果然是甚么都敢写,难怪会知道群英会这样的神秘组织了。
本来也没甚么,出书也就出书了,只是有个叫陈矩的太监出了宫,见到这部书,便带回了宫里,献给了郑贵妃。
郑贵妃也是个好面子的,当时皇后无子,她却给万历皇帝生了个儿子朱常洵,这女人估摸着也是想要把皇后挤下鸾台,所以就找了些人,加了几个好女人到书里,把自己也写到了书的最后部分,让她的伯父郑承恩和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印,这《闺范图说》也就成了她写的了。
若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没来由惹出这么多事来,只怪这吕坤也是个多事的,当时他已经升任刑部侍郎,官儿也不小了,在朝堂上也能说上话了,便给皇帝上了个奏章《忧危疏》。
若是说的好话,也没后来的故事了,这吕坤自认为是忠臣,上书劝说万历皇帝不要乱捞钱,更不要乱收钱,否则大明江山不保云云。
吏科给事中马上站出来弹劾吕坤,说他居心不良,早先就写过一本《闺范图说》,偷偷送进宫来献给郑贵妃,如今又要说皇帝的坏话,绝对没存甚么好心眼!
吕坤听了也急火,赶忙给自己辩解,《闺范图说》只是教人怎么做个好女人,自己也没送进宫里巴结郑贵妃,恳请皇帝和文武百官明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因为万历皇帝心疼郑贵妃,对这个事情也就装聋作哑,留中不发,懒得理会他们。
可这个时候,却有人给《闺范图说》专门写了一篇跋文,名为《忧危竑议》,以传单的方式,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个跋文嘛,就是写在文章前头的序言,或者也可以算是后记,叫做题跋或者跋尾,就是对文章的内容做一些评价或者总结概括,有时候也会说一说写作的经过与心得之类的。
关键是这篇跋文,竟然将《闺范图说》与立储的问题联系在了一处!
当时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养,除了郑贵妃生了个龙子朱常洵之外,其实还要一个大皇子,名叫朱常洛,也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只当了二十八天皇帝就驾崩了。
这朱常洛虽然在位时间最短,但也最具传奇性与戏剧性,因为明末三大案,几乎都与他有关联。
不过万历皇帝对朱常洛这个长子并不喜欢,因为他是万历皇帝一时冲动,临幸了一个宫女才生下来的。
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员们,本着长幼有序的规矩,希望能够立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皇帝却对郑贵妃宠幸到了极点,郑贵妃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所以万历皇帝只能一直拖着。
这个太子之位的争夺,也就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国本之争”,这一争就是十五年,当然了,这也是后话了。
说回这个跋文,把《闺范图说》跟立太子的事情搅和在了一起,说是吕坤等人包藏祸心,其实是想与郑贵妃等人勾结,讨好郑贵妃,是早已组成了党羽,目的就是要废长立幼,让朱常洵当上太子!
郑贵妃的伯父郑承恩得了消息,便怀疑是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搞的鬼,因为全椒知县樊玉衡早先就上疏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对郑贵妃大加指责。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万历皇帝也不能再袖手旁观了,于是便站出来,说《闺范图说》是他送给郑贵妃的,但又把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樊玉衡给打了一顿,说他们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妖言惑众,把他们贬谪到了雷州和廉州。
最冤的还是吕坤,因为这个事情,只能提前退休,回家继续写书去了。
所以说作为一个男人,千万不要随便写书,教女人怎么做个好女人,这是没有好下场的。
虽然妖书案算是告一段落,但里头参杂政治斗争,只要万历皇帝一天没有决定太子的人选,这桩旧案就极有可能被翻出来,所以也没谁敢再去找吕坤这个倒霉蛋。
别人或许不知道,李秘却是清楚的,不久之后,就会掀起第二次妖书案,牵扯更广,影响更糟糕!
对于妖书案这样的大案,案情经过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调查,之所以如此恶劣,完全是政治斗争在作祟,李秘也不想掺和进去。
但吕坤既然知道群英会的消息,他就必须要去求证,若他是个朝廷官员,或许还有所顾忌,可他不过是个捕快,就算跟吕坤去逛窑子,只怕也没人会把他跟妖书案甚么的牵扯到一块来。
不过李秘也有些担忧,因为他已经通过秋冬得知,王士肃身边那个郑多福,就是郑贵妃的堂亲,眼下郑贵妃正当红得宠,这个郑多福姑娘若想要欺负他李秘,也实在让人头疼。
袁可立和姜壁将妖书案的内幕都讲完,本以为李秘会望而却步,毕竟他们是如何都不敢去找吕坤的。
然而李秘却好像没听进去一般,点了点头,表示已经清楚,而后朝二人问道。
“那吕坤目今在何处?”
袁可立也是摇头苦笑,正要劝说,姜壁却扯了扯他的衣袖,抢先朝李秘回答道。
“吕书简本是归德府宁陵人,早先皇上是将他贬到南京这厢来的,只是他受不了这个气,便辞职卸任了,眼下估摸着应该还留在南京,不过落叶归根,只怕很快就会回河南老家了……”
李秘自然知道袁可立担心他会因此惹上麻烦,但也理解姜壁急于调查王佐的真相,对二人的小动作也权当没看见,既然吕坤在南京,想来自己也该往南京走一遭才是。
无论如何,这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乃是万历三大贤,中国古代《二十四儒》之一,那是真正的经世大儒,而且杂学百家,甚么政治经济军事刑法农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道法玄学,几乎没有他不涉猎不研究的。
这样的奇人,知晓群英会的底细,又有何奇怪?李秘又岂能不去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