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计程马车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
需知,以上说的乃是牛车。
马车价更高。
马拉货车,并不常见。常见马车,多是载人。
马车多为豪门贵族所有。一般编户齐民甚至都无法乘坐,何谈雇佣。刘备之所以打起出租马车的主意,乃因学坛内的四位鸿儒,芊芊学子,皆常要出行。三五成群,相互为伴,出楼桑,入涿县县城。或寻师访友,或休学归家。牛车实在太慢。
刘备已是亭侯,可建造自己的出行车队。
拿出三五辆安车,赁给士子们使用,亦无不可。当然,刘备最大的动因,是不想恩师穿木屐往返二十里,去看望族亲好友。
可是,这马车又该如何计算里程,又该如何计价呢?
说与苏伯听。
苏伯笑道:我有一图,可解少东家心忧。
待苏伯取来珍惜图卷,将发黄的娟卷徐徐展开。刘备不禁一愣:这是何物?
苏伯笑答:此乃‘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是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改进而来。记道车的记载,最早见于《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早在西汉时期,已有了可计算道路里程的马车。后因加了‘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
据说,记里鼓车乃是张衡发明。
听闻此名,刘备如雷贯耳。
果然是他啊!
依图所绘,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十里,木人击鼓一次。当击鼓十次,就击钟一次。外形为独辕双轮。车箱内设‘差动齿轮组’。齿轮始终与车轮同转,其最末一只齿轮轴在车行一里时,正好回转一周,车子上层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牵动右臂击鼓一次,以示里程。
敲钟击鼓,都是形式。关键是上面的差动齿轮组。
和指南车并排而行的记里鼓车,同为天子出行时的仪仗车。旁人不可擅用。
然而只需稍加改造,改头换面后,便可成为计程马车!
击鼓敲钟的木人,被舍掉。改成了一卷皮尺。车行一里,皮尺便会向外徐徐吐出一截。上面准确排列着马车行进的里程数。
马车行进了多少里程,便可对照皮尺吐出的数字,准确度量!
刘备大喜。
何等之神器,竟出现在如此年代!
出租马车,无需另设院落。交由置长崔钧。将置楼左侧大屋,全部征用,改造成:‘僦(jiù)车馆’。
僦车馆,便是赁车馆。
汉代第一家计程马车馆,在楼桑村新鲜出炉。车舆(车厢)也是特制。能排坐四人。加上车夫,共计五人。
价格分两种。
单人计价:一里一钱。
包车计价:一里五钱。
因何包车价贵,乃因包车更加便利。若要清净独行,自然包车最好。
僦车馆一开,举邑轰动。尤其是学坛众多学子。不少寒门庶子,家中养不起马,亦无车。往来颇为不便。如今有了计价马车,自当喜从天降。
得知这些僦车,乃少君侯出行车队所用乘车时,众人尤为感激。亦多敬佩。
须知,少君侯可不少那些许的僦费。
刘备远未成年。便让将人在门前竖了两块上马石。
上马石起于秦,兴于汉。相传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下马,竖立上马石,乃成风尚。宋朝的《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马台》记载:“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两踏。身内或通素,或迭涩造;随宜雕镌华文。”由此可知,各地众多的马台地名,都应与上马石有关联。
后世上马石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质地。一石分两级踏步,第一级高约一尺三寸,第二级高约二尺一寸,宽一尺八寸,长三尺左右。上马石侧面呈直角,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尺,高近二尺。底为须弥座,边框饰祥云纹饰;一级踏台长方形,朴素无华,长约二尺半;二级踏台比一级高约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边雕塑出繁缛精美的纹饰的锦缎和金钱,寓意‘锦绣前程’、‘福在马前(钱)’或‘马上前(钱)程’。诸如此类。
之所以是两块上马石,而不是一块上马石,一块下马石。盖因‘下马’寓意不好。于是弃用。
刘备设此石,本是为自己上下马方便。
不料楼桑邑民纷纷效仿,遂成风尚。除了上马石,门口左右还设有拴马桩。亦称拴马石。同样,邑民纷纷效仿。此石甚高。刘备心忧贼人借此石,翻墙而入。这便悉数撤去。改为沿墙边,横置一根石梁。石梁上间隔着雕有麒麟瑞兽。将缰绳拴于兽颈,自当牢固。
如此甚好。
邑民亦纷纷效仿。
邑中马匹、车辆渐多。汤池、酒垆、客舍……后院虽都能停车。奈何车辆众多,无法停靠。以至淤塞街道。还是因楼桑地小而楼高。市长耿雍和置长崔钧纷纷来找。
刘备想了想,这便笑道:何不建泊楼?
两人忙问:何为泊楼?
刘备便将后世的垂直停车场,娓娓道来。
两人听完,这便茅塞顿开。既能建楼住人,为何不可建楼停车?
需知,以上说的乃是牛车。
马车价更高。
马拉货车,并不常见。常见马车,多是载人。
马车多为豪门贵族所有。一般编户齐民甚至都无法乘坐,何谈雇佣。刘备之所以打起出租马车的主意,乃因学坛内的四位鸿儒,芊芊学子,皆常要出行。三五成群,相互为伴,出楼桑,入涿县县城。或寻师访友,或休学归家。牛车实在太慢。
刘备已是亭侯,可建造自己的出行车队。
拿出三五辆安车,赁给士子们使用,亦无不可。当然,刘备最大的动因,是不想恩师穿木屐往返二十里,去看望族亲好友。
可是,这马车又该如何计算里程,又该如何计价呢?
说与苏伯听。
苏伯笑道:我有一图,可解少东家心忧。
待苏伯取来珍惜图卷,将发黄的娟卷徐徐展开。刘备不禁一愣:这是何物?
苏伯笑答:此乃‘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是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改进而来。记道车的记载,最早见于《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早在西汉时期,已有了可计算道路里程的马车。后因加了‘行一里路,打一下鼓’的装置,故名‘记里鼓车’。
据说,记里鼓车乃是张衡发明。
听闻此名,刘备如雷贯耳。
果然是他啊!
依图所绘,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十里,木人击鼓一次。当击鼓十次,就击钟一次。外形为独辕双轮。车箱内设‘差动齿轮组’。齿轮始终与车轮同转,其最末一只齿轮轴在车行一里时,正好回转一周,车子上层木人受凸轮牵动,由绳索牵动右臂击鼓一次,以示里程。
敲钟击鼓,都是形式。关键是上面的差动齿轮组。
和指南车并排而行的记里鼓车,同为天子出行时的仪仗车。旁人不可擅用。
然而只需稍加改造,改头换面后,便可成为计程马车!
击鼓敲钟的木人,被舍掉。改成了一卷皮尺。车行一里,皮尺便会向外徐徐吐出一截。上面准确排列着马车行进的里程数。
马车行进了多少里程,便可对照皮尺吐出的数字,准确度量!
刘备大喜。
何等之神器,竟出现在如此年代!
出租马车,无需另设院落。交由置长崔钧。将置楼左侧大屋,全部征用,改造成:‘僦(jiù)车馆’。
僦车馆,便是赁车馆。
汉代第一家计程马车馆,在楼桑村新鲜出炉。车舆(车厢)也是特制。能排坐四人。加上车夫,共计五人。
价格分两种。
单人计价:一里一钱。
包车计价:一里五钱。
因何包车价贵,乃因包车更加便利。若要清净独行,自然包车最好。
僦车馆一开,举邑轰动。尤其是学坛众多学子。不少寒门庶子,家中养不起马,亦无车。往来颇为不便。如今有了计价马车,自当喜从天降。
得知这些僦车,乃少君侯出行车队所用乘车时,众人尤为感激。亦多敬佩。
须知,少君侯可不少那些许的僦费。
刘备远未成年。便让将人在门前竖了两块上马石。
上马石起于秦,兴于汉。相传王莽个子矮小,不易上马下马,竖立上马石,乃成风尚。宋朝的《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马台》记载:“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两踏。身内或通素,或迭涩造;随宜雕镌华文。”由此可知,各地众多的马台地名,都应与上马石有关联。
后世上马石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质地。一石分两级踏步,第一级高约一尺三寸,第二级高约二尺一寸,宽一尺八寸,长三尺左右。上马石侧面呈直角,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尺,高近二尺。底为须弥座,边框饰祥云纹饰;一级踏台长方形,朴素无华,长约二尺半;二级踏台比一级高约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边雕塑出繁缛精美的纹饰的锦缎和金钱,寓意‘锦绣前程’、‘福在马前(钱)’或‘马上前(钱)程’。诸如此类。
之所以是两块上马石,而不是一块上马石,一块下马石。盖因‘下马’寓意不好。于是弃用。
刘备设此石,本是为自己上下马方便。
不料楼桑邑民纷纷效仿,遂成风尚。除了上马石,门口左右还设有拴马桩。亦称拴马石。同样,邑民纷纷效仿。此石甚高。刘备心忧贼人借此石,翻墙而入。这便悉数撤去。改为沿墙边,横置一根石梁。石梁上间隔着雕有麒麟瑞兽。将缰绳拴于兽颈,自当牢固。
如此甚好。
邑民亦纷纷效仿。
邑中马匹、车辆渐多。汤池、酒垆、客舍……后院虽都能停车。奈何车辆众多,无法停靠。以至淤塞街道。还是因楼桑地小而楼高。市长耿雍和置长崔钧纷纷来找。
刘备想了想,这便笑道:何不建泊楼?
两人忙问:何为泊楼?
刘备便将后世的垂直停车场,娓娓道来。
两人听完,这便茅塞顿开。既能建楼住人,为何不可建楼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