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燕山雪,燕山血(九)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魏野仙踪最新章节!
殷小楼与谢监军这几句话里,很多内容都是不宜在宋人与辽人面前透露的。但两人对话的时候刻意用了前清就渐渐普及的京师官话,不论对宋人还是辽人而言,这种源自明末辽东军话的方言,也等若是鸭子听雷,再听不懂的。
如果说乾隆末年的道海宗源,还是一个仅仅依靠魏野的神通法力而粗成规模的道门宗派,那么在道海宗源与红铜冠小组共治天下,不断对外扩张的当下,道海宗源就是那个东亚时空点里最强大的政治实体之一。
既然已经不是单纯的道门宗派,那道海宗源体制中的道人转为道官,入道等若出仕,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当然,随之而来避不开的也是官僚体制的一应顽疾,首先是机构庞杂,渐有叠床架屋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文牍剧烦、虚文胜于实干,而南北二府间的权力斗争,隐隐晦晦地都有了些党争雏形的样子。
而比起草创时期,某人随随便便就派出一堆威仪使的大手笔,如今的道海宗源积功升迁之制的严密细致之处较诸那些拥有成熟官僚制度的政治实体也不遑多让。
就以殷小楼这个火线提拔起来的紫虚郎而论,他是青埂书院通事科毕业的高材生,不但是三门外国语综合考试特优的状元,转入朱明丹天府的道籍后,更是只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六甲箭诀、六甲坛法、五方烈火阵等数部道术,若放在那些体系松散的仙道宗门中,此等俊才那便是门内菁华所钟,外丹药饵也好,法器洞府也罢,都有格外优厚待遇可享。
但是在道海宗源这里,英才培养是一回事,积功升迁是另一回事。就以道海宗源最低一阶的道官、从九品下的金坛郎而论,想要取得这佐杂道官的告身,就有好几个坎要翻过去——
考试是不用说的,没有一个看得过眼的毕业成绩和甲种文凭,连选拔道官的崇玄试的考场大门都别想进。
但就算在崇玄试上拿了头名,也不是说你小子就是鲤鱼跳龙门,从此走上人生赢家的道路了。仿佛和前明、前清那般,中了秀才就开始免粮税、免徭役,中了举人就成了本地的缙绅乡贤,而中了进士就直接踏上仕途,状元探花这些一甲中人保送进了翰林院,居清要之职,以储相之位对待。
恰相反,经过了崇玄试的选拔,接下来就准备去朱明丹天府或者素景玄度府治下,开始至少为期两年的吏员生涯吧。道海宗源可没有什么“小事糊涂而大事不糊涂是宰相才”的选拔标准,如果连仓库里的几个仓丁、驿站上的几个驿卒都管理不好,那就别扯什么掌兵治国的淡,老老实实地去吃老米饭。
当然,如果能证实自己于术法修炼或法器祭炼上确实是天赋异禀,调入诸如离火裁金院这样的机要部门倒也算是一条好路子。要不然,就主动朝边陲地方申请调职吧,不论是边夷叛乱还是妖物作祟,刷起军功来,总要比守着仓库、驿站、道塾之类地方有利得多,积功升迁的速度也来得更快捷一些。
殷小楼作为首批被朱明丹天府选拔出来的道官,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刷军功的路子。要不是南洋地区局势复杂,海盗也好,鲨化人鱼也好,不安分的安南阮朝、缅甸的贡榜王朝、暹罗的吞武里王朝,还有那一堆挂着“东印度”名字的欧罗巴殖民公司,提供了太多的征讨目标,只怕殷小楼不要说如今的紫虚郎,一个从九品上的丹林郎都未必能捞得到。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日渐崇尚文德教化的朱明丹天府,殷小楼这个做派野泼泼的另类道官,自然也不怎么受欢迎,甚至有人给这位起了个“巡海夜叉”的外号。可殷小楼听了之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干脆自己刻了一方“殷夜叉”的闲章,除了正式公文,那些不怎么重要的文牒往来间,处处都少不了他这个字号。
如此一来,朱明丹天府里看不惯他的人就更多了些。
而随着魏野开始了对这场宋辽女真三方大战的插手,殷小楼这种麻烦人物也就第一时间告别了他的海巡舰铁骊号,带着一帮子带北音的部下,投入到了这场燕云之战中来。
当然,比起原本铁骊号上没什么存在感的监军,他如今搭伙的监军是出身素景玄度府的谢明弦。
也是过去在青埂书院较劲了好些年的老对头——过去在青埂书院,不论是各科考试还是斗酒加拳脚,他们俩针锋相对的次数可以清清楚楚地算出来——照着一日三餐算就对了。
唯一让殷小楼感到自豪的是,这次针对大宋来人的火线提拔,他殷小楼是正六品上的紫虚郎,死对头谢明弦却只得一个正六品下的碧虚郎,总算比他高出了半级!
说起道海宗源的道官制度,也不知道是出于某人的恶趣味,还是一早就在为对宋、辽、女真这场席卷东亚大地的战事布局落子,道海宗源的道官体制,借用的就是赵佶所立的那几十阶道官名目。起码在五品以下的道官身份上,道海宗源门下都可以完全无缝对接上去,连改口都用不着。
至于道官告身、钦赐金方符之类物件,有许玄龄这个最受赵佶信重的洞灵守静先生在,还不就是传个话的事情?
最关键的,南宋不论,北宋年间士大夫对武臣与杂途官、伎术官的压制,杀军将如屠一狗般的气势,也是历朝罕见。但自从赵佶开了道举,推出了道官品阶制度,并且直接同文散官和馆阁贴职挂了钩,就等于把道官纳入了文官体系当中。不管大宋的士大夫们有多不情愿,暗地里骂了多少声的“幸进小人”,但道官不是佐杂官,不是伎术官,也不属于武臣,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官一途——
不要说蔡攸那个废物点心,就是童贯这样久掌大军的权阉,也没有擅杀文官的胆量,哪怕如今是大宋祖宗成法几乎全面崩坏的徽宗朝也一样!
殷小楼与谢监军这几句话里,很多内容都是不宜在宋人与辽人面前透露的。但两人对话的时候刻意用了前清就渐渐普及的京师官话,不论对宋人还是辽人而言,这种源自明末辽东军话的方言,也等若是鸭子听雷,再听不懂的。
如果说乾隆末年的道海宗源,还是一个仅仅依靠魏野的神通法力而粗成规模的道门宗派,那么在道海宗源与红铜冠小组共治天下,不断对外扩张的当下,道海宗源就是那个东亚时空点里最强大的政治实体之一。
既然已经不是单纯的道门宗派,那道海宗源体制中的道人转为道官,入道等若出仕,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当然,随之而来避不开的也是官僚体制的一应顽疾,首先是机构庞杂,渐有叠床架屋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文牍剧烦、虚文胜于实干,而南北二府间的权力斗争,隐隐晦晦地都有了些党争雏形的样子。
而比起草创时期,某人随随便便就派出一堆威仪使的大手笔,如今的道海宗源积功升迁之制的严密细致之处较诸那些拥有成熟官僚制度的政治实体也不遑多让。
就以殷小楼这个火线提拔起来的紫虚郎而论,他是青埂书院通事科毕业的高材生,不但是三门外国语综合考试特优的状元,转入朱明丹天府的道籍后,更是只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六甲箭诀、六甲坛法、五方烈火阵等数部道术,若放在那些体系松散的仙道宗门中,此等俊才那便是门内菁华所钟,外丹药饵也好,法器洞府也罢,都有格外优厚待遇可享。
但是在道海宗源这里,英才培养是一回事,积功升迁是另一回事。就以道海宗源最低一阶的道官、从九品下的金坛郎而论,想要取得这佐杂道官的告身,就有好几个坎要翻过去——
考试是不用说的,没有一个看得过眼的毕业成绩和甲种文凭,连选拔道官的崇玄试的考场大门都别想进。
但就算在崇玄试上拿了头名,也不是说你小子就是鲤鱼跳龙门,从此走上人生赢家的道路了。仿佛和前明、前清那般,中了秀才就开始免粮税、免徭役,中了举人就成了本地的缙绅乡贤,而中了进士就直接踏上仕途,状元探花这些一甲中人保送进了翰林院,居清要之职,以储相之位对待。
恰相反,经过了崇玄试的选拔,接下来就准备去朱明丹天府或者素景玄度府治下,开始至少为期两年的吏员生涯吧。道海宗源可没有什么“小事糊涂而大事不糊涂是宰相才”的选拔标准,如果连仓库里的几个仓丁、驿站上的几个驿卒都管理不好,那就别扯什么掌兵治国的淡,老老实实地去吃老米饭。
当然,如果能证实自己于术法修炼或法器祭炼上确实是天赋异禀,调入诸如离火裁金院这样的机要部门倒也算是一条好路子。要不然,就主动朝边陲地方申请调职吧,不论是边夷叛乱还是妖物作祟,刷起军功来,总要比守着仓库、驿站、道塾之类地方有利得多,积功升迁的速度也来得更快捷一些。
殷小楼作为首批被朱明丹天府选拔出来的道官,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刷军功的路子。要不是南洋地区局势复杂,海盗也好,鲨化人鱼也好,不安分的安南阮朝、缅甸的贡榜王朝、暹罗的吞武里王朝,还有那一堆挂着“东印度”名字的欧罗巴殖民公司,提供了太多的征讨目标,只怕殷小楼不要说如今的紫虚郎,一个从九品上的丹林郎都未必能捞得到。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日渐崇尚文德教化的朱明丹天府,殷小楼这个做派野泼泼的另类道官,自然也不怎么受欢迎,甚至有人给这位起了个“巡海夜叉”的外号。可殷小楼听了之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干脆自己刻了一方“殷夜叉”的闲章,除了正式公文,那些不怎么重要的文牒往来间,处处都少不了他这个字号。
如此一来,朱明丹天府里看不惯他的人就更多了些。
而随着魏野开始了对这场宋辽女真三方大战的插手,殷小楼这种麻烦人物也就第一时间告别了他的海巡舰铁骊号,带着一帮子带北音的部下,投入到了这场燕云之战中来。
当然,比起原本铁骊号上没什么存在感的监军,他如今搭伙的监军是出身素景玄度府的谢明弦。
也是过去在青埂书院较劲了好些年的老对头——过去在青埂书院,不论是各科考试还是斗酒加拳脚,他们俩针锋相对的次数可以清清楚楚地算出来——照着一日三餐算就对了。
唯一让殷小楼感到自豪的是,这次针对大宋来人的火线提拔,他殷小楼是正六品上的紫虚郎,死对头谢明弦却只得一个正六品下的碧虚郎,总算比他高出了半级!
说起道海宗源的道官制度,也不知道是出于某人的恶趣味,还是一早就在为对宋、辽、女真这场席卷东亚大地的战事布局落子,道海宗源的道官体制,借用的就是赵佶所立的那几十阶道官名目。起码在五品以下的道官身份上,道海宗源门下都可以完全无缝对接上去,连改口都用不着。
至于道官告身、钦赐金方符之类物件,有许玄龄这个最受赵佶信重的洞灵守静先生在,还不就是传个话的事情?
最关键的,南宋不论,北宋年间士大夫对武臣与杂途官、伎术官的压制,杀军将如屠一狗般的气势,也是历朝罕见。但自从赵佶开了道举,推出了道官品阶制度,并且直接同文散官和馆阁贴职挂了钩,就等于把道官纳入了文官体系当中。不管大宋的士大夫们有多不情愿,暗地里骂了多少声的“幸进小人”,但道官不是佐杂官,不是伎术官,也不属于武臣,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官一途——
不要说蔡攸那个废物点心,就是童贯这样久掌大军的权阉,也没有擅杀文官的胆量,哪怕如今是大宋祖宗成法几乎全面崩坏的徽宗朝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