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渊 源(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放啸大汉最新章节!
(感谢大盟、小胖、破沧桑、反对团体。因全城停电,更新晚了,抱歉,晚上还有一更。)
~~~~~~~~~~~~~~~~~~~~~~~~~~~~~~~~~~~~~~~~~~~~~~~~~~~~~~~~
那么,陈汤后来又是怎样脱离牢狱之灾,并且出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这样的要职的呢?
张放刚要动问,陈汤却话锋一转,回到那枚玉玦上来:“公子既得君侯传此宝玉,想必对此玉之渊源早已明了。”
我哪知道,就等你说呢……张放含笑点头,一脸明了的表情。
陈汤已陷入追忆,只是随口问一句而已,打死他都想不到,张放这个宝玉传承者,对此玉的来历,还不如他这个外人了解。
“当年汤与兴定公初会,见堂堂富平侯竟将一块普通玉玦珍而重之随身佩带,大为诧异。兴定公因笑称,此玉为高祖所遗。当年张氏高祖故去,身后只遗五百金,玉器只得一件,便是此物。后子孺公虽身居三公高位,美玉无数,却只佩此玉,意缅怀先人,并引以自省。自此张氏历代家主,皆佩此玉,并以玉上之纹饰做为家徽。”
原来这块玉玦居然是张氏先祖,曾任武帝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张汤遗物。张汤被诬自杀后,全部家产不过五百金,最值钱的就是这块玉。张汤之子、张氏中兴的奠基人、第一代富平侯张安世,为缅怀先人,并时刻警醒,便将此玉定为传家之宝,唯家主方能佩带。或许是张放太受宠爱的缘故,当代富平侯张临还没死,宝玉就传给了其子张放。
张放这下总算明白,为何一块谈不上珍品的玉玦,竟会出现在一位未来的侯爵身上,并且还能做为自证身份的信物,原来真是家传的“宝物”——对富平张氏而言,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张放感概不已,张氏因陈汤之故,蒙受耻辱,更坐削爵禄,多半恨死陈汤,断绝来往。但没想到也正因有此恩怨,才令陈汤有缘识得宝玉,并在十年之后,反过来救了张氏后人。当真是一饮一啄,果报不爽啊。
“汤之出身,犹不及张氏高祖。少时家贫,以借贷度日,学成之后,入京游宦,谋得一斗食小吏。后蒙兴定公高看,举荐茂才,又迭逢巨变,身陷囹圄。幸得大赦,又有挚友提携,方能至此。”
陈汤并不是个轻易向初识者倾倒过往经历的人,或许是见过故人之后,心情激荡;或许是因为张放的精神感染力强大,不自觉受到影响。不过,有些心底的秘密,却是绝不会向他人倾诉。比如说,他为何不奔父丧,以至引起轩然大波,既令自己身陷囹圄,又连累了恩主。
不过,陈汤不说,张放从方才他的自述中,也能猜到几分。贫寒的出身,拮据的生活,总不免引起家庭各种矛盾,如果再摊上一个刚硬的父亲,扛上一个不服软的儿子,矛盾就会激化,并越来越深,或许半生都难以化解……
这种情况,在张放前世的职业生涯中碰到着实太多了,多到可以见微知著,听了个开头,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陈汤感概一番,目光停留在张放手里的玉玦上,悠悠一叹:“汤,亦想在西域得到这样一块玉,留传后人。”
这是话里有话啊,张放的眼睛慢慢亮起来,果然不愧是陈汤。人首先得有志,才能做事;有多大的志向,才能做多大的事。陈汤这句话,是在含蓄表达要以张汤为榜样,立志做出一番事业,博取封侯,拥有专属家徽,流传于后世。
“陈公有此志,必可心想事成。”张放含蓄一笑。
不知怎地,看着张放的笑容,陈汤竟觉有几分神秘。
奇怪,自己怎会生出这样的感觉?告辞出门之后,陈汤想了一会,不得要领,不由自失一笑,摇摇头,径直去了。
……
张放身体刚恢复,不顾众人劝阻,决意主持东庚烽燧之役战殁者祭奠礼。
这一役,战前共有十八人,战后只剩十二人:张放、李忍、林天赐、初六、青琰、鹿奴、渠良、韩骏、韩重、宗巴、阿里穆,再加上一个幸运的府卫。不过,活下来的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除了两个女孩,无一不带伤,象张放一样重伤不省人事的,就有好几个,其中好些人还落下了伤残。
张放的情况算是特殊,他只是精神消耗过巨,身体受的不过轻伤。同样昏迷了好几天的李忍,据主治医工言道,内腑受到重创,就算能活下来,也无法恢复到从前,而且寿元折减,怕难终老。
其余如宗巴瞎了一只眼、林天赐断了两根手指、韩重伤了内腑、唯一幸存的府卫被砍了一条手臂……几乎每一个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战死的六个府卫的尸体都找了回来,火化之后,装在六个檀木盒里,准备将来送回富平侯府。
祭拜之日,晴朗了很长时间的交河竟下起小雨,仿佛老天都感染了那股情绪。
除了伤重难起的李忍,其余幸存者俱到场,为并肩而战的战友送行。
陈汤原本也要出席,但临时有紧要军务,只能派随行的都护府丞代替出席。
张放对此倒是能理解,陈汤出席,无非也只是因与他有故旧之谊,有事不克前来,也在情理之中。
林天赐的消息似乎更灵通:“陈君未至,多半是迎接郭校尉凯旋大军去了。”
张放剑眉一扬,眼睛眯起:“郭习回来了?不知有没有抓住莫顿。”
“我劝你别抱太大希望。”林天赐摇摇头,“汉军出击仓促,未及召诸国城邦相助,人马并不占优势,能驱逐匈奴人就不错了,其它的最好别多想。”
望着祭台上的六块灵牌,张放不似笑地一笑:“没事,郭习若是办不到,我们接着干。”
林天赐深深望一眼这个迷一样的少年,由衷道:“我相信,当日公子曾有言‘激怒的敌人不会放过任何人,而害怕的敌人,必将跪求我们放过’——你做到了。”
(感谢大盟、小胖、破沧桑、反对团体。因全城停电,更新晚了,抱歉,晚上还有一更。)
~~~~~~~~~~~~~~~~~~~~~~~~~~~~~~~~~~~~~~~~~~~~~~~~~~~~~~~~
那么,陈汤后来又是怎样脱离牢狱之灾,并且出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这样的要职的呢?
张放刚要动问,陈汤却话锋一转,回到那枚玉玦上来:“公子既得君侯传此宝玉,想必对此玉之渊源早已明了。”
我哪知道,就等你说呢……张放含笑点头,一脸明了的表情。
陈汤已陷入追忆,只是随口问一句而已,打死他都想不到,张放这个宝玉传承者,对此玉的来历,还不如他这个外人了解。
“当年汤与兴定公初会,见堂堂富平侯竟将一块普通玉玦珍而重之随身佩带,大为诧异。兴定公因笑称,此玉为高祖所遗。当年张氏高祖故去,身后只遗五百金,玉器只得一件,便是此物。后子孺公虽身居三公高位,美玉无数,却只佩此玉,意缅怀先人,并引以自省。自此张氏历代家主,皆佩此玉,并以玉上之纹饰做为家徽。”
原来这块玉玦居然是张氏先祖,曾任武帝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张汤遗物。张汤被诬自杀后,全部家产不过五百金,最值钱的就是这块玉。张汤之子、张氏中兴的奠基人、第一代富平侯张安世,为缅怀先人,并时刻警醒,便将此玉定为传家之宝,唯家主方能佩带。或许是张放太受宠爱的缘故,当代富平侯张临还没死,宝玉就传给了其子张放。
张放这下总算明白,为何一块谈不上珍品的玉玦,竟会出现在一位未来的侯爵身上,并且还能做为自证身份的信物,原来真是家传的“宝物”——对富平张氏而言,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张放感概不已,张氏因陈汤之故,蒙受耻辱,更坐削爵禄,多半恨死陈汤,断绝来往。但没想到也正因有此恩怨,才令陈汤有缘识得宝玉,并在十年之后,反过来救了张氏后人。当真是一饮一啄,果报不爽啊。
“汤之出身,犹不及张氏高祖。少时家贫,以借贷度日,学成之后,入京游宦,谋得一斗食小吏。后蒙兴定公高看,举荐茂才,又迭逢巨变,身陷囹圄。幸得大赦,又有挚友提携,方能至此。”
陈汤并不是个轻易向初识者倾倒过往经历的人,或许是见过故人之后,心情激荡;或许是因为张放的精神感染力强大,不自觉受到影响。不过,有些心底的秘密,却是绝不会向他人倾诉。比如说,他为何不奔父丧,以至引起轩然大波,既令自己身陷囹圄,又连累了恩主。
不过,陈汤不说,张放从方才他的自述中,也能猜到几分。贫寒的出身,拮据的生活,总不免引起家庭各种矛盾,如果再摊上一个刚硬的父亲,扛上一个不服软的儿子,矛盾就会激化,并越来越深,或许半生都难以化解……
这种情况,在张放前世的职业生涯中碰到着实太多了,多到可以见微知著,听了个开头,就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陈汤感概一番,目光停留在张放手里的玉玦上,悠悠一叹:“汤,亦想在西域得到这样一块玉,留传后人。”
这是话里有话啊,张放的眼睛慢慢亮起来,果然不愧是陈汤。人首先得有志,才能做事;有多大的志向,才能做多大的事。陈汤这句话,是在含蓄表达要以张汤为榜样,立志做出一番事业,博取封侯,拥有专属家徽,流传于后世。
“陈公有此志,必可心想事成。”张放含蓄一笑。
不知怎地,看着张放的笑容,陈汤竟觉有几分神秘。
奇怪,自己怎会生出这样的感觉?告辞出门之后,陈汤想了一会,不得要领,不由自失一笑,摇摇头,径直去了。
……
张放身体刚恢复,不顾众人劝阻,决意主持东庚烽燧之役战殁者祭奠礼。
这一役,战前共有十八人,战后只剩十二人:张放、李忍、林天赐、初六、青琰、鹿奴、渠良、韩骏、韩重、宗巴、阿里穆,再加上一个幸运的府卫。不过,活下来的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除了两个女孩,无一不带伤,象张放一样重伤不省人事的,就有好几个,其中好些人还落下了伤残。
张放的情况算是特殊,他只是精神消耗过巨,身体受的不过轻伤。同样昏迷了好几天的李忍,据主治医工言道,内腑受到重创,就算能活下来,也无法恢复到从前,而且寿元折减,怕难终老。
其余如宗巴瞎了一只眼、林天赐断了两根手指、韩重伤了内腑、唯一幸存的府卫被砍了一条手臂……几乎每一个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战死的六个府卫的尸体都找了回来,火化之后,装在六个檀木盒里,准备将来送回富平侯府。
祭拜之日,晴朗了很长时间的交河竟下起小雨,仿佛老天都感染了那股情绪。
除了伤重难起的李忍,其余幸存者俱到场,为并肩而战的战友送行。
陈汤原本也要出席,但临时有紧要军务,只能派随行的都护府丞代替出席。
张放对此倒是能理解,陈汤出席,无非也只是因与他有故旧之谊,有事不克前来,也在情理之中。
林天赐的消息似乎更灵通:“陈君未至,多半是迎接郭校尉凯旋大军去了。”
张放剑眉一扬,眼睛眯起:“郭习回来了?不知有没有抓住莫顿。”
“我劝你别抱太大希望。”林天赐摇摇头,“汉军出击仓促,未及召诸国城邦相助,人马并不占优势,能驱逐匈奴人就不错了,其它的最好别多想。”
望着祭台上的六块灵牌,张放不似笑地一笑:“没事,郭习若是办不到,我们接着干。”
林天赐深深望一眼这个迷一样的少年,由衷道:“我相信,当日公子曾有言‘激怒的敌人不会放过任何人,而害怕的敌人,必将跪求我们放过’——你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