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六十八章 平定扬州(99)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大汉龙骑最新章节!
这一战在很多人眼里重要性并没有那么大,并不会吸引多少人的目光,毕竟孙策乃至刘澜和刘表在荆南这一战是胜还是败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和中原此刻正在白马交战的袁曹比起来就显得更微不足道了,毕竟比起能够对天下局势甚至是格局起到影响意义的袁曹大战,荆州这一仗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可是荆南之战虽然是九江之战的延续,就整个九江之战来看,荆南一战的战略意义也完全无法与最初的九江之战相比,可对孙策的意义却极其重要,也许无法与能够影响天下格局的袁曹大战比拟,可却对孙策却有着极大的意义,孙策的生死存亡全在此战,所以或许在外人,这一仗无法与曹袁左右天下格局相比,但对孙策的意义和价值却势必要比袁曹之间的大战更关键。
所以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是非常重视这一仗的,如果失败,那么他就会被彻底消灭在荆南,都不用刘澜出手,他的九江军就会成为过去,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就算是现在,他的情况其实也和当年的吕布没什么区别,看看失败之后投靠了曹操的吕布现在还有几人记得他?
就连许都之内,吕布名字也已经快要被人忘记,而这些风云人物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有人骂又或者是谁在夸,而是没有人去讨论,现在的孙策不管怎么样,最少当有人说起来天下的局势时,还是会偶尔被提及,可是这一仗之后不管是他逃到了交州还是败在了桂阳,结局都只会和吕布一样,没有人再去谈论。
但孙策并非吕布,如果他能逃到交州,他一定不会成为下一个吕布,反而会成为抵达小沛的刘澜,因为他有自己的本部人马,虽然到了交州的情况还不能确定,可只要能给他一个沉淀的时间,那孙策一定会回来的,他不是甘于寂寞之人,更何况他也不可能甘于寂寞,毕竟和刘表之间有着杀父之仇,哪怕是借张津之手,也一定会杀回来,而那时当世人再次提及孙策的一刻,也是他真正再次享誉天下之时。
而对于刘表来说,这一仗看起来只不过是他在帮刘澜解决孙策,但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这一战刘表对内部可以在暗中进行一个摸牌,首先让他知晓了内部势力对几大诸侯势力的态度。
其次则是让他探知了荆南的情况,荆南对他来说,一直都是一团迷雾,这四大郡守听令不听调,虽然受他管制,可都是因为钱粮的诱惑,没有了钱粮,他们还会认自己这个郡守?所以一直以来刘表对荆南的态度都是非常暧昧的,看上去他好像已经默许了荆南的儒家的一个局面。
可这完全是因为刘表对荆南没有底,他并没有彻底收复荆南的底气,而这一回通过刘澜与孙策在荆南的一战,让刘表可以在局外对荆南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确定一点,荆南四郡并非铁板一块,如果刘表真要对荆南下手,首先就必须要从内部下手,只要能够使荆南四郡内讧,那么四郡就将成为四座孤城,这就预示着他可以各个击破,轻松拿下荆南。
刘表借此战对荆南整体的实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团结都有了一个整体摸牌,清楚了他们整体的情况,而这完全是在他什么都没有付出的前提下,完全是刘澜免费送来的朝食,没有不吃的道理,当然还有刘澜许诺会兵出交州,坐着就收到了如此多的好处,而这还不算刘澜许诺的兵器铠甲,以及派出将领帮助荆州训练一支步兵部队,而这些只不过是用允许刘澜进入荆南为代价,不管内部人的反应,在刘表看来,他赚到了,盆满钵满。
反观刘澜,这一仗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必须要进行,彻底消灭孙策,解决后患然后再出兵吴会,这就是刘澜在袁曹大战时给自己定的计划,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不能也不许改变这一既定方针。
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除非袁曹大战有变,不管发生任何情况,刘澜都不会允许改变他的既定方针,任何人都不许有任何借口,在年底之前消灭孙策拿下吴会,待明年开春之前结束交州之战并介入中原大战。
刘澜这个规划,是在收到黄忠的消息后,在军师府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会议,当然与会人员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将除了远在辽东的徐晃张飞闫志几人和以及到了豫章的黄忠之外能来的都来了,赵云专程从古广陵前线赶回来,张辽、张颌太史慈从寿春前线赶回来,而除此之外还有内阁七人,可以说这是荆州高层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而要讨论的内容就是九江以及吴会一战。
正是在这场会议之中,确立了接下来的战略重心,也使得秣陵内部上下一心,任何事情都要为接下来的九江之战,而在当时虽然已经确定一定会进行九江之战,可是对外,依然使用着豫章之战的称呼,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不想过早让外界与坊间知道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在当时就已经决定要攻打九江。
对于这样做能不能有作用,刘澜没想那么多,可只要能够让孙策有所犹豫,那势必就有意义,哪怕只是让他犹豫,怀疑自己并不想把战争扩大化,当然事实证明刘澜从派黄忠前往南昌的那一刻,他的手就已经伸向了九江。
一切都在按照刘澜的设计和设想进行着,当然发展成眼下这个样子,则永远不会是他一早就能够预测到的,更不是军师府上下能够通过推理和模拟得来的,这些只是能够让军师府的参谋们进行一个大概率的推演,是有可能出现或者发生的情况而不是一定将会出现的情况。
就好像九江之战失败后军师府对孙策接下来的行程就做出了几种可能会出现的预案和可能,不管是前往益州还是前往交州又或者是留在长沙乃至前往其它任何有可能的地方,这些都是有过推演以及制定了到时如何应对的相应策略的,但是在具体部署的时候,所有规划之中刘澜只可能选择封死益州的计划,原因很简单,不说彻底消灭刘澜,因为比起其它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个方案大概率可能将孙策留在荆南甚至是迫使他前往交州,这就是最好的方案,因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人能知,也没有人敢百分百确定孙策会作何选择,所以这个决定也许不是最好的计划,但一定是最稳妥的决定。
就这样战争按照刘澜的设想进行,但与预想却是南辕北辙,可又因为封死前往交州的必经之路,最终的结果还是刘澜希望看到的那样,只不过眼下又出现的意外,但一切都在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在发展,最少他现在是这样认为,毕竟刘表在暗中的一些布置是他以及军师府的参谋和谋士们不可能掌握到的内幕情报。
而在此时,管亥与许褚是一副局外人的身份欣赏着桂阳军与九江军的战斗,看着战场之上双方的表现,他们的表情明显不太一样,最少在管亥眼里,这样的战斗水平甚至都无法与摄山营连平日里的训练强度高,为此他给出的评价就是烂,甚至他在想,如果换他的摄山营上去,战斗可能早就结束了,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
而许褚更是一早就失去了耐心,虽然他的近卫铁骑真正参战的次数有限,可造成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卫铁骑乃是秣陵军中王牌中的王牌,非到关键时刻,绝对不会轻易使用,而一旦使用,那一定是最危急甚至是最关键的时刻,需要他们出马去啃难啃的骨头。
所以这两人的反应都是他们最为正常的反应,对于眼下发生的这场战争,他们早已失去了最基本的耐心,可又因为这一仗非常关键,却不得不始终保持着耐心,宁死着战场每一个角落,虽然他们的心思都不在战场之上,但身为领兵的将领,他们此刻更多的却是在脑海里想着如果他们是进攻的将领有或者是防守的将领时,该如何去布置。
都说旁观者清,这样身为旁观者,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进攻方的不足以及防守一方经验的缺失,从而更合理的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而这可绝对不会是纸上谈兵,因为有实战为基础,所以如果下一次遇到相似的情况,那么两人在有过今天的经历之后,自然就会立刻做出对他们更为有利的决定。
就好像现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他们是九江军的主将,就一定不会像他这样疯狂,毕竟身为主将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大特质就是越是危险的时刻就越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而眼下他的表现就有点疯狂甚至是不顾一切了,尤其是在之前的三次进攻失利之后,但第四次他改变了战术,虽然这让他在进攻的时刻获得了不小的优势,但很快这样的优势就被桂阳军压了下去,虽然战场之上九江军看起来还是表现更好的一方,但桂阳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却保证了九江军始终无法又太大的进展,更不要说妄想攻下桂阳城了。
而这样的局面,完全在管亥和许褚的意料之中,比起疯狂的九江军将领,桂阳军的主将则显得多少有些谨慎,当然这也是因为他非常清楚桂阳军的实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二人实在想不到在如此巨大的优势面前,他为什么还会如此保守。
所以他们根据战场的表现判断,桂阳军主将之所以要步步为营,完全就是实力所然,虽然部队人数众多,却因为实力不济只能如此安排,而这可以从侧面反应出,这么将领还是非常理智甚至是深谋远虑的,这就像是博弈,一盘棋你要考虑的不能仅仅只是局部的胜负,而是整盘大棋最终的结果,杀死一子输了棋局,那才是得不偿失的疯子行为,当然如果让他们换做是桂阳军的主将,其实也会和他做出一样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抛开部队实力不说,在重兵云集的一刻,首要的任务是什么,稳,而确保一场胜利则无疑是稳字的最佳体现,如果身为主将统帅着数万大军却失败的话,那只能证明主将的严重无能,而没人会去指摘造成这一原因的责任是部队士兵的无能和战力低下。
越是统帅大军,就越是要小心谨慎,用主公的话说,他是胆子越来越小,以前指挥几千人,他敢直接杀到东胡人的王帐,而现如今指挥上万人,他却寸步都不敢轻易冒进,因为情况不同了,几千人他可有大胆甚至是做出一些看起来有些疯狂的行为,而这也是刘澜最初能够成功的原因,因为他比其他人胆子更大,所以兵行险着就会取得一些不错的效果,但现在几万人的部队,要去冒险去兵行险着,他可就没这个胆子了,就算有,下面的军事将领们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去做,最多是教给其他将领。
正奇用兵,以正为主以奇为辅,以正求和以奇取胜,所以刘澜现在不是不冒险了,而是不能轻易去冒险了,一旦冒险,那一定是冲着取得最后胜利去的,属于放手一搏的杀招,而不像以前那是迫于无奈,你不这样做,不做出疯狂的事情就会被消灭,怎么办只能去搏,而那时那叫搏命,而现在则是冒险。
虽然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但效果却发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澜最初很难适应,可他必须要适应现在的环境,而眼下桂阳军的情况虽然看起来和刘澜没什么相似,但却让管亥和许褚想到了这些。
这一战在很多人眼里重要性并没有那么大,并不会吸引多少人的目光,毕竟孙策乃至刘澜和刘表在荆南这一战是胜还是败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与意义,尤其是和中原此刻正在白马交战的袁曹比起来就显得更微不足道了,毕竟比起能够对天下局势甚至是格局起到影响意义的袁曹大战,荆州这一仗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可是荆南之战虽然是九江之战的延续,就整个九江之战来看,荆南一战的战略意义也完全无法与最初的九江之战相比,可对孙策的意义却极其重要,也许无法与能够影响天下格局的袁曹大战比拟,可却对孙策却有着极大的意义,孙策的生死存亡全在此战,所以或许在外人,这一仗无法与曹袁左右天下格局相比,但对孙策的意义和价值却势必要比袁曹之间的大战更关键。
所以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是非常重视这一仗的,如果失败,那么他就会被彻底消灭在荆南,都不用刘澜出手,他的九江军就会成为过去,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就算是现在,他的情况其实也和当年的吕布没什么区别,看看失败之后投靠了曹操的吕布现在还有几人记得他?
就连许都之内,吕布名字也已经快要被人忘记,而这些风云人物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有人骂又或者是谁在夸,而是没有人去讨论,现在的孙策不管怎么样,最少当有人说起来天下的局势时,还是会偶尔被提及,可是这一仗之后不管是他逃到了交州还是败在了桂阳,结局都只会和吕布一样,没有人再去谈论。
但孙策并非吕布,如果他能逃到交州,他一定不会成为下一个吕布,反而会成为抵达小沛的刘澜,因为他有自己的本部人马,虽然到了交州的情况还不能确定,可只要能给他一个沉淀的时间,那孙策一定会回来的,他不是甘于寂寞之人,更何况他也不可能甘于寂寞,毕竟和刘表之间有着杀父之仇,哪怕是借张津之手,也一定会杀回来,而那时当世人再次提及孙策的一刻,也是他真正再次享誉天下之时。
而对于刘表来说,这一仗看起来只不过是他在帮刘澜解决孙策,但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这一战刘表对内部可以在暗中进行一个摸牌,首先让他知晓了内部势力对几大诸侯势力的态度。
其次则是让他探知了荆南的情况,荆南对他来说,一直都是一团迷雾,这四大郡守听令不听调,虽然受他管制,可都是因为钱粮的诱惑,没有了钱粮,他们还会认自己这个郡守?所以一直以来刘表对荆南的态度都是非常暧昧的,看上去他好像已经默许了荆南的儒家的一个局面。
可这完全是因为刘表对荆南没有底,他并没有彻底收复荆南的底气,而这一回通过刘澜与孙策在荆南的一战,让刘表可以在局外对荆南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确定一点,荆南四郡并非铁板一块,如果刘表真要对荆南下手,首先就必须要从内部下手,只要能够使荆南四郡内讧,那么四郡就将成为四座孤城,这就预示着他可以各个击破,轻松拿下荆南。
刘表借此战对荆南整体的实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团结都有了一个整体摸牌,清楚了他们整体的情况,而这完全是在他什么都没有付出的前提下,完全是刘澜免费送来的朝食,没有不吃的道理,当然还有刘澜许诺会兵出交州,坐着就收到了如此多的好处,而这还不算刘澜许诺的兵器铠甲,以及派出将领帮助荆州训练一支步兵部队,而这些只不过是用允许刘澜进入荆南为代价,不管内部人的反应,在刘表看来,他赚到了,盆满钵满。
反观刘澜,这一仗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必须要进行,彻底消灭孙策,解决后患然后再出兵吴会,这就是刘澜在袁曹大战时给自己定的计划,不管发生任何情况,都不能也不许改变这一既定方针。
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除非袁曹大战有变,不管发生任何情况,刘澜都不会允许改变他的既定方针,任何人都不许有任何借口,在年底之前消灭孙策拿下吴会,待明年开春之前结束交州之战并介入中原大战。
刘澜这个规划,是在收到黄忠的消息后,在军师府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会议,当然与会人员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将除了远在辽东的徐晃张飞闫志几人和以及到了豫章的黄忠之外能来的都来了,赵云专程从古广陵前线赶回来,张辽、张颌太史慈从寿春前线赶回来,而除此之外还有内阁七人,可以说这是荆州高层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而要讨论的内容就是九江以及吴会一战。
正是在这场会议之中,确立了接下来的战略重心,也使得秣陵内部上下一心,任何事情都要为接下来的九江之战,而在当时虽然已经确定一定会进行九江之战,可是对外,依然使用着豫章之战的称呼,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不想过早让外界与坊间知道他们的真正目的其实在当时就已经决定要攻打九江。
对于这样做能不能有作用,刘澜没想那么多,可只要能够让孙策有所犹豫,那势必就有意义,哪怕只是让他犹豫,怀疑自己并不想把战争扩大化,当然事实证明刘澜从派黄忠前往南昌的那一刻,他的手就已经伸向了九江。
一切都在按照刘澜的设计和设想进行着,当然发展成眼下这个样子,则永远不会是他一早就能够预测到的,更不是军师府上下能够通过推理和模拟得来的,这些只是能够让军师府的参谋们进行一个大概率的推演,是有可能出现或者发生的情况而不是一定将会出现的情况。
就好像九江之战失败后军师府对孙策接下来的行程就做出了几种可能会出现的预案和可能,不管是前往益州还是前往交州又或者是留在长沙乃至前往其它任何有可能的地方,这些都是有过推演以及制定了到时如何应对的相应策略的,但是在具体部署的时候,所有规划之中刘澜只可能选择封死益州的计划,原因很简单,不说彻底消灭刘澜,因为比起其它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个方案大概率可能将孙策留在荆南甚至是迫使他前往交州,这就是最好的方案,因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无人能知,也没有人敢百分百确定孙策会作何选择,所以这个决定也许不是最好的计划,但一定是最稳妥的决定。
就这样战争按照刘澜的设想进行,但与预想却是南辕北辙,可又因为封死前往交州的必经之路,最终的结果还是刘澜希望看到的那样,只不过眼下又出现的意外,但一切都在按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在发展,最少他现在是这样认为,毕竟刘表在暗中的一些布置是他以及军师府的参谋和谋士们不可能掌握到的内幕情报。
而在此时,管亥与许褚是一副局外人的身份欣赏着桂阳军与九江军的战斗,看着战场之上双方的表现,他们的表情明显不太一样,最少在管亥眼里,这样的战斗水平甚至都无法与摄山营连平日里的训练强度高,为此他给出的评价就是烂,甚至他在想,如果换他的摄山营上去,战斗可能早就结束了,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
而许褚更是一早就失去了耐心,虽然他的近卫铁骑真正参战的次数有限,可造成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卫铁骑乃是秣陵军中王牌中的王牌,非到关键时刻,绝对不会轻易使用,而一旦使用,那一定是最危急甚至是最关键的时刻,需要他们出马去啃难啃的骨头。
所以这两人的反应都是他们最为正常的反应,对于眼下发生的这场战争,他们早已失去了最基本的耐心,可又因为这一仗非常关键,却不得不始终保持着耐心,宁死着战场每一个角落,虽然他们的心思都不在战场之上,但身为领兵的将领,他们此刻更多的却是在脑海里想着如果他们是进攻的将领有或者是防守的将领时,该如何去布置。
都说旁观者清,这样身为旁观者,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进攻方的不足以及防守一方经验的缺失,从而更合理的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而这可绝对不会是纸上谈兵,因为有实战为基础,所以如果下一次遇到相似的情况,那么两人在有过今天的经历之后,自然就会立刻做出对他们更为有利的决定。
就好像现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他们是九江军的主将,就一定不会像他这样疯狂,毕竟身为主将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大特质就是越是危险的时刻就越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而眼下他的表现就有点疯狂甚至是不顾一切了,尤其是在之前的三次进攻失利之后,但第四次他改变了战术,虽然这让他在进攻的时刻获得了不小的优势,但很快这样的优势就被桂阳军压了下去,虽然战场之上九江军看起来还是表现更好的一方,但桂阳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却保证了九江军始终无法又太大的进展,更不要说妄想攻下桂阳城了。
而这样的局面,完全在管亥和许褚的意料之中,比起疯狂的九江军将领,桂阳军的主将则显得多少有些谨慎,当然这也是因为他非常清楚桂阳军的实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二人实在想不到在如此巨大的优势面前,他为什么还会如此保守。
所以他们根据战场的表现判断,桂阳军主将之所以要步步为营,完全就是实力所然,虽然部队人数众多,却因为实力不济只能如此安排,而这可以从侧面反应出,这么将领还是非常理智甚至是深谋远虑的,这就像是博弈,一盘棋你要考虑的不能仅仅只是局部的胜负,而是整盘大棋最终的结果,杀死一子输了棋局,那才是得不偿失的疯子行为,当然如果让他们换做是桂阳军的主将,其实也会和他做出一样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抛开部队实力不说,在重兵云集的一刻,首要的任务是什么,稳,而确保一场胜利则无疑是稳字的最佳体现,如果身为主将统帅着数万大军却失败的话,那只能证明主将的严重无能,而没人会去指摘造成这一原因的责任是部队士兵的无能和战力低下。
越是统帅大军,就越是要小心谨慎,用主公的话说,他是胆子越来越小,以前指挥几千人,他敢直接杀到东胡人的王帐,而现如今指挥上万人,他却寸步都不敢轻易冒进,因为情况不同了,几千人他可有大胆甚至是做出一些看起来有些疯狂的行为,而这也是刘澜最初能够成功的原因,因为他比其他人胆子更大,所以兵行险着就会取得一些不错的效果,但现在几万人的部队,要去冒险去兵行险着,他可就没这个胆子了,就算有,下面的军事将领们也不会允许他这样去做,最多是教给其他将领。
正奇用兵,以正为主以奇为辅,以正求和以奇取胜,所以刘澜现在不是不冒险了,而是不能轻易去冒险了,一旦冒险,那一定是冲着取得最后胜利去的,属于放手一搏的杀招,而不像以前那是迫于无奈,你不这样做,不做出疯狂的事情就会被消灭,怎么办只能去搏,而那时那叫搏命,而现在则是冒险。
虽然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但效果却发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澜最初很难适应,可他必须要适应现在的环境,而眼下桂阳军的情况虽然看起来和刘澜没什么相似,但却让管亥和许褚想到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