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叶春秋不死,吾不得安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庶子风流最新章节!
说起来,李东阳往日和叶春秋的关系不算亲近,可是李东阳也算是亲眼看着叶春秋壮大起来的,李东阳自是对叶春秋的性格极为清楚。
叶春秋一旦认定的事,就绝不会回心转意。
当初对杨廷和如此,今日对他,也理当如此。
可是这一次,叶春秋此举,却令李东阳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
这个小子,想做什么?
这样大肆地吹捧他,这怎么瞧着,都像是捧杀啊。
可思前想后,又不像啊,捧杀也不是这样捧的,文章写得很真挚,而且还狠狠夸了读书人,不,是借他之名,狠狠地夸了读书人。
这样一想,岂不是大大提高了他的声誉?
李东阳满心疑虑地又将这文章连续看了几遍,纵是他计谋百出,还是想不明白,怎么解释,都解释不通啊。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可能,就是叶春秋自知自己在佛塔时失言,所以……他干脆的,不玩了?
叶春秋是觉得招惹他的风险太大,然后觉得还是和他缓和关系为好?
嗯,这……想了一下,倒是觉得这是有一些可能的,甚至这个真算是目前他所能找到的最确切的解释了。
可这叶春秋,当真是怕了吗?
李东阳将太白集搁到了一边,两道眉头就快皱在了一起,变得沉吟不决起来,竟是一时之间痴了。
踟蹰良久,他才抬起眸来,看了一眼李冬溟,道:“老四,你怎样看?”
李冬溟冷冷道:“还能如何?不过是弃械投降罢了,他毕竟年轻,性子鲁莽冲动,等事后又觉得不妥,风险太大了,大兄历经三朝,宦海沉浮,树大根深,现在更是内阁首辅,岂是他一个毛头小子可比的?我看他是害怕了。”
李东阳露出一丝微笑,道:“明面上,倒是这样,可是老夫总觉得不似这样简单,可是这深里是什么,老夫又一时难以把握,哎,老了啊。有时候,确实觉得不及年轻后辈了。”
李冬溟想了想,道:“这样的文章,怎么看都是对他没有好处的,若不是想要求和,实在想不出这小子还作什么打算。”
李东阳颌首:“是啊,为兄担心的就是这个。”他呷了口茶,才又道:“不过,凡事也未必要往坏处想,这篇文章对老夫有益无害。”
李冬溟看了李东阳一眼,对这个大兄,他是真心佩服的,于是道:“那么此前的计划,是不是……该缓一缓?大兄,他毕竟是堂堂镇国公,身后是镇国府,若是能化干戈为玉帛,未必是什么坏事。”
李东阳却是毫不犹豫地板起脸来道:“事情到了今日这个地步,怎么能妇人之仁呢?若叶春秋不死,吾不得安,一切都照原计划行事吧,他做他的,我们呢,做我们的。”
李冬溟这才体会到了大兄的老辣之处,见李东阳神色依然怡然,心里不禁想,还从未见大兄对一个人忌惮如斯,看来那叶春秋是真正妨碍到了大兄了,既如此,就势必不可手下留情了。
于是李冬溟点头道:“好,自然一切听大兄行事,噢,还有一件事,这太白集,那叶春秋既然亲自撰文,而现在我们的周刊这儿是否由大兄给予回应,这样一来,也可借着这个东风,提振一下周刊的销量,退一万步,总也该有所回应。”
李东阳道:“这个容易,你来代写吧,内容嘛,不必提及叶春秋,只夸一夸读书人即可,这天底下啊,谁都可以得罪,唯独不能得罪的,便是天下的生员,他们一个个,或许无关紧要,可若是抱成了一团,可就糟糕了。”
李冬溟笑了笑,心领神会地道:“明白。”
李东阳显出了几分疲态,道:“老夫先去歇一歇,今日当值,倒是忙得够呛。”
………………
三日之后,新的周刊又开始印刷成册了,接着开始在各大书铺兜售。
因为周刊和太白集的流行,再加上镇国府那儿的许多匠人送子弟们读书,所以而今京师的书铺日渐增多,几乎每个街巷都有,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极为便利,甚至对于那些达官贵人,往往打了招呼,书铺只要等到新的一期太白集或是周刊上市,便会送到府上去。
李公终于撰文了,其实士林早有猜测,既然叶春秋写出了那样一篇出人意表的文章来,认为李公定会对叶春秋的文章予以回应。
于是许多人都在屏息等待着,而今等大家周刊到手,打开一看,果然是看到李公的文章。
唐伯虎就这般兴冲冲地拿着周刊急匆匆地寻到了叶春秋的跟前,气喘吁吁地道:“公爷,李公亲书了文章,公爷怎样看?”
说着,就将那周刊递到了叶春秋的手里。
叶春秋这几日显得很平静,他写的那篇文章,反响很大,不过陈蓉和张晋却不甚满意,认为叶春秋吹捧得过于肉麻了。
叶春秋饶有兴趣地接过周刊,大抵看了看,才道:“你看看,你看看,伯虎兄啊,李公这篇文章,真是文采斐然啊,将他对读书的后进晚辈们,那拳拳爱护之心,都跃然于纸上了,真是好文章啊。”
唐伯虎脸额上的肌肉抽了抽,苦笑道:“公爷,可是外间都在传闻,说公爷对李公过于……过于……”
那些话都不太好听啊,所以唐伯虎终究还是将最后一句话吞进了肚子里。
叶春秋从唐伯虎那古怪的脸色已经猜出了点什么,却是很不在乎的样子道:“这些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巴不得我与那李公水火不容,我就偏不让他们如愿,李公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啊,真情流露,苦口婆心,我也是读书人,见了这篇文章,看了李公对读书人这样的充满希望和爱护,也不禁折服,想必外间许多人都盛赞李公高风亮节吧。”
唐伯虎道:“这周刊是我亲自去临街的书铺取的,恰好遇到几个读书人在那儿看着文章议论,确实对李公赞不绝口。”
叶春秋叹口气,显得很是感叹地道:“李公这收买人心的本事,我真不如啊。”
说起来,李东阳往日和叶春秋的关系不算亲近,可是李东阳也算是亲眼看着叶春秋壮大起来的,李东阳自是对叶春秋的性格极为清楚。
叶春秋一旦认定的事,就绝不会回心转意。
当初对杨廷和如此,今日对他,也理当如此。
可是这一次,叶春秋此举,却令李东阳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
这个小子,想做什么?
这样大肆地吹捧他,这怎么瞧着,都像是捧杀啊。
可思前想后,又不像啊,捧杀也不是这样捧的,文章写得很真挚,而且还狠狠夸了读书人,不,是借他之名,狠狠地夸了读书人。
这样一想,岂不是大大提高了他的声誉?
李东阳满心疑虑地又将这文章连续看了几遍,纵是他计谋百出,还是想不明白,怎么解释,都解释不通啊。
当然,还有最后一个可能,就是叶春秋自知自己在佛塔时失言,所以……他干脆的,不玩了?
叶春秋是觉得招惹他的风险太大,然后觉得还是和他缓和关系为好?
嗯,这……想了一下,倒是觉得这是有一些可能的,甚至这个真算是目前他所能找到的最确切的解释了。
可这叶春秋,当真是怕了吗?
李东阳将太白集搁到了一边,两道眉头就快皱在了一起,变得沉吟不决起来,竟是一时之间痴了。
踟蹰良久,他才抬起眸来,看了一眼李冬溟,道:“老四,你怎样看?”
李冬溟冷冷道:“还能如何?不过是弃械投降罢了,他毕竟年轻,性子鲁莽冲动,等事后又觉得不妥,风险太大了,大兄历经三朝,宦海沉浮,树大根深,现在更是内阁首辅,岂是他一个毛头小子可比的?我看他是害怕了。”
李东阳露出一丝微笑,道:“明面上,倒是这样,可是老夫总觉得不似这样简单,可是这深里是什么,老夫又一时难以把握,哎,老了啊。有时候,确实觉得不及年轻后辈了。”
李冬溟想了想,道:“这样的文章,怎么看都是对他没有好处的,若不是想要求和,实在想不出这小子还作什么打算。”
李东阳颌首:“是啊,为兄担心的就是这个。”他呷了口茶,才又道:“不过,凡事也未必要往坏处想,这篇文章对老夫有益无害。”
李冬溟看了李东阳一眼,对这个大兄,他是真心佩服的,于是道:“那么此前的计划,是不是……该缓一缓?大兄,他毕竟是堂堂镇国公,身后是镇国府,若是能化干戈为玉帛,未必是什么坏事。”
李东阳却是毫不犹豫地板起脸来道:“事情到了今日这个地步,怎么能妇人之仁呢?若叶春秋不死,吾不得安,一切都照原计划行事吧,他做他的,我们呢,做我们的。”
李冬溟这才体会到了大兄的老辣之处,见李东阳神色依然怡然,心里不禁想,还从未见大兄对一个人忌惮如斯,看来那叶春秋是真正妨碍到了大兄了,既如此,就势必不可手下留情了。
于是李冬溟点头道:“好,自然一切听大兄行事,噢,还有一件事,这太白集,那叶春秋既然亲自撰文,而现在我们的周刊这儿是否由大兄给予回应,这样一来,也可借着这个东风,提振一下周刊的销量,退一万步,总也该有所回应。”
李东阳道:“这个容易,你来代写吧,内容嘛,不必提及叶春秋,只夸一夸读书人即可,这天底下啊,谁都可以得罪,唯独不能得罪的,便是天下的生员,他们一个个,或许无关紧要,可若是抱成了一团,可就糟糕了。”
李冬溟笑了笑,心领神会地道:“明白。”
李东阳显出了几分疲态,道:“老夫先去歇一歇,今日当值,倒是忙得够呛。”
………………
三日之后,新的周刊又开始印刷成册了,接着开始在各大书铺兜售。
因为周刊和太白集的流行,再加上镇国府那儿的许多匠人送子弟们读书,所以而今京师的书铺日渐增多,几乎每个街巷都有,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极为便利,甚至对于那些达官贵人,往往打了招呼,书铺只要等到新的一期太白集或是周刊上市,便会送到府上去。
李公终于撰文了,其实士林早有猜测,既然叶春秋写出了那样一篇出人意表的文章来,认为李公定会对叶春秋的文章予以回应。
于是许多人都在屏息等待着,而今等大家周刊到手,打开一看,果然是看到李公的文章。
唐伯虎就这般兴冲冲地拿着周刊急匆匆地寻到了叶春秋的跟前,气喘吁吁地道:“公爷,李公亲书了文章,公爷怎样看?”
说着,就将那周刊递到了叶春秋的手里。
叶春秋这几日显得很平静,他写的那篇文章,反响很大,不过陈蓉和张晋却不甚满意,认为叶春秋吹捧得过于肉麻了。
叶春秋饶有兴趣地接过周刊,大抵看了看,才道:“你看看,你看看,伯虎兄啊,李公这篇文章,真是文采斐然啊,将他对读书的后进晚辈们,那拳拳爱护之心,都跃然于纸上了,真是好文章啊。”
唐伯虎脸额上的肌肉抽了抽,苦笑道:“公爷,可是外间都在传闻,说公爷对李公过于……过于……”
那些话都不太好听啊,所以唐伯虎终究还是将最后一句话吞进了肚子里。
叶春秋从唐伯虎那古怪的脸色已经猜出了点什么,却是很不在乎的样子道:“这些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巴不得我与那李公水火不容,我就偏不让他们如愿,李公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啊,真情流露,苦口婆心,我也是读书人,见了这篇文章,看了李公对读书人这样的充满希望和爱护,也不禁折服,想必外间许多人都盛赞李公高风亮节吧。”
唐伯虎道:“这周刊是我亲自去临街的书铺取的,恰好遇到几个读书人在那儿看着文章议论,确实对李公赞不绝口。”
叶春秋叹口气,显得很是感叹地道:“李公这收买人心的本事,我真不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