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次相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死士最新章节!
文轩茶馆是一座仿古的二层木楼,就座落在沿江大道旁滨江公园的一座小山包上。
当我在下午两点多钟如约前往时,却发现茶馆里顾客稀稀拉拉的,大多是老年人,像是彼此熟悉的老茶客,围聚在一起,喝着茉莉花茶,就着一些瓜子水果,或下棋,或聊天,享受着休闲的时光。
与一楼大堂不一样,二楼是一间间被屏风分割的“雅座”。相对于一楼,二楼更为清静,一上楼梯,就看见一张临窗的茶桌上,坐着一个孤零零的老者,老者双手拿着一张摊开的《夷陵日报》,正心无旁骛地看着。
我径直走了过去,在老者对面坐下。
“对不起,这个位子我约了人。”老者开口说道。标准的普通话,有一丝岁月的沧桑。
正是电话里那熟悉的声音!我连忙说道:“老先生,我就是您约的人!”
听到我的回话,老者缓慢地放下报纸,透过架在鼻梁上的圆形镜片,上下打量着我。
这时候,我才看清面前的老者的面目:他戴着一顶格子呢的鸭舌帽,身穿一件有点发暗的黄色旧西服,但驳头依旧很平整;西服里面是一件格子衬衫,整齐的打着黑色领结,显得沉稳老成。
“老先生,我是《夷陵日报》的记者,就是您看的这份纪实的作者,昨天,您给我打电话,约我今天来茶馆见面。”我被老子充满怀疑的目光打量得很不自在,接着说道。
但老者似乎无动于衷,继续用镜片后面眼光扫视着我,如同一名医生,在给患者做CT切片检查。
“死士行动!”万分尴尬之中,我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联络暗号。
听到“死士行动”四个字,老者锐利的眼神顿时缓和下来,严肃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一丝笑意,他将报纸放在茶几上,缓缓说道:“头发简练,目光锐利,身形挺拔,衣服整洁。衲记者,当过几年兵?”
我起身敬了一个军礼:“报告首长!我曾在某部当过三年通讯兵。”
“嗯!上过战场?”老先生接着问。
“作为军报通讯员,去过南疆前线做过战地采访。”我如何回答。
“难怪!总觉得你眼中有一股隐隐杀气。”老先生抬起左手向下按了按,示意我坐下:“衲记者,请用茶。”
我端起茶壶,为老者面前的茶碗加满水,再为自己茶盏倒上茶,抿了一口,一种花香和茶香在口中弥散开来,令人神清气爽。“碧潭飘雪!好茶。老先生早到有半小时吧?”
“嗯?”老先生一手拿起茶盏,一面用眼睛瞟着我。
“碧潭飘雪冲泡的最佳温度是85度,我刚才抿了一口,还有点微微烫,温度应该在45度,按现在时令,茶壶中的茶水冷却到这个温度,需要半个小时。”
“还挺会分析的,”我这有几分卖弄地说法倒引起了老者的兴趣:“那你说说,我们为何选择文轩茶馆接头?”
“文轩茶馆是老字号大众茶馆,顾客以老年人为主,您出现在这里不会引起别人注意;而且,茶馆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如果周边有人潜伏盯梢,很容易被发现。”我推开窗户说道,边说道。
老先生眼光流露出一丝赞许:“不错!观察问题很仔细,也很有分析能力。如果在当年,你能成为一名好的情报人员。”
“当年?老先生说得是抗日战争吗?”我顿时来了兴趣,我压低声音凑过去问道,“老先生您就是当年的情报人员?国军的还是共军的?”
老先生白了我一眼,没有接我的下文:“我要的东西带来了吗?”
我连忙将几本采访本从背包里拿了出来,双手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
老人接过采访本,飞快地翻动着。
一刻钟功夫,老人就将我厚厚的五大本采访本翻看完,然后抬起头,又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我:“这就你的全部采访资料?”
面对着老先生的不信任,我连忙辩解道:“这是我费了好几个月功夫,实地采访当年目击者和当事人,一条条记载下来的。但时代太久远了,而且战事过于惨烈,很多知情人不在了,这些采访者多是解放后迁居过去的,很多事情也是听老人的讲述的,事件亲历者几乎没有。”
“这篇报道中那些具体细节是怎么得来的?”老者用手拍了拍茶几上那份《夷陵日报》,语气有几分严厉。
我回应道:“合理的想象。”
老者摇了摇头:“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
“老先生,这么说吧,应该说是一种感应。”我进一步解释道,“我我亲眼看到这些遗骨出土,被一一整理,再重新入殓。那些骨殖上的刀枪伤口,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我联想起我在南疆的战地采访,完全能够想象到当时战事的惨烈和残酷。我反复琢磨采访资料,力图将那些碎片叙述拼接起来,久而久之,那数千逝去的英魂,在我眼前一个个逐渐鲜活起来,他们会站我眼前,亲口告诉我当时的细节,这篇报道,我不是创作,更不是虚构,而是在用笔记叙,忠实地还原那些英烈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
“很好!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懂得这些天人交感,冥冥宿命的道理,”没想到我这般充满激情,甚至有几分唯心主义的论述倒引起了老先生的强烈共鸣,“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让人物事件鲜活起来,这就是一个好记者、好作家的基本素质,这我就放心了。”
“那么,老先生,我可以对您采访了吗?”我拿出录音笔放在茶几上,“请问您……”
“啪!”老者将茶碗盖一下子盖在录音笔上,出手之迅捷让我惊讶。
“把东西收起来!”老者的目光严厉起来,“年轻人,记住!以后我们之间的谈话,不能留下任何声音和图片。你也永远不要打听我是谁。”
我悻悻地将录音笔放回包中,然后拿出采访本:“对您的讲述我做记录总可以吧?”
老者不置可否,起身道:“请稍等片刻。”
约莫十分钟,老者从卫生间的方向回来了,此时,他手中,变戏法般地,多了一只小藤箱。
他将小藤箱放在茶几上,一脸严肃地问我:“你是中共党员吗?”
“当然是!”我回答道。
“那你将入党誓言背给我听听。”
我站起身来,朗声说道:“我志愿……”
“嘘!”老者将食指放在自己的嘴上,压低声音:“小点声,在我耳畔说。”
尽管我难以理解老者的举止为何这般小心翼翼,但我还是按照他的意思,凑近他的耳边,将入党誓词完全背出。
“很流畅,一字不差。”老人满意地点点头,打开小藤箱,从里面拿出三个厚厚的档案袋交给我:“这是那支部队的有关资料,对你后续写作有帮助。”
我打开一个档案袋,抽出里面资料匆匆浏览一下,不禁喜出望外!里面一些泛黄的文件,竟然是完整的宜昌战役国军防卫部署图,还有各编制序列以及团级长官名册……这些都是我在各档案馆苦苦寻觅不得的珍贵资料!
“多谢老先生,这些资料您从哪里得到的?”
老者狠狠瞪了我一眼:“保守党的秘密!衲同志。”
“对不起,我不会再问!也保证资料不外传,但您能留下电话或地址吗?我好及时归还您这些资料。”
“我会每天阅读《夷陵日报》,发现有后续报道,我会跟你联系,”老者端起茶碗,喝了口茶,眨了眨眼睛:“怎么,衲记者,从我这里拿了这么多资料,连这顿茶都不肯请我?”
“应该应该!我现在就去付账。”我连连答应。
等我付完账再上楼,却惊讶发现,二楼已不见老者身影。茶几上,除了我的采访笔记和那三个档案袋,在茶碗下,还压着一张百元大钞。
当天晚上,我一直被一种冲动和兴奋的情绪包围着:当我打开一个个档案袋,仔细阅读那一份份被岁月染黄的文件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隐秘的事件,逐渐掸去历史的灰尘,随着旭日东升,一支精锐的敌后孤军,也浮出水面,完整地呈现在我眼前……
文轩茶馆是一座仿古的二层木楼,就座落在沿江大道旁滨江公园的一座小山包上。
当我在下午两点多钟如约前往时,却发现茶馆里顾客稀稀拉拉的,大多是老年人,像是彼此熟悉的老茶客,围聚在一起,喝着茉莉花茶,就着一些瓜子水果,或下棋,或聊天,享受着休闲的时光。
与一楼大堂不一样,二楼是一间间被屏风分割的“雅座”。相对于一楼,二楼更为清静,一上楼梯,就看见一张临窗的茶桌上,坐着一个孤零零的老者,老者双手拿着一张摊开的《夷陵日报》,正心无旁骛地看着。
我径直走了过去,在老者对面坐下。
“对不起,这个位子我约了人。”老者开口说道。标准的普通话,有一丝岁月的沧桑。
正是电话里那熟悉的声音!我连忙说道:“老先生,我就是您约的人!”
听到我的回话,老者缓慢地放下报纸,透过架在鼻梁上的圆形镜片,上下打量着我。
这时候,我才看清面前的老者的面目:他戴着一顶格子呢的鸭舌帽,身穿一件有点发暗的黄色旧西服,但驳头依旧很平整;西服里面是一件格子衬衫,整齐的打着黑色领结,显得沉稳老成。
“老先生,我是《夷陵日报》的记者,就是您看的这份纪实的作者,昨天,您给我打电话,约我今天来茶馆见面。”我被老子充满怀疑的目光打量得很不自在,接着说道。
但老者似乎无动于衷,继续用镜片后面眼光扫视着我,如同一名医生,在给患者做CT切片检查。
“死士行动!”万分尴尬之中,我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联络暗号。
听到“死士行动”四个字,老者锐利的眼神顿时缓和下来,严肃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一丝笑意,他将报纸放在茶几上,缓缓说道:“头发简练,目光锐利,身形挺拔,衣服整洁。衲记者,当过几年兵?”
我起身敬了一个军礼:“报告首长!我曾在某部当过三年通讯兵。”
“嗯!上过战场?”老先生接着问。
“作为军报通讯员,去过南疆前线做过战地采访。”我如何回答。
“难怪!总觉得你眼中有一股隐隐杀气。”老先生抬起左手向下按了按,示意我坐下:“衲记者,请用茶。”
我端起茶壶,为老者面前的茶碗加满水,再为自己茶盏倒上茶,抿了一口,一种花香和茶香在口中弥散开来,令人神清气爽。“碧潭飘雪!好茶。老先生早到有半小时吧?”
“嗯?”老先生一手拿起茶盏,一面用眼睛瞟着我。
“碧潭飘雪冲泡的最佳温度是85度,我刚才抿了一口,还有点微微烫,温度应该在45度,按现在时令,茶壶中的茶水冷却到这个温度,需要半个小时。”
“还挺会分析的,”我这有几分卖弄地说法倒引起了老者的兴趣:“那你说说,我们为何选择文轩茶馆接头?”
“文轩茶馆是老字号大众茶馆,顾客以老年人为主,您出现在这里不会引起别人注意;而且,茶馆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如果周边有人潜伏盯梢,很容易被发现。”我推开窗户说道,边说道。
老先生眼光流露出一丝赞许:“不错!观察问题很仔细,也很有分析能力。如果在当年,你能成为一名好的情报人员。”
“当年?老先生说得是抗日战争吗?”我顿时来了兴趣,我压低声音凑过去问道,“老先生您就是当年的情报人员?国军的还是共军的?”
老先生白了我一眼,没有接我的下文:“我要的东西带来了吗?”
我连忙将几本采访本从背包里拿了出来,双手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
老人接过采访本,飞快地翻动着。
一刻钟功夫,老人就将我厚厚的五大本采访本翻看完,然后抬起头,又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我:“这就你的全部采访资料?”
面对着老先生的不信任,我连忙辩解道:“这是我费了好几个月功夫,实地采访当年目击者和当事人,一条条记载下来的。但时代太久远了,而且战事过于惨烈,很多知情人不在了,这些采访者多是解放后迁居过去的,很多事情也是听老人的讲述的,事件亲历者几乎没有。”
“这篇报道中那些具体细节是怎么得来的?”老者用手拍了拍茶几上那份《夷陵日报》,语气有几分严厉。
我回应道:“合理的想象。”
老者摇了摇头:“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理由。”
“老先生,这么说吧,应该说是一种感应。”我进一步解释道,“我我亲眼看到这些遗骨出土,被一一整理,再重新入殓。那些骨殖上的刀枪伤口,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我联想起我在南疆的战地采访,完全能够想象到当时战事的惨烈和残酷。我反复琢磨采访资料,力图将那些碎片叙述拼接起来,久而久之,那数千逝去的英魂,在我眼前一个个逐渐鲜活起来,他们会站我眼前,亲口告诉我当时的细节,这篇报道,我不是创作,更不是虚构,而是在用笔记叙,忠实地还原那些英烈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
“很好!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懂得这些天人交感,冥冥宿命的道理,”没想到我这般充满激情,甚至有几分唯心主义的论述倒引起了老先生的强烈共鸣,“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让人物事件鲜活起来,这就是一个好记者、好作家的基本素质,这我就放心了。”
“那么,老先生,我可以对您采访了吗?”我拿出录音笔放在茶几上,“请问您……”
“啪!”老者将茶碗盖一下子盖在录音笔上,出手之迅捷让我惊讶。
“把东西收起来!”老者的目光严厉起来,“年轻人,记住!以后我们之间的谈话,不能留下任何声音和图片。你也永远不要打听我是谁。”
我悻悻地将录音笔放回包中,然后拿出采访本:“对您的讲述我做记录总可以吧?”
老者不置可否,起身道:“请稍等片刻。”
约莫十分钟,老者从卫生间的方向回来了,此时,他手中,变戏法般地,多了一只小藤箱。
他将小藤箱放在茶几上,一脸严肃地问我:“你是中共党员吗?”
“当然是!”我回答道。
“那你将入党誓言背给我听听。”
我站起身来,朗声说道:“我志愿……”
“嘘!”老者将食指放在自己的嘴上,压低声音:“小点声,在我耳畔说。”
尽管我难以理解老者的举止为何这般小心翼翼,但我还是按照他的意思,凑近他的耳边,将入党誓词完全背出。
“很流畅,一字不差。”老人满意地点点头,打开小藤箱,从里面拿出三个厚厚的档案袋交给我:“这是那支部队的有关资料,对你后续写作有帮助。”
我打开一个档案袋,抽出里面资料匆匆浏览一下,不禁喜出望外!里面一些泛黄的文件,竟然是完整的宜昌战役国军防卫部署图,还有各编制序列以及团级长官名册……这些都是我在各档案馆苦苦寻觅不得的珍贵资料!
“多谢老先生,这些资料您从哪里得到的?”
老者狠狠瞪了我一眼:“保守党的秘密!衲同志。”
“对不起,我不会再问!也保证资料不外传,但您能留下电话或地址吗?我好及时归还您这些资料。”
“我会每天阅读《夷陵日报》,发现有后续报道,我会跟你联系,”老者端起茶碗,喝了口茶,眨了眨眼睛:“怎么,衲记者,从我这里拿了这么多资料,连这顿茶都不肯请我?”
“应该应该!我现在就去付账。”我连连答应。
等我付完账再上楼,却惊讶发现,二楼已不见老者身影。茶几上,除了我的采访笔记和那三个档案袋,在茶碗下,还压着一张百元大钞。
当天晚上,我一直被一种冲动和兴奋的情绪包围着:当我打开一个个档案袋,仔细阅读那一份份被岁月染黄的文件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隐秘的事件,逐渐掸去历史的灰尘,随着旭日东升,一支精锐的敌后孤军,也浮出水面,完整地呈现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