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何以刑罚加子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珠玉在前最新章节!
登闻鼓的声音极响,几乎可以传遍整个南京城,孟约治印时听到鼓声还不明所以,是吕撷英脱口道出“有人敲登闻鼓”,她才知道那是登闻鼓的声音。急而紧的鼓声像骤然而至的雷雨,伴随滚滚雷声敲打在人心上,让人不由得会去想,莫非真有天大冤情。
“别分心,那鼓声,每年总响十回八回,有时确是惊天大案,有时却是些许小事。”吕撷英摆摆手,叫孟约注意手下的印石。
孟约将刻刀搁下,她不是很理解,“些许小事”怎么也敢去敲登闻鼓,不是不管有多大冤情,但凡敲登闻鼓都要先打二十大板的吗?难道说,这时候不用打板子,不然谁会为小事去敲登闻鼓,二十大板呢。
确实如孟约所想的那样,敲登闻鼓见天子告御状不管不顾先打二十大板是清朝才有的事,宋时天子脚下有人丢只猪都敢于敲鼓,因为没有打板子这一条。这穿越者太祖建立的明朝,也没有敲登闻鼓打板子的规定,当时有人曾进言,认为只设登闻鼓院而不设门槛,会导致些许小事也来登闻鼓。
穿越者太祖是这样回答的:“无冤且不提,若含冤未白,乃朕与诸公之过失,何以刑罚加子民。”
趁吕撷英去哄炉子时,孟约抽空去看了看《大明律》,翻到指定律例,再看注释,然后孟约才循着注释去翻《太祖本纪》。看过《太祖本纪》后,孟约给世界的自我完善能力献上膝盖,《三醮》作者在书里压根没写这样的细节啊!
在孟约翻《太祖本纪》时,大明宫里,天子与内阁诸公已问明案情,御史大夫已禀明天子,宣庆六年负责监察贡试的监察御史是王醴和于则敏。
“朕仿佛记得,于则敏前年放出去了?”
“回陛下,是,于则敏如今知平阳府。”
“宣王醴进殿。”
王醴进殿行礼后,宣庆帝问:“光山县学子彭定远,当时如何,卿可记得?”
“回陛下,微臣记得,当时微臣方入监察院,跟在时任监察御史的于知府身后听差。于知府曾选出四十余人教微臣如何辩识对照,光山县学子彭定远便在其中。”王醴那时候还不是监察御史,不过是个刚到监察院,还没安实职的进士。
待王醴详作回复,宣庆帝与诸公确认并无差池时,因登闻鼓案本就是发由督察院办理,宣庆帝与诸公在御史大夫的说项下,将此案发由御史中丞袁斯向与监察御史王醴共同办理。就淑宁郡马一事,宣庆帝当即发话,命督察院奉手谕前往捉拿归案。
淑宁郡主是先帝八子襄王所出,因时下蕃王只遥领蕃地,并不往属国蕃,有宣庆帝的手谕更方便行事。袁斯向接过手谕,王醴与其一道自御前告退,袁斯向捧着手谕连连摇头,与王醴道:“重崖啊,这差事,不好办呐。”
襄王有三子五女,要论最宠爱的还是淑宁郡主,淑宁郡马“彭定远”这些年也算是个好女婿,襄马爱屋及乌,对彭定远也加几分青眼。眼下他们要去捉拿淑宁郡马归案,淑宁郡主与郡马三年多来恩爱非常,淑宁郡主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袁中丞,越是恩爱,恐越容不得半点期瞒,何况从一开始便是谎言。”王醴同袁斯向就如何与襄王并淑宁郡主周旋交谈一路,最终定下计策,既然情深,那便从情深入手。
淑宁郡主与郡马结缡三年余,并无子女,一则如今勋贵王亲多半都在二十岁以后才育有子女,淑宁郡主今年才将满二十,再则襄王妃当年差些因难产去世,襄王更不肯爱女过早生育子嗣。然而,淑宁郡马却已二十六……说不定还更大,淑宁郡马那张脸常有人说老相。
袁斯向道:“若他真在外什么也没有,我倒要敬他是个好郎君,满京城里,这样的好郎君,本官只认得算学博士卢昆阆一个。”
“此事,下官这便去查。”
督察院监举百官,自然有一张周密的网,不然拿什么实据监举百官。王醴要做的是将消息一一归拢,然后从中查出异样来,就如袁斯向所说,要真是个好郎君,那还真值得一敬。
但满京城,也找不出几个卢昆阆来,淑宁郡马果不能算其中一个。
“大道不走绕小道,近道不走抄远道,属下便知他有猫腻,因不在要职,不当要务,想应当是私事,便没细查,原来是在这里藏着个娇。”
“速去报袁中丞。”
这消息一捅出去,淑宁郡主正在气头上,恨不得郡马去死的时候,督察院奉圣谕顺顺当当将假彭定远捉拿归案。襄王听说后同样大怒,递条子到督察院,嘱托袁斯向务必严查。
等襄王淑宁郡主过了气头,想要保假彭定远时,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且牵出大案来。奉山上有山匪数千,勾结当地官员为祸乡里,因当地官员口越张越大,奉山山匪便生出此计,从匪众中寻出那么两个早年被迫害,被避上奉山为匪的读书人,绑来大儒教导数年,才出了这么个假彭定远。
“这假彭定远原名吴燕生,因人设下圈套,夺其家中良田商铺,其父被活活气死,其母也随后身亡,吴燕生手刃仇人后,为免牢狱之灾上奉山为匪。实则,奉山山匪定计,捧出个读书人为官罩住奉山上下一事,就是吴燕生率先提出的。”
“奉山山匪势大,彭定远都死了,彭定远父母怎么活下来的?”
“说到这,就得说那吴燕生心计深,他深知为匪早晚会被官府围剿,便在官与匪之间互相作梗,使奉山山匪认定当地官员口张得越来越大,然后才适时道出此计。彭定远父母本该早就杀死,但吴燕生却不知,他心计深,奉山那山匪头子计也不短,知道彭定远父母一死,吴燕生便彻底没有辖制,暗中将彭定远父母留下。”
“叫我说,都蠢。”
“怎么说?”
“彭定远固然会丢了性命,奉山山匪又能得着好,如今还不是要被剿灭。”
“因这事,近几科考出来的进士,都会再审查一道,嘿嘿……必有许多原被捂死的事又发出来。”
“好比那抛弃糟糠,另娶大妇,后大妇杀原配,被原配子状告入狱的前户部尚书?”
在楼上陪孟老爷出来吃春茶的孟约听得津津有味,她压根没意识到,这事的余波还会打到她头上来。
登闻鼓的声音极响,几乎可以传遍整个南京城,孟约治印时听到鼓声还不明所以,是吕撷英脱口道出“有人敲登闻鼓”,她才知道那是登闻鼓的声音。急而紧的鼓声像骤然而至的雷雨,伴随滚滚雷声敲打在人心上,让人不由得会去想,莫非真有天大冤情。
“别分心,那鼓声,每年总响十回八回,有时确是惊天大案,有时却是些许小事。”吕撷英摆摆手,叫孟约注意手下的印石。
孟约将刻刀搁下,她不是很理解,“些许小事”怎么也敢去敲登闻鼓,不是不管有多大冤情,但凡敲登闻鼓都要先打二十大板的吗?难道说,这时候不用打板子,不然谁会为小事去敲登闻鼓,二十大板呢。
确实如孟约所想的那样,敲登闻鼓见天子告御状不管不顾先打二十大板是清朝才有的事,宋时天子脚下有人丢只猪都敢于敲鼓,因为没有打板子这一条。这穿越者太祖建立的明朝,也没有敲登闻鼓打板子的规定,当时有人曾进言,认为只设登闻鼓院而不设门槛,会导致些许小事也来登闻鼓。
穿越者太祖是这样回答的:“无冤且不提,若含冤未白,乃朕与诸公之过失,何以刑罚加子民。”
趁吕撷英去哄炉子时,孟约抽空去看了看《大明律》,翻到指定律例,再看注释,然后孟约才循着注释去翻《太祖本纪》。看过《太祖本纪》后,孟约给世界的自我完善能力献上膝盖,《三醮》作者在书里压根没写这样的细节啊!
在孟约翻《太祖本纪》时,大明宫里,天子与内阁诸公已问明案情,御史大夫已禀明天子,宣庆六年负责监察贡试的监察御史是王醴和于则敏。
“朕仿佛记得,于则敏前年放出去了?”
“回陛下,是,于则敏如今知平阳府。”
“宣王醴进殿。”
王醴进殿行礼后,宣庆帝问:“光山县学子彭定远,当时如何,卿可记得?”
“回陛下,微臣记得,当时微臣方入监察院,跟在时任监察御史的于知府身后听差。于知府曾选出四十余人教微臣如何辩识对照,光山县学子彭定远便在其中。”王醴那时候还不是监察御史,不过是个刚到监察院,还没安实职的进士。
待王醴详作回复,宣庆帝与诸公确认并无差池时,因登闻鼓案本就是发由督察院办理,宣庆帝与诸公在御史大夫的说项下,将此案发由御史中丞袁斯向与监察御史王醴共同办理。就淑宁郡马一事,宣庆帝当即发话,命督察院奉手谕前往捉拿归案。
淑宁郡主是先帝八子襄王所出,因时下蕃王只遥领蕃地,并不往属国蕃,有宣庆帝的手谕更方便行事。袁斯向接过手谕,王醴与其一道自御前告退,袁斯向捧着手谕连连摇头,与王醴道:“重崖啊,这差事,不好办呐。”
襄王有三子五女,要论最宠爱的还是淑宁郡主,淑宁郡马“彭定远”这些年也算是个好女婿,襄马爱屋及乌,对彭定远也加几分青眼。眼下他们要去捉拿淑宁郡马归案,淑宁郡主与郡马三年多来恩爱非常,淑宁郡主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袁中丞,越是恩爱,恐越容不得半点期瞒,何况从一开始便是谎言。”王醴同袁斯向就如何与襄王并淑宁郡主周旋交谈一路,最终定下计策,既然情深,那便从情深入手。
淑宁郡主与郡马结缡三年余,并无子女,一则如今勋贵王亲多半都在二十岁以后才育有子女,淑宁郡主今年才将满二十,再则襄王妃当年差些因难产去世,襄王更不肯爱女过早生育子嗣。然而,淑宁郡马却已二十六……说不定还更大,淑宁郡马那张脸常有人说老相。
袁斯向道:“若他真在外什么也没有,我倒要敬他是个好郎君,满京城里,这样的好郎君,本官只认得算学博士卢昆阆一个。”
“此事,下官这便去查。”
督察院监举百官,自然有一张周密的网,不然拿什么实据监举百官。王醴要做的是将消息一一归拢,然后从中查出异样来,就如袁斯向所说,要真是个好郎君,那还真值得一敬。
但满京城,也找不出几个卢昆阆来,淑宁郡马果不能算其中一个。
“大道不走绕小道,近道不走抄远道,属下便知他有猫腻,因不在要职,不当要务,想应当是私事,便没细查,原来是在这里藏着个娇。”
“速去报袁中丞。”
这消息一捅出去,淑宁郡主正在气头上,恨不得郡马去死的时候,督察院奉圣谕顺顺当当将假彭定远捉拿归案。襄王听说后同样大怒,递条子到督察院,嘱托袁斯向务必严查。
等襄王淑宁郡主过了气头,想要保假彭定远时,案情已经水落石出,且牵出大案来。奉山上有山匪数千,勾结当地官员为祸乡里,因当地官员口越张越大,奉山山匪便生出此计,从匪众中寻出那么两个早年被迫害,被避上奉山为匪的读书人,绑来大儒教导数年,才出了这么个假彭定远。
“这假彭定远原名吴燕生,因人设下圈套,夺其家中良田商铺,其父被活活气死,其母也随后身亡,吴燕生手刃仇人后,为免牢狱之灾上奉山为匪。实则,奉山山匪定计,捧出个读书人为官罩住奉山上下一事,就是吴燕生率先提出的。”
“奉山山匪势大,彭定远都死了,彭定远父母怎么活下来的?”
“说到这,就得说那吴燕生心计深,他深知为匪早晚会被官府围剿,便在官与匪之间互相作梗,使奉山山匪认定当地官员口张得越来越大,然后才适时道出此计。彭定远父母本该早就杀死,但吴燕生却不知,他心计深,奉山那山匪头子计也不短,知道彭定远父母一死,吴燕生便彻底没有辖制,暗中将彭定远父母留下。”
“叫我说,都蠢。”
“怎么说?”
“彭定远固然会丢了性命,奉山山匪又能得着好,如今还不是要被剿灭。”
“因这事,近几科考出来的进士,都会再审查一道,嘿嘿……必有许多原被捂死的事又发出来。”
“好比那抛弃糟糠,另娶大妇,后大妇杀原配,被原配子状告入狱的前户部尚书?”
在楼上陪孟老爷出来吃春茶的孟约听得津津有味,她压根没意识到,这事的余波还会打到她头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