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不得不争
推荐阅读: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大明升职记最新章节!
第615章 不得不争
只是王在晋虽然苦不堪言,而对面的这位武官根本不理解王巡抚的痛苦,还在那里自说自话。
“抚臣,这么无法无天的事情,大人你不能不管啊……他一个昌邑县的小巡检怎么能到威海卫经历司来管事,这也太不把您与朝廷放在眼里吧!”
只是王在晋心里还在想着这六十万石到底怎么解决的问题,因此随口就说道:“我回头就行个文质问登州府与莱州府,这到底是一回事!”
只是这位武官一下子就急得跳了起来:“巡抚大人,您让登州府与莱州府去办,这事肯定是石沉大海毫无结果!哪怕是登州道与莱州道去办都未必能办出一个结果。”
这位把总一说到他在登州府与莱州府告状的结果那直接握紧了拳头说道:“柳经历本来就是在威海卫本来就是一手遮天,现在更是与登州府孙推官署文登县沆瀣一气无法无天,郡府州县根本不敢过问。”
“让登州府与莱州府他们处置的话,最后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根本不把大明法度当一回事。”
说到这位刘把总那真是一身正气凛然,随时就想跟人大干一架,谁叫他是柳鹏这次接收威海卫的最大受害者。
刘把总原来是文登营的一位把总,辛辛苦苦钻营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奉命下去掌握威海卫最精锐的一支捕倭军,但是现在柳鹏接收威海卫之后,威海卫的武官们直接就把这支捕倭军抢了回去,只是他们抢队伍的时候只要军兵不要官,刘把总就是被威海卫直接扫地出地。
扫地出门也就罢了,可是刘把总想回文登营却发现文登营也没有他的位置,文登营也把他扫地出门,现在刘把总里里外外不是人,只好到处告状,甚至直接告到了巡抚王在晋这边。
若是三五年之前,王巡抚肯定是勃然大怒,第一时间就亲自出马把这起大案给办了,但是现在王在晋却是扫了一眼刘把总一眼,暗自想着:“这人在军营里呆得太多了,连脑子都呆傻了!”
只是王巡抚不会把这种情绪直接显露出来,他只是略带冷漠地说道:“你下去吧,本抚自有章程!”
“巡抚大人,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情你千万要给下官作主啊!”刘把总就差给王巡抚给跪下来:“下官太委屈了!”
可是在王巡抚心中,刘把总在这件事既无理又无好礼送上,现在山东一省比这重要的事情海载斗量,他哪有心思在这件事费太多心思,当即一拍桌子怒喝道:“这件事本官已经知道了自然会办,你敢信不过本抚!”
一说这话王在晋真是不怒自威,刘把总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小把总,跟王巡抚差得天差地别当即吓软了腿:“下官知道了,下官明白,小人我就走!”
只是赶走了刘把总,王巡抚不由琢磨起柳鹏这个名字:“好一个柳经历,好一个柳经历啊!果然胆大包天无法无天,但是现今无法无天的人多了,又不缺你一个!”
这几个月山东官场已经为了辽饷与海运的事情鸡飞狗跳,虽然京里省里强行把指标与任务摊派下去,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州县都在想着办法糊弄上面,甚至敢于公然对抗府里省里,局面是一塌糊涂,省里对下面的控制力一下子就弱了下去。
而省里府里一方面四处灭火,另一方面却是在鼓励这些刺头好好闹一闹,不闹一闹省里也没有什么活路,至于一些小毛病现在省里根本不愿意追究,只要下面州县完成上级压下来的任务就好了。
柳鹏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放在辽东战事爆发之前,他就是全家抄斩的结局,可是现在王在晋每天要听人讲起柳鹏的事情,也要跟人谈怎么借重这位柳经历的本领完成户部与饷臣派下来的不合理指标。
王巡抚也知道饷臣与户部也不是刻意为难人,他们俩也是辽东战事被逼疯了,特别是户部的压力就更大了。
户部尚书穷疯之余居然直接打起了内库金花银的主意,没请示圣上就准备把还没入库的金花银用出去,气得万历皇帝勃然大怒一心想直接收拾了户部尚书李汝华,虽然经过群臣力争李尚书仍然落了一个夺俸二月的结果,主持其事的户部主事鹿善继更落了一个降一级的悲剧结局。
但是户部与饷臣不能因为自己没法过日子就把这么不合情理的任务强压下来,一想到这一点王在晋一下子怒了,制定负责指标的饷臣可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前任李长庚。
李长庚你在担任山东巡抚,曾经力陈过登莱海运征粮、召买、籴豆、运输之艰难,当时饷臣一再表示最多也只能海运十万石,而且连十万石都很难办到。
可是李长庚从山东巡抚改任饷臣以后,就把这些他口中重复了几十几百遍的真理吞了下去,一想到这些事情王在晋一下子就怒了:“李长庚,你是在刻意为难我王某人!我非得骂死你这个老匹夫不可!”
而且与其它巡抚不一样,王在晋是山东本省人,对山东的感情更深,因此王在晋心情激动之余就开始奋笔疾书:“李氏由东抚改任饷臣后,未几而有海运二十万之疏,又未几而有海运三十万之疏,又忽加召买豆三十万共足六十万之疏,源源而来,视昔且六倍焉!”
“岂昔日之难于十万者,今顾易于六十万乎?岂难于丰稔之年者,顾易于饥荒之岁乎?”
王在晋直接就把李长庚当初说出来的话喷出去:“军事大事,臣等不敢以臆见相持,第以饷臣之方还以质之饷臣,岂自言而自悖之,不过前后之时势不同耳。”
“夫辽左之时势今昔虽迥不同,然山东之物力难易则非有异。且三路未败之先,兵非不众也,兵不非待食于东省也,旧抚臣所不能为者,臣等何以独能为。”
反正王在晋只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新增三十万石召买不能责于该省,应令诸东诸臣招商召买,山东只能尽力完成先前的三十万石任务而已。
骂到这,王巡抚早已经把关于柳鹏柳经历的小小问题忘得一干二净。
王巡抚这篇文章骂得很有力量,远在天津的督饷大臣李长庚读过这份题本之后,只能苦笑一声:“山东又在对我开骂了,可是本部院又有什么办法啊!”
现在这两百万石的米豆数量,是根据辽东经略熊廷弼疏请之数分派下去的,而海运之道更是只有淮扬、天津、山东三处,而淮扬又有成山之险只能派运三十万石。
天津如果把天津、蓟州、永平、密云附近数地算进去,米豆亦有五六十万石,而山东海道最近所以特意派了六十万石,但现在是三路海道都在闹,准安说太难,天津说一定要减,山东望少,他这个饷臣真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他随手就在给户部的回复上写道:“饷不可减,则山东请减之数将添派于淮上乎,淮上有成山之险,现在称难矣。若添派于天津,现有五十余万之运,何以又加也。减之于此必加之彼,海运止此三运,而在在称苦,处处求减。”
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除非辽东经略能把两百万石米豆的数目减下来,否则什么事都办不到,但是熊经略绝不会自毁长城!
而且李长庚觉得山东召买数量虽然偏多,但是只要努力一把并非不能完成:“山东海运最近,脚价所省独多,若以所省之价加值籴于民间,似亦无难。”
“又山东往岁登莱之米多贩于淮安,今南岸既禁,其往则以北至辽阳,亦为肯应也。况登莱之间民间有米者,每以变换银钱为难,此本部院所亲知,若将入京钱粮准改本色上纳,于民尤为两省……若云免,是在本部院之所敢言矣!”
只是饷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了这么多有利条件,但是大家仔细去看这篇回复,只能看到两个大字:“没钱……”
没钱所以一定要省钱,从山东运粮对于户部是最省钱的办法,只是饷臣在洋洋数千字之后,终于开口朝一边问道:“登莱海运能不能借重威海卫柳经历?”
下面当即跟着他从山东出来的老人答道:“现在山东上至抚按道府,下至州县小民,都想着请柳经历出手,但是这毕竟六十万石,柳大少只是一个小小威海卫经历而已,哪担起这样的重担,所以还在一直犹豫,除非……”
“除非什么?”李长庚也知道这段时间柳鹏一直在山东胡闹,但是为了完成督饷之事他不但眼不见为净,反而千方百计帮柳鹏把事情遮掩下去,只求他在海运这件事上能多出点力:“只要能把这六十万石的事情办成了,本部院什么事情都可以答应!”
下面这位山东通当即答道:“除非朝廷能给柳经历一个名义,如果不能给名义也要给点好处才行!”
第615章 不得不争
只是王在晋虽然苦不堪言,而对面的这位武官根本不理解王巡抚的痛苦,还在那里自说自话。
“抚臣,这么无法无天的事情,大人你不能不管啊……他一个昌邑县的小巡检怎么能到威海卫经历司来管事,这也太不把您与朝廷放在眼里吧!”
只是王在晋心里还在想着这六十万石到底怎么解决的问题,因此随口就说道:“我回头就行个文质问登州府与莱州府,这到底是一回事!”
只是这位武官一下子就急得跳了起来:“巡抚大人,您让登州府与莱州府去办,这事肯定是石沉大海毫无结果!哪怕是登州道与莱州道去办都未必能办出一个结果。”
这位把总一说到他在登州府与莱州府告状的结果那直接握紧了拳头说道:“柳经历本来就是在威海卫本来就是一手遮天,现在更是与登州府孙推官署文登县沆瀣一气无法无天,郡府州县根本不敢过问。”
“让登州府与莱州府他们处置的话,最后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根本不把大明法度当一回事。”
说到这位刘把总那真是一身正气凛然,随时就想跟人大干一架,谁叫他是柳鹏这次接收威海卫的最大受害者。
刘把总原来是文登营的一位把总,辛辛苦苦钻营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奉命下去掌握威海卫最精锐的一支捕倭军,但是现在柳鹏接收威海卫之后,威海卫的武官们直接就把这支捕倭军抢了回去,只是他们抢队伍的时候只要军兵不要官,刘把总就是被威海卫直接扫地出地。
扫地出门也就罢了,可是刘把总想回文登营却发现文登营也没有他的位置,文登营也把他扫地出门,现在刘把总里里外外不是人,只好到处告状,甚至直接告到了巡抚王在晋这边。
若是三五年之前,王巡抚肯定是勃然大怒,第一时间就亲自出马把这起大案给办了,但是现在王在晋却是扫了一眼刘把总一眼,暗自想着:“这人在军营里呆得太多了,连脑子都呆傻了!”
只是王巡抚不会把这种情绪直接显露出来,他只是略带冷漠地说道:“你下去吧,本抚自有章程!”
“巡抚大人,这种无法无天的事情你千万要给下官作主啊!”刘把总就差给王巡抚给跪下来:“下官太委屈了!”
可是在王巡抚心中,刘把总在这件事既无理又无好礼送上,现在山东一省比这重要的事情海载斗量,他哪有心思在这件事费太多心思,当即一拍桌子怒喝道:“这件事本官已经知道了自然会办,你敢信不过本抚!”
一说这话王在晋真是不怒自威,刘把总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小把总,跟王巡抚差得天差地别当即吓软了腿:“下官知道了,下官明白,小人我就走!”
只是赶走了刘把总,王巡抚不由琢磨起柳鹏这个名字:“好一个柳经历,好一个柳经历啊!果然胆大包天无法无天,但是现今无法无天的人多了,又不缺你一个!”
这几个月山东官场已经为了辽饷与海运的事情鸡飞狗跳,虽然京里省里强行把指标与任务摊派下去,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州县都在想着办法糊弄上面,甚至敢于公然对抗府里省里,局面是一塌糊涂,省里对下面的控制力一下子就弱了下去。
而省里府里一方面四处灭火,另一方面却是在鼓励这些刺头好好闹一闹,不闹一闹省里也没有什么活路,至于一些小毛病现在省里根本不愿意追究,只要下面州县完成上级压下来的任务就好了。
柳鹏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放在辽东战事爆发之前,他就是全家抄斩的结局,可是现在王在晋每天要听人讲起柳鹏的事情,也要跟人谈怎么借重这位柳经历的本领完成户部与饷臣派下来的不合理指标。
王巡抚也知道饷臣与户部也不是刻意为难人,他们俩也是辽东战事被逼疯了,特别是户部的压力就更大了。
户部尚书穷疯之余居然直接打起了内库金花银的主意,没请示圣上就准备把还没入库的金花银用出去,气得万历皇帝勃然大怒一心想直接收拾了户部尚书李汝华,虽然经过群臣力争李尚书仍然落了一个夺俸二月的结果,主持其事的户部主事鹿善继更落了一个降一级的悲剧结局。
但是户部与饷臣不能因为自己没法过日子就把这么不合情理的任务强压下来,一想到这一点王在晋一下子怒了,制定负责指标的饷臣可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前任李长庚。
李长庚你在担任山东巡抚,曾经力陈过登莱海运征粮、召买、籴豆、运输之艰难,当时饷臣一再表示最多也只能海运十万石,而且连十万石都很难办到。
可是李长庚从山东巡抚改任饷臣以后,就把这些他口中重复了几十几百遍的真理吞了下去,一想到这些事情王在晋一下子就怒了:“李长庚,你是在刻意为难我王某人!我非得骂死你这个老匹夫不可!”
而且与其它巡抚不一样,王在晋是山东本省人,对山东的感情更深,因此王在晋心情激动之余就开始奋笔疾书:“李氏由东抚改任饷臣后,未几而有海运二十万之疏,又未几而有海运三十万之疏,又忽加召买豆三十万共足六十万之疏,源源而来,视昔且六倍焉!”
“岂昔日之难于十万者,今顾易于六十万乎?岂难于丰稔之年者,顾易于饥荒之岁乎?”
王在晋直接就把李长庚当初说出来的话喷出去:“军事大事,臣等不敢以臆见相持,第以饷臣之方还以质之饷臣,岂自言而自悖之,不过前后之时势不同耳。”
“夫辽左之时势今昔虽迥不同,然山东之物力难易则非有异。且三路未败之先,兵非不众也,兵不非待食于东省也,旧抚臣所不能为者,臣等何以独能为。”
反正王在晋只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新增三十万石召买不能责于该省,应令诸东诸臣招商召买,山东只能尽力完成先前的三十万石任务而已。
骂到这,王巡抚早已经把关于柳鹏柳经历的小小问题忘得一干二净。
王巡抚这篇文章骂得很有力量,远在天津的督饷大臣李长庚读过这份题本之后,只能苦笑一声:“山东又在对我开骂了,可是本部院又有什么办法啊!”
现在这两百万石的米豆数量,是根据辽东经略熊廷弼疏请之数分派下去的,而海运之道更是只有淮扬、天津、山东三处,而淮扬又有成山之险只能派运三十万石。
天津如果把天津、蓟州、永平、密云附近数地算进去,米豆亦有五六十万石,而山东海道最近所以特意派了六十万石,但现在是三路海道都在闹,准安说太难,天津说一定要减,山东望少,他这个饷臣真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他随手就在给户部的回复上写道:“饷不可减,则山东请减之数将添派于淮上乎,淮上有成山之险,现在称难矣。若添派于天津,现有五十余万之运,何以又加也。减之于此必加之彼,海运止此三运,而在在称苦,处处求减。”
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除非辽东经略能把两百万石米豆的数目减下来,否则什么事都办不到,但是熊经略绝不会自毁长城!
而且李长庚觉得山东召买数量虽然偏多,但是只要努力一把并非不能完成:“山东海运最近,脚价所省独多,若以所省之价加值籴于民间,似亦无难。”
“又山东往岁登莱之米多贩于淮安,今南岸既禁,其往则以北至辽阳,亦为肯应也。况登莱之间民间有米者,每以变换银钱为难,此本部院所亲知,若将入京钱粮准改本色上纳,于民尤为两省……若云免,是在本部院之所敢言矣!”
只是饷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了这么多有利条件,但是大家仔细去看这篇回复,只能看到两个大字:“没钱……”
没钱所以一定要省钱,从山东运粮对于户部是最省钱的办法,只是饷臣在洋洋数千字之后,终于开口朝一边问道:“登莱海运能不能借重威海卫柳经历?”
下面当即跟着他从山东出来的老人答道:“现在山东上至抚按道府,下至州县小民,都想着请柳经历出手,但是这毕竟六十万石,柳大少只是一个小小威海卫经历而已,哪担起这样的重担,所以还在一直犹豫,除非……”
“除非什么?”李长庚也知道这段时间柳鹏一直在山东胡闹,但是为了完成督饷之事他不但眼不见为净,反而千方百计帮柳鹏把事情遮掩下去,只求他在海运这件事上能多出点力:“只要能把这六十万石的事情办成了,本部院什么事情都可以答应!”
下面这位山东通当即答道:“除非朝廷能给柳经历一个名义,如果不能给名义也要给点好处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