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中间派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禁军的管理比较粗放,平时管理的军法不多,主要就是阶级、逃亡、擅兴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阶级法和擅兴律,阶级法给予统兵官几乎无限的权力和对下级绝对的权威,擅兴律则是对统兵官权力的约束,他们没有用兵的权力,发兵必须经由枢密院。这种管理体制下的士兵逃亡是必然,逃亡法便是针对士卒逃亡的惩罚。
统兵官一方面是对下属绝对的权力,军中管理的所有事务都委托给了他们,一方面是作战时用兵动辄得咎,大部分人宁可选择消极避战。这是问题的一体两面,理论上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能偏废。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就必须限制他们使用武力的权力,不然五代骄兵悍将擅自拥立的景象很难避免。处处限制就让统兵官在战争中失去了主动性,对朝廷的命令消极应付,约束他们的是擅兴律,消极避战总不犯军法了吧。
军队终究是用来打仗的,为了严惩消极避战的行为,又有了在军事行动中才适用的罚条。宋朝军法的细密严酷,主要是在罚条中体现出来。
历史上丁度和曾公亮编成的《武经总要》,收集的罚条一共七十二款,几乎全部都是犯者即斩。背军走者斩,诈病者斩,自伤残避役者斩,期而后到者斩,不救友邻者斩,闻鼓合发弓弩而不发者斩,违主将一时军令者斩,惑乱军心者斩,赌博涉及钱者斩,私议军中事宜者斩,失去衣甲器械者斩,粗略例举几条,就知道到了几乎无所不包的程度。
平时的粗放式管理,对上战时细密严酷的罚条,怎么想都知道执行性极低。徐平前世的经验,知道管理是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要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禁军的这种平时粗放战时高压的管理方法,恰恰是最愚蠢的。
这样的军队,要想能战对统兵官的要求极高。要么是与众同乐,大把的钱撒出去大家开心,平时好吃好喝同欢乐,战时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要么就是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战时一样身先士卒。
这样优秀的统兵官,一百个中也出不来一个,打上几十年仗,才能撞上大运。可禁军的体制,国家财政根本支撑不了他们打上几十年仗。这便形成了一个悖论,实际上无解。
徐平一再向朝廷表示现在的军队是体制问题,必须改革军制,才能够应对战事,但却没有人支持。朝廷中对党项主战的多是拥护旧军制的,认为军队作战不力,是军法还不够严酷,杀的人太少。只要严格按照军法行事,把那些懦弱不战,或者擅违军令的诛杀,杀一儆百,自然就能够人人奋勇争先。要么懦弱不战,要么擅违军令冒进,统兵官要想把握其中的火候何其难也。相信徐平的多是跟随他在三司事务中改革经济的官员,但对于徐平军制的改革并没有把握。尴尬的是这些人多是主和派,认为不需要跟党项一般见识,等到再发展几年,朝廷钱粮充足,用钱砸也砸死元昊了。
做官这么多年,曾经任三司使主持天下钱粮,徐平的身边是有一些人。但现在这个时候,这些人却帮不上忙,他们不扯徐平的后腿就不错了。
向王守规和甘昭吉发泄了一通,徐平的心情不错,对面前自己四位最重要的手下仔细分析着军中的事务。告诉他们军制为什么要改,怎么改。
张亢就是拥护旧军制的主战派中的一员,听了徐平的话,还是觉得无此必要,口中说道:“节帅,朝廷养兵,自生到死,让他们钱粮无缺。观历代军事,没有哪一朝如本朝一般待士卒如此之厚。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到了战时,只要这些人肯用死力,何怕西贼元昊!党项小国,元昊不过逞一时之凶,只要将士用力,一战可擒,何必费如许功夫!”
徐平摇了摇头:“你和景泰都做过镇戎军通判,对党项并不陌生。说一说,在你们的眼里,元昊跟他的父祖比起来如何?是现在的党项更强,还是继迁和德明时的党项强?是现在的禁军能打,还是太宗皇帝时的禁军能征善战?”
张亢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这就是主和派和主战派的两个观点,主战的认为朝廷对党项恩重如山,元昊反叛绝对不对饶恕。而且党项终究是小国,只要发倾国之兵,必然能够一战而灭。特别是现在的党项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契丹,暂且不用顾忌北边,可以全力对付党项。主和派则认为此时的党项强于前几十年,而禁军则不如前几十年,太宗和真宗时没有打赢的敌人,现在同样没有取胜的把握。主张用经济手段压迫党项臣服,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徐平是赞同主和派的分析,但却是让战派的主张,两边不靠。他承认现在朝廷遇到的困难,但主张改革军制,重新编练军队,边改边打,彻底消灭党项。
见张亢还是满脸不服,徐平道:“公寿,我们都是读圣贤书,考过进士的人。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道之所以为道,一忠一恕,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如果只强调一面,便就失道,败亡不远。军中只强调要士卒拼死上前,却从来不为他们考虑,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奋勇向前,便就失了忠恕之道。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儒生,怎么谈起兵来,却跟暴秦的法家一个论调,你觉得可笑不可笑?”
张亢脑袋一抬:“然而暴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宇内,北逐匈奴,南驱百越,立不世之武功!若要谈兵,自然还是学暴秦的好,难不成学那些被灭掉的几国吗?”
“不学秦,便就要学那些败亡的,这是个什么道理?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前人更强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不能自己有所发明呢?秦一统宇内是不错,但也二世而亡。本朝初立国,一统宇内,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现在呢?”
见张亢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严原来军法的论凋,景泰道:“公寿,我们现在节帅属下做事,只管按着节帅的吩咐去做就好。节帅不是说过,明了要去做,不明了同样也要去做,有己的看法先留在肚子里。现在争之何益?前边节帅虽然处置了王守规,也拿住了他的把柄,但他为本路走马承受,必然还是会向朝廷密奏。还是先想想如何应对他吧。”
张亢道:“我只是说说而已,该做的从来没有推托过。至于王守规,不如——”
看张亢眼中现出凶光,徐平道:“想什么呢!我们如实上报,朝廷怎么处置,由他们了。”
禁军的管理比较粗放,平时管理的军法不多,主要就是阶级、逃亡、擅兴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阶级法和擅兴律,阶级法给予统兵官几乎无限的权力和对下级绝对的权威,擅兴律则是对统兵官权力的约束,他们没有用兵的权力,发兵必须经由枢密院。这种管理体制下的士兵逃亡是必然,逃亡法便是针对士卒逃亡的惩罚。
统兵官一方面是对下属绝对的权力,军中管理的所有事务都委托给了他们,一方面是作战时用兵动辄得咎,大部分人宁可选择消极避战。这是问题的一体两面,理论上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能偏废。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就必须限制他们使用武力的权力,不然五代骄兵悍将擅自拥立的景象很难避免。处处限制就让统兵官在战争中失去了主动性,对朝廷的命令消极应付,约束他们的是擅兴律,消极避战总不犯军法了吧。
军队终究是用来打仗的,为了严惩消极避战的行为,又有了在军事行动中才适用的罚条。宋朝军法的细密严酷,主要是在罚条中体现出来。
历史上丁度和曾公亮编成的《武经总要》,收集的罚条一共七十二款,几乎全部都是犯者即斩。背军走者斩,诈病者斩,自伤残避役者斩,期而后到者斩,不救友邻者斩,闻鼓合发弓弩而不发者斩,违主将一时军令者斩,惑乱军心者斩,赌博涉及钱者斩,私议军中事宜者斩,失去衣甲器械者斩,粗略例举几条,就知道到了几乎无所不包的程度。
平时的粗放式管理,对上战时细密严酷的罚条,怎么想都知道执行性极低。徐平前世的经验,知道管理是科学的系统工程,管理要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中。禁军的这种平时粗放战时高压的管理方法,恰恰是最愚蠢的。
这样的军队,要想能战对统兵官的要求极高。要么是与众同乐,大把的钱撒出去大家开心,平时好吃好喝同欢乐,战时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要么就是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战时一样身先士卒。
这样优秀的统兵官,一百个中也出不来一个,打上几十年仗,才能撞上大运。可禁军的体制,国家财政根本支撑不了他们打上几十年仗。这便形成了一个悖论,实际上无解。
徐平一再向朝廷表示现在的军队是体制问题,必须改革军制,才能够应对战事,但却没有人支持。朝廷中对党项主战的多是拥护旧军制的,认为军队作战不力,是军法还不够严酷,杀的人太少。只要严格按照军法行事,把那些懦弱不战,或者擅违军令的诛杀,杀一儆百,自然就能够人人奋勇争先。要么懦弱不战,要么擅违军令冒进,统兵官要想把握其中的火候何其难也。相信徐平的多是跟随他在三司事务中改革经济的官员,但对于徐平军制的改革并没有把握。尴尬的是这些人多是主和派,认为不需要跟党项一般见识,等到再发展几年,朝廷钱粮充足,用钱砸也砸死元昊了。
做官这么多年,曾经任三司使主持天下钱粮,徐平的身边是有一些人。但现在这个时候,这些人却帮不上忙,他们不扯徐平的后腿就不错了。
向王守规和甘昭吉发泄了一通,徐平的心情不错,对面前自己四位最重要的手下仔细分析着军中的事务。告诉他们军制为什么要改,怎么改。
张亢就是拥护旧军制的主战派中的一员,听了徐平的话,还是觉得无此必要,口中说道:“节帅,朝廷养兵,自生到死,让他们钱粮无缺。观历代军事,没有哪一朝如本朝一般待士卒如此之厚。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到了战时,只要这些人肯用死力,何怕西贼元昊!党项小国,元昊不过逞一时之凶,只要将士用力,一战可擒,何必费如许功夫!”
徐平摇了摇头:“你和景泰都做过镇戎军通判,对党项并不陌生。说一说,在你们的眼里,元昊跟他的父祖比起来如何?是现在的党项更强,还是继迁和德明时的党项强?是现在的禁军能打,还是太宗皇帝时的禁军能征善战?”
张亢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
这就是主和派和主战派的两个观点,主战的认为朝廷对党项恩重如山,元昊反叛绝对不对饶恕。而且党项终究是小国,只要发倾国之兵,必然能够一战而灭。特别是现在的党项同时得罪了大宋和契丹,暂且不用顾忌北边,可以全力对付党项。主和派则认为此时的党项强于前几十年,而禁军则不如前几十年,太宗和真宗时没有打赢的敌人,现在同样没有取胜的把握。主张用经济手段压迫党项臣服,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徐平是赞同主和派的分析,但却是让战派的主张,两边不靠。他承认现在朝廷遇到的困难,但主张改革军制,重新编练军队,边改边打,彻底消灭党项。
见张亢还是满脸不服,徐平道:“公寿,我们都是读圣贤书,考过进士的人。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道之所以为道,一忠一恕,一体两面,不可偏废。如果只强调一面,便就失道,败亡不远。军中只强调要士卒拼死上前,却从来不为他们考虑,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奋勇向前,便就失了忠恕之道。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儒生,怎么谈起兵来,却跟暴秦的法家一个论调,你觉得可笑不可笑?”
张亢脑袋一抬:“然而暴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宇内,北逐匈奴,南驱百越,立不世之武功!若要谈兵,自然还是学暴秦的好,难不成学那些被灭掉的几国吗?”
“不学秦,便就要学那些败亡的,这是个什么道理?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前人更强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不能自己有所发明呢?秦一统宇内是不错,但也二世而亡。本朝初立国,一统宇内,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现在呢?”
见张亢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严原来军法的论凋,景泰道:“公寿,我们现在节帅属下做事,只管按着节帅的吩咐去做就好。节帅不是说过,明了要去做,不明了同样也要去做,有己的看法先留在肚子里。现在争之何益?前边节帅虽然处置了王守规,也拿住了他的把柄,但他为本路走马承受,必然还是会向朝廷密奏。还是先想想如何应对他吧。”
张亢道:“我只是说说而已,该做的从来没有推托过。至于王守规,不如——”
看张亢眼中现出凶光,徐平道:“想什么呢!我们如实上报,朝廷怎么处置,由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