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出院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贫农大魔师最新章节!
转眼间到了刘家,典型的四合院,可没有大宅门的光鲜亮丽。墙垣式门,木门上的红漆斑驳,简单朴素。主要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组成部分,都有虽然有些残缺,却也清晰可见。
刘淑英拿出钥匙打开大门,这是一户很小的四合院,青砖黛瓦的老房子。朝向不错,坐南朝北,堂屋三间正房,左右加起来也就三间厢房,就住着刘家一户人家。
院内没有高贵的海棠,只有一颗朴素的石榴。
十来平方院子里的雪在上一次回来时,已经被铲得干干净净的,堆到了石榴树下。
从小院里墙角竖着搭架子的竹竿来看,肯定还种着蔬菜,竹竿上还残留着干枯的缠绕的藤蔓。
西厢房只有一间用做了厨房和杂物房,里面还养着四只鸡,多了也养不起啊!人还吃不饱呢!哪有粮食喂鸡啊!
冬天这些动物也得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好保护,未来这一个月可指望着这些鸡下蛋,给产妇补充营养呢!
这年月是一个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的年代,这些年间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状况,更经历了大起大落。
城镇里人除了想办法节省开支,那就是开源,关键是为了一个嘴,那就是吃。
别得也顾不上,干啥都得先吃饱肚子不是
但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所以就自己种,院子太小,种不了庄稼,就种一些蔬菜,总之一句话有地儿就不能浪费了,犄角旮旯也得利用起来。
不光刘家这样,城镇里家家户户都这样,是有点儿土就种下种子,希望长出来点儿啥!
院子里还有一口手压压水井,好方便用水,比挑水方便多了。
进屋后,刘淑英麻溜的把炉火放开,屋子里很快就暖和起来。
“爸爸,您先到炕上歪一会儿,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刘淑英从炕头柜里,拽出两条被子,麻利的把炕铺好了。
“别麻烦了,亲家母还在呢!”刘姥爷有些不好意思道。
坐在客厅里的姚奶奶,听到后,立马回道,“亲家姥爷,您还是休息会儿吧!年纪大了可不像我们年轻人。”
虽然亲家姥爷看着比他们还年轻,城里人不像乡下人,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的,这面上糙的很。
但毕竟岁月不饶人,比他们大十多岁呢!
“那我就倚老卖老,不好意思了。”刘姥爷在屋内,略抬高声音道。
“午饭我和亲家母忙活,您老就放心吧!”姚奶奶笑着说道。
“人老了,不重用了,才熬了一宿,就熬不住了。”刘姥爷脱掉外罩,直接躺了下来。
而两位母亲,边说边笑的,手脚利落的做好了午饭和产妇的午饭。
为了照顾孩子和产妇,几个人轮流吃饭,反正离医院近,到家里吃饭,吃口热乎的。
三天一晃眼就过去了,由于是顺产,可以出院了。按理儿说应该回婆家,可这寒冬腊月的,步行走二十多里的路,产妇和孩子怎么受得住啊!要知道月子病可是非常难治的。
这年月可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
人们的出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牲畜等,用独轮车(木轮)、大车、地排车(死胎)运输。当时交通工具基本上没有,闲暇时走亲访友,就只有靠两条腿用步子量着走了。
没有条件吧!咱踏着雪回家,也不说啥。
有条件吧!还是以孩子和产妇的健康为先。
两位亲家商量了一下,就先住娘家吧!亲家婆婆非常的通情达理。所以刘淑英借了一辆平板车,裹着厚厚的棉被,把连幼梅母女俩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给拉回了四合院。
“亲家母,未来呀!说不得我也要去姚湾村叨扰了!”刘姥爷意味深长地说道。
“那感情好!开春长海分了家,盖了新房,没事,您老也到乡下住些日子。”姚奶奶乐呵呵地笑道,只当老爷子是客套话。“不过就怕您老住不惯!”
“这县城和你们村,我看可是没啥区别。”刘淑英笑道,“若真论起来,姚湾村可是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那倒是!”姚奶奶骄傲地说道,“背靠着青兰山,脚下是盘龙湖,在往前可是看不到边的庄稼地,都是良田。即便闹天灾,最困难的三年时期,俺们那也没有饿死过人。”
“这倒是,光是盘龙湖,面积约四千余亩,湖中水藻茂盛,鱼类品种繁多,古时候也是有名的粮仓了。只要人勤快,怎么都饿不着,就别提青兰山里的山货了。”刘姥爷笑道。
“对了,娘,给村里人端面条了没?”姚长海算计道。
“端了,这还用你想着啊!”姚奶奶笑道,“放心收上来的鸡蛋足够幼梅这月子里吃了。”
姚湾村的习俗,一般都是生孩子生下来的第三天,要给村里人端一碗做好的面条,告诉大家家里添人了。凡收到面条的在满月酒这一天都要给主家送鸡蛋,以表示祝贺。
当然家境富裕的地主、富户端的可都是白面肉丝面,而穷人则是棒子面粥里下两根儿面条,撒把盐,放点儿白菜叶子,萝卜丁。
与其说是面条,不如说是菜粥。
面条的多少,显示着主家的诚意,不过大家都穷,谁也不计较那么多,沾沾喜气。
“呀!说起这个,满月酒怎么办!这……”姚长海迟疑地看着姚奶奶道。
等到孩子办十二天或十六天时,这邀请亲戚朋友前来祝贺。朋友们来的时候,分别买一些孩子的衣服和其它用品,篮子里放一些米、面、鸡蛋或者面条、红糖等,不过这些需要拿钱买的都很少,少得可怜。
鸡蛋的多少不定,一般关系近的拿两、三个,关系远的少拿一些,也没有固定的数量,但是架不住村里人多啊!一家拿一些,积少成多啊!这一天可以收到很多鸡蛋,量足够产妇月子里用了。
这年月农家养的鸡都不多,多了也没东西喂啊!鸡蛋这东西,又不耐放,所以就指着这时候收集一下鸡蛋呢!
吃过饭后,孩子姥姥家的人要去看孩子,这可不是白看的,看孩子是要给见面礼的。
至于其他人就免了吧!囊中羞涩怎么看!看得时候多的是,不急……
“还真是……”姚奶奶沉思了片刻,抬眼道,“亲家怎么个想法。”
“我们?”刘淑英看看刘姥爷又看看连幼梅。
刘姥爷想了想道,“都忘了这个茬儿了,这样吧!雪在过两天就化的差不多了。长海,找一辆骡车,看哪天太阳好!就回去吧!”
连幼梅不同意地话刚想说出口,就看见刘淑英扯着她的衣袖,微微朝她摇头。
“这事,得和长海他爹合计、合计。”姚奶奶不好意思说道,这满月酒不好办,孩子在她姥姥家住着,另外还有十来天就过年了。
这就看出来冬天生孩子的不方便的地方了,不过凡事有利有弊!
主卧的大炕上
连幼梅半躺在炕上,屋子里只有母女俩,她嘟着嘴道,“妈妈,你刚才怎么不让我说话啊!我真的……”不想回去,哪里有在娘家住着自在啊!
“你这丫头!”刘淑英弹了她个爆栗,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幼梅啊!要时刻记住你是姚家人,你婆婆虽然通情达理,但你也不能得寸进尺。再说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总不能在这儿过年吧!”
没看见父亲说出那句话,亲家母眉眼间遮不住的笑意。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毕竟女儿后半辈子要和婆家人相处,人家的辈分在哪儿摆着呢!
再说了这感情是处出来的。
即使在不愿意也不行啊!
“这要是在解放前,婆婆都能磋磨死儿媳妇。”刘淑英长叹道。
“唉……早知道就不……”连幼梅长吁短叹道,婆家始终不如娘家住着舒服。
“丫头!”刘淑英当即板起脸来,“这话以后可不能再说了,说多了伤感情,你让长海如何自处啊!”
连幼梅吐吐舌头,一副小女儿的娇态,挽着刘淑英地胳膊道,“妈妈,别生气了我不说就是了。”
接着俏皮地又道,“妈妈,接受长海了。”
“你个小没良心的!我还不是为了你啊!不接受又如何,孩子都生了。”刘淑英看着熟睡的外孙女,心中一痛,压下心中的忧心道。
“行了,月子期间,别累着了,趁着妮儿睡了,你就是不困,也闭目养神,不然到时候眼睛不好!”刘淑英把女儿安置好,又摸摸孩子的尿布,干的,包好后才退了出去。
而姚奶奶和姚长海在东厢房
“娘,你回去和爹商量一下,我们就……”姚长海不好意思道,脸上闪过一抹尴尬道。
姚奶奶看着真是好气,“难怪老人常说:娶了媳妇,忘了娘。”接着又道,“以你爹的脾气,你想都不要想。”
这打脸的行径,以孩儿他爹爱面子的样子,没戏!这又不是上门女婿,就这已经破例了。
前段日子还跟她商量,要把分出去的孩子都在重新拢到一起,一起住。
人都说:这远了香,近了臭。
这死老头子怎么跟别人想法不一样,这脑袋里都装了点儿啥!
不知道这人多是非多啊!这清官还难断家务事的。
老大家长山不说,他们一家子和老两口已经住在一起了。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尤其在农村长子赡养老人这是天经地义的。
老二家长河,常年在部队,所以二儿媳妇带着四个孩子就挨着他们住,也好有个照应。
唯一的闺女和女婿在乡公社工作,住在乡里,死老头子也打算让他们回来住。
本来这事不可能,她是竭力发对,且不好付之行动。
因为闺女和女婿的人事关系和粮食关系都在乡公社里,姚湾村就不能有他们的宅基地。
然而最小的长海现在是姚湾村的生产小队长,新批下来的宅基地,开春后决定盖房子,正好盖上大点儿,合起来一家,分开两家,这不就有闺女和女婿的地儿了。
顶多闺女和女婿多费点儿心,多跑点儿路。
这老头心里别提多美了,连老天都助他。
用死老头子的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已经六十多,还能活几年啊!
这是活不了多久的父亲唯一的希望,相信儿女们不会拒绝他的愿望。
趁着老两口还在让孩子们多亲近、亲近,等他们走后,兄弟姊妹之间也好有个帮衬、照应。
不过老两口商量了几回了,她始终没有同意。
人家都是结婚都是往外分家的,让小夫妻自个过自个的小日子,哪有这公公、婆婆,兄弟姊妹,妯娌,堂哥、堂姐……挤在一起住的。
转眼间到了刘家,典型的四合院,可没有大宅门的光鲜亮丽。墙垣式门,木门上的红漆斑驳,简单朴素。主要腿子、门楣、屋面、脊饰等组成部分,都有虽然有些残缺,却也清晰可见。
刘淑英拿出钥匙打开大门,这是一户很小的四合院,青砖黛瓦的老房子。朝向不错,坐南朝北,堂屋三间正房,左右加起来也就三间厢房,就住着刘家一户人家。
院内没有高贵的海棠,只有一颗朴素的石榴。
十来平方院子里的雪在上一次回来时,已经被铲得干干净净的,堆到了石榴树下。
从小院里墙角竖着搭架子的竹竿来看,肯定还种着蔬菜,竹竿上还残留着干枯的缠绕的藤蔓。
西厢房只有一间用做了厨房和杂物房,里面还养着四只鸡,多了也养不起啊!人还吃不饱呢!哪有粮食喂鸡啊!
冬天这些动物也得做好过冬的准备,好好保护,未来这一个月可指望着这些鸡下蛋,给产妇补充营养呢!
这年月是一个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的年代,这些年间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状况,更经历了大起大落。
城镇里人除了想办法节省开支,那就是开源,关键是为了一个嘴,那就是吃。
别得也顾不上,干啥都得先吃饱肚子不是
但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所以就自己种,院子太小,种不了庄稼,就种一些蔬菜,总之一句话有地儿就不能浪费了,犄角旮旯也得利用起来。
不光刘家这样,城镇里家家户户都这样,是有点儿土就种下种子,希望长出来点儿啥!
院子里还有一口手压压水井,好方便用水,比挑水方便多了。
进屋后,刘淑英麻溜的把炉火放开,屋子里很快就暖和起来。
“爸爸,您先到炕上歪一会儿,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刘淑英从炕头柜里,拽出两条被子,麻利的把炕铺好了。
“别麻烦了,亲家母还在呢!”刘姥爷有些不好意思道。
坐在客厅里的姚奶奶,听到后,立马回道,“亲家姥爷,您还是休息会儿吧!年纪大了可不像我们年轻人。”
虽然亲家姥爷看着比他们还年轻,城里人不像乡下人,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的,这面上糙的很。
但毕竟岁月不饶人,比他们大十多岁呢!
“那我就倚老卖老,不好意思了。”刘姥爷在屋内,略抬高声音道。
“午饭我和亲家母忙活,您老就放心吧!”姚奶奶笑着说道。
“人老了,不重用了,才熬了一宿,就熬不住了。”刘姥爷脱掉外罩,直接躺了下来。
而两位母亲,边说边笑的,手脚利落的做好了午饭和产妇的午饭。
为了照顾孩子和产妇,几个人轮流吃饭,反正离医院近,到家里吃饭,吃口热乎的。
三天一晃眼就过去了,由于是顺产,可以出院了。按理儿说应该回婆家,可这寒冬腊月的,步行走二十多里的路,产妇和孩子怎么受得住啊!要知道月子病可是非常难治的。
这年月可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
人们的出行主要靠步行、畜力车、牲畜等,用独轮车(木轮)、大车、地排车(死胎)运输。当时交通工具基本上没有,闲暇时走亲访友,就只有靠两条腿用步子量着走了。
没有条件吧!咱踏着雪回家,也不说啥。
有条件吧!还是以孩子和产妇的健康为先。
两位亲家商量了一下,就先住娘家吧!亲家婆婆非常的通情达理。所以刘淑英借了一辆平板车,裹着厚厚的棉被,把连幼梅母女俩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给拉回了四合院。
“亲家母,未来呀!说不得我也要去姚湾村叨扰了!”刘姥爷意味深长地说道。
“那感情好!开春长海分了家,盖了新房,没事,您老也到乡下住些日子。”姚奶奶乐呵呵地笑道,只当老爷子是客套话。“不过就怕您老住不惯!”
“这县城和你们村,我看可是没啥区别。”刘淑英笑道,“若真论起来,姚湾村可是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那倒是!”姚奶奶骄傲地说道,“背靠着青兰山,脚下是盘龙湖,在往前可是看不到边的庄稼地,都是良田。即便闹天灾,最困难的三年时期,俺们那也没有饿死过人。”
“这倒是,光是盘龙湖,面积约四千余亩,湖中水藻茂盛,鱼类品种繁多,古时候也是有名的粮仓了。只要人勤快,怎么都饿不着,就别提青兰山里的山货了。”刘姥爷笑道。
“对了,娘,给村里人端面条了没?”姚长海算计道。
“端了,这还用你想着啊!”姚奶奶笑道,“放心收上来的鸡蛋足够幼梅这月子里吃了。”
姚湾村的习俗,一般都是生孩子生下来的第三天,要给村里人端一碗做好的面条,告诉大家家里添人了。凡收到面条的在满月酒这一天都要给主家送鸡蛋,以表示祝贺。
当然家境富裕的地主、富户端的可都是白面肉丝面,而穷人则是棒子面粥里下两根儿面条,撒把盐,放点儿白菜叶子,萝卜丁。
与其说是面条,不如说是菜粥。
面条的多少,显示着主家的诚意,不过大家都穷,谁也不计较那么多,沾沾喜气。
“呀!说起这个,满月酒怎么办!这……”姚长海迟疑地看着姚奶奶道。
等到孩子办十二天或十六天时,这邀请亲戚朋友前来祝贺。朋友们来的时候,分别买一些孩子的衣服和其它用品,篮子里放一些米、面、鸡蛋或者面条、红糖等,不过这些需要拿钱买的都很少,少得可怜。
鸡蛋的多少不定,一般关系近的拿两、三个,关系远的少拿一些,也没有固定的数量,但是架不住村里人多啊!一家拿一些,积少成多啊!这一天可以收到很多鸡蛋,量足够产妇月子里用了。
这年月农家养的鸡都不多,多了也没东西喂啊!鸡蛋这东西,又不耐放,所以就指着这时候收集一下鸡蛋呢!
吃过饭后,孩子姥姥家的人要去看孩子,这可不是白看的,看孩子是要给见面礼的。
至于其他人就免了吧!囊中羞涩怎么看!看得时候多的是,不急……
“还真是……”姚奶奶沉思了片刻,抬眼道,“亲家怎么个想法。”
“我们?”刘淑英看看刘姥爷又看看连幼梅。
刘姥爷想了想道,“都忘了这个茬儿了,这样吧!雪在过两天就化的差不多了。长海,找一辆骡车,看哪天太阳好!就回去吧!”
连幼梅不同意地话刚想说出口,就看见刘淑英扯着她的衣袖,微微朝她摇头。
“这事,得和长海他爹合计、合计。”姚奶奶不好意思说道,这满月酒不好办,孩子在她姥姥家住着,另外还有十来天就过年了。
这就看出来冬天生孩子的不方便的地方了,不过凡事有利有弊!
主卧的大炕上
连幼梅半躺在炕上,屋子里只有母女俩,她嘟着嘴道,“妈妈,你刚才怎么不让我说话啊!我真的……”不想回去,哪里有在娘家住着自在啊!
“你这丫头!”刘淑英弹了她个爆栗,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幼梅啊!要时刻记住你是姚家人,你婆婆虽然通情达理,但你也不能得寸进尺。再说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总不能在这儿过年吧!”
没看见父亲说出那句话,亲家母眉眼间遮不住的笑意。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毕竟女儿后半辈子要和婆家人相处,人家的辈分在哪儿摆着呢!
再说了这感情是处出来的。
即使在不愿意也不行啊!
“这要是在解放前,婆婆都能磋磨死儿媳妇。”刘淑英长叹道。
“唉……早知道就不……”连幼梅长吁短叹道,婆家始终不如娘家住着舒服。
“丫头!”刘淑英当即板起脸来,“这话以后可不能再说了,说多了伤感情,你让长海如何自处啊!”
连幼梅吐吐舌头,一副小女儿的娇态,挽着刘淑英地胳膊道,“妈妈,别生气了我不说就是了。”
接着俏皮地又道,“妈妈,接受长海了。”
“你个小没良心的!我还不是为了你啊!不接受又如何,孩子都生了。”刘淑英看着熟睡的外孙女,心中一痛,压下心中的忧心道。
“行了,月子期间,别累着了,趁着妮儿睡了,你就是不困,也闭目养神,不然到时候眼睛不好!”刘淑英把女儿安置好,又摸摸孩子的尿布,干的,包好后才退了出去。
而姚奶奶和姚长海在东厢房
“娘,你回去和爹商量一下,我们就……”姚长海不好意思道,脸上闪过一抹尴尬道。
姚奶奶看着真是好气,“难怪老人常说:娶了媳妇,忘了娘。”接着又道,“以你爹的脾气,你想都不要想。”
这打脸的行径,以孩儿他爹爱面子的样子,没戏!这又不是上门女婿,就这已经破例了。
前段日子还跟她商量,要把分出去的孩子都在重新拢到一起,一起住。
人都说:这远了香,近了臭。
这死老头子怎么跟别人想法不一样,这脑袋里都装了点儿啥!
不知道这人多是非多啊!这清官还难断家务事的。
老大家长山不说,他们一家子和老两口已经住在一起了。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尤其在农村长子赡养老人这是天经地义的。
老二家长河,常年在部队,所以二儿媳妇带着四个孩子就挨着他们住,也好有个照应。
唯一的闺女和女婿在乡公社工作,住在乡里,死老头子也打算让他们回来住。
本来这事不可能,她是竭力发对,且不好付之行动。
因为闺女和女婿的人事关系和粮食关系都在乡公社里,姚湾村就不能有他们的宅基地。
然而最小的长海现在是姚湾村的生产小队长,新批下来的宅基地,开春后决定盖房子,正好盖上大点儿,合起来一家,分开两家,这不就有闺女和女婿的地儿了。
顶多闺女和女婿多费点儿心,多跑点儿路。
这老头心里别提多美了,连老天都助他。
用死老头子的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们已经六十多,还能活几年啊!
这是活不了多久的父亲唯一的希望,相信儿女们不会拒绝他的愿望。
趁着老两口还在让孩子们多亲近、亲近,等他们走后,兄弟姊妹之间也好有个帮衬、照应。
不过老两口商量了几回了,她始终没有同意。
人家都是结婚都是往外分家的,让小夫妻自个过自个的小日子,哪有这公公、婆婆,兄弟姊妹,妯娌,堂哥、堂姐……挤在一起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