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长期国策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冒牌县令之天下争锋最新章节!
接下来,林逸凡针对天华统治如此辽阔的疆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提出了几项建议。
其一,仿照原东胡五京制,在天华设立五都。其中华原城作为国都而存在,其余皆是陪都。分别是原东阳京都设为东都,海州靖海城立为南都,西域刹沙布罗城设为西都,草原天狼城设立北都。各部分别派遣所属官吏,组建陪都小内阁机构,命名为行部参政,代表内阁,巡察各区数州事务。但无专断干扰各州长官之权,而是传达并监督内阁下达政策,在各州间的执行情况。
其二,在不动摇国本的情况下,开建京城直通南北西三陪都的主干驰道,以及通向各州支线驰道,以利于兵力的运送投放速度,同时也能加强国内各地百姓的联系,有利于加大商贸交流。
其三,推行族群融合之策,鼓励各族通婚。禁止各族沿用旧族名号,全部归类于华族,推行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影响各族在衣食住行,全方位向中原靠拢。同时,各族拥有的优秀文化,中原亦要兼收并蓄,纳入中原文化体系。
其四,持续推进移民政策,通过百年时间,以中原之民,填充四边荒芜之地,使四边区域之民,中原华族人口需占主导数量。
其五,编修包括各族在内的文明史,厘清各族上古源流,全部统合进入华族史。
对于林逸凡提出的这五点建议,众臣忍不住一阵惊呼。便是这第一条,就让众人争论不已,各州长官对于此举,基本持反对态度,谁也不愿自己管辖的地方,还有一个更高的机构在那里指手画脚。
但是内阁各部却对此十分支持,他们长居与京城,对于边远区域的管辖,向来都是力不从心。否则也不会增设诸如安抚使,都护使以及总督之类的,掌握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五都制以及行部参政的建立,便能派遣各部得力手下,驻扎于各地,查验各州郡执行内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远比临时派遣的巡察使强多了。
随着天华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稳定,诸如安抚使,总督之类的职务,必然要慢慢撤销。各州州牧将成为一州之内的最高民政官员,其对朝堂内阁颁布的法令,见解不一,各地风情不同,即不能照搬照抄朝堂政令,亦不能对内阁政令进行歪曲和懈怠。因此,就有必要留驻一批能够贯彻内阁政令的官员,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
对此,各州长官当即向林逸凡提出针对此制的种种疑虑,林逸凡也一一给予回应。他表示,该行部参政的权力只有察纠之责,而无干涉各州执政之权,但凡有发现各州出现偏差缺漏之举,只能发函建议,敦促整改。若是再不行,则上报内阁,由内阁做出裁决。该行部机构与各州级别同等,绝无越权之可能。
经过林逸凡一番剥析,众人这才勉强接受。毕竟这行部的权利,比之如今的安抚使,总督的权职小多了。以其接受这些封疆大吏的管辖,还不如接受行部参政的一些监督,至少再也不用受人指使,而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了。
于是,在众臣的附议下,五都制和行部参政终于得到确立,将在今后几年里,进行建立和完善。
至于第二条,众人倒是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不过却一致建议,修建驰道,至少要等到平定天云之后,国内恢复亏空后,再行建设。毕竟,修建驰道,虽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一旦修成,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从此之后,中原与四边的交流将更进一步扩大,无论是民生还是军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掌控这万里疆域,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至于三四条,更是不用说,如今的天华其实正在推行这些政策。不过如今既然被陛下提出来,必然是要成为今后执政的主要政策,将成为今后国策的主调之一。
天华一改前朝较为单一族群属性,在不断的扩张中,吸纳了许多族群,势必要对其进行融合,使之成为华族一员,从而根绝其异族成分,纳入华族体系之中。唯有如此,天华在边蛮之地的统治,才能得以巩固。特别是第四条,当中原华族在边蛮之地占据人口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武力优势,则各族之人只能在三大强势的侵袭下,渐渐丧失其民族特性,融入华族文明之中。
而第五条就让众臣有些费解了,如果只是编修史书,这完全没有问题。既是是编修各族史书,这也不是难事。可要将各族历史,整合进华族史,这就十分困难了。毕竟各族渊源各异,而且大多对上古之事,知之不详,根本无法说清其本源所在。
对此,林逸凡冷笑道:“诸位,如今我中原幅员万里,在那西域以西,其人种与我东方相差甚远,固然非我同族。然我中原人与草原人,漠北人,东阳人还有南方诸国以及永恒人,皆是黑发黑瞳,肤色黄白,若是不从服饰语言判断,诸位能够看出多少同异?诸位难道就没有想过,为何我东方人与西方人的相貌差异如此之大?而东方各族之间,为何相貌如此相似?“
众臣闻言,不由陷入一片深思。便是连其中的一些异族官员,也皱起了眉头。
林逸凡望着陷入一片沉思的众臣,沉声道:”朕曾看过一些史书和古籍,华族在上古之时,出自于华胥氏,此为华族正源所在。但诸位可能忘了,在一些古籍中,就指出了,华胥氏出自于昆仑,东迁而至华原。昆仑之处何在?虽历代先贤所注不一,但大致不离沙州以永恒高原这块地方。昆仑者,神山也,终日白雪覆盖。这除了在永恒高原之上,又能是哪里?诸位且想一想,为何我中原与各族信仰,皆是上苍?不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是离天最近的人,才能感受到天的宏伟广大,进而对其顶礼膜拜。“
众人顿时有些懵了,怎么一下子就扯到了永恒高原上了?难道华族是从苦寒的高原上下来的?这怎么可能?
(本章完)
接下来,林逸凡针对天华统治如此辽阔的疆域,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提出了几项建议。
其一,仿照原东胡五京制,在天华设立五都。其中华原城作为国都而存在,其余皆是陪都。分别是原东阳京都设为东都,海州靖海城立为南都,西域刹沙布罗城设为西都,草原天狼城设立北都。各部分别派遣所属官吏,组建陪都小内阁机构,命名为行部参政,代表内阁,巡察各区数州事务。但无专断干扰各州长官之权,而是传达并监督内阁下达政策,在各州间的执行情况。
其二,在不动摇国本的情况下,开建京城直通南北西三陪都的主干驰道,以及通向各州支线驰道,以利于兵力的运送投放速度,同时也能加强国内各地百姓的联系,有利于加大商贸交流。
其三,推行族群融合之策,鼓励各族通婚。禁止各族沿用旧族名号,全部归类于华族,推行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影响各族在衣食住行,全方位向中原靠拢。同时,各族拥有的优秀文化,中原亦要兼收并蓄,纳入中原文化体系。
其四,持续推进移民政策,通过百年时间,以中原之民,填充四边荒芜之地,使四边区域之民,中原华族人口需占主导数量。
其五,编修包括各族在内的文明史,厘清各族上古源流,全部统合进入华族史。
对于林逸凡提出的这五点建议,众臣忍不住一阵惊呼。便是这第一条,就让众人争论不已,各州长官对于此举,基本持反对态度,谁也不愿自己管辖的地方,还有一个更高的机构在那里指手画脚。
但是内阁各部却对此十分支持,他们长居与京城,对于边远区域的管辖,向来都是力不从心。否则也不会增设诸如安抚使,都护使以及总督之类的,掌握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五都制以及行部参政的建立,便能派遣各部得力手下,驻扎于各地,查验各州郡执行内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远比临时派遣的巡察使强多了。
随着天华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稳定,诸如安抚使,总督之类的职务,必然要慢慢撤销。各州州牧将成为一州之内的最高民政官员,其对朝堂内阁颁布的法令,见解不一,各地风情不同,即不能照搬照抄朝堂政令,亦不能对内阁政令进行歪曲和懈怠。因此,就有必要留驻一批能够贯彻内阁政令的官员,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
对此,各州长官当即向林逸凡提出针对此制的种种疑虑,林逸凡也一一给予回应。他表示,该行部参政的权力只有察纠之责,而无干涉各州执政之权,但凡有发现各州出现偏差缺漏之举,只能发函建议,敦促整改。若是再不行,则上报内阁,由内阁做出裁决。该行部机构与各州级别同等,绝无越权之可能。
经过林逸凡一番剥析,众人这才勉强接受。毕竟这行部的权利,比之如今的安抚使,总督的权职小多了。以其接受这些封疆大吏的管辖,还不如接受行部参政的一些监督,至少再也不用受人指使,而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了。
于是,在众臣的附议下,五都制和行部参政终于得到确立,将在今后几年里,进行建立和完善。
至于第二条,众人倒是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不过却一致建议,修建驰道,至少要等到平定天云之后,国内恢复亏空后,再行建设。毕竟,修建驰道,虽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一旦修成,却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从此之后,中原与四边的交流将更进一步扩大,无论是民生还是军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掌控这万里疆域,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至于三四条,更是不用说,如今的天华其实正在推行这些政策。不过如今既然被陛下提出来,必然是要成为今后执政的主要政策,将成为今后国策的主调之一。
天华一改前朝较为单一族群属性,在不断的扩张中,吸纳了许多族群,势必要对其进行融合,使之成为华族一员,从而根绝其异族成分,纳入华族体系之中。唯有如此,天华在边蛮之地的统治,才能得以巩固。特别是第四条,当中原华族在边蛮之地占据人口优势,文化优势以及武力优势,则各族之人只能在三大强势的侵袭下,渐渐丧失其民族特性,融入华族文明之中。
而第五条就让众臣有些费解了,如果只是编修史书,这完全没有问题。既是是编修各族史书,这也不是难事。可要将各族历史,整合进华族史,这就十分困难了。毕竟各族渊源各异,而且大多对上古之事,知之不详,根本无法说清其本源所在。
对此,林逸凡冷笑道:“诸位,如今我中原幅员万里,在那西域以西,其人种与我东方相差甚远,固然非我同族。然我中原人与草原人,漠北人,东阳人还有南方诸国以及永恒人,皆是黑发黑瞳,肤色黄白,若是不从服饰语言判断,诸位能够看出多少同异?诸位难道就没有想过,为何我东方人与西方人的相貌差异如此之大?而东方各族之间,为何相貌如此相似?“
众臣闻言,不由陷入一片深思。便是连其中的一些异族官员,也皱起了眉头。
林逸凡望着陷入一片沉思的众臣,沉声道:”朕曾看过一些史书和古籍,华族在上古之时,出自于华胥氏,此为华族正源所在。但诸位可能忘了,在一些古籍中,就指出了,华胥氏出自于昆仑,东迁而至华原。昆仑之处何在?虽历代先贤所注不一,但大致不离沙州以永恒高原这块地方。昆仑者,神山也,终日白雪覆盖。这除了在永恒高原之上,又能是哪里?诸位且想一想,为何我中原与各族信仰,皆是上苍?不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曾是离天最近的人,才能感受到天的宏伟广大,进而对其顶礼膜拜。“
众人顿时有些懵了,怎么一下子就扯到了永恒高原上了?难道华族是从苦寒的高原上下来的?这怎么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