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过去与未来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杨修没敢接孙策的话,眼神时而兴奋,时而不安。
在儒家文化中,玉器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是文明礼仪的象征。在现实中,玉器也与皇权息息相关,普通人是不能轻易用玉的,玉器的主要使用者就是皇家,琢玉几乎是一项专为皇权服务的技术,在民间根本没有市场。在读书人的观念中,玉器就是文明,和蛮夷八杆子打不着。如果钱唐、余杭之间真有大量玉器遗存,这足以证明那片土地曾经有高度文明,说不定真是圣人到过的地方。
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几个,就连最有学问的大儒也说不清,但巧的是,不管是说五帝还是讲三代,禹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不论是儒家还是墨家,对禹都非常推崇,《尚书》里就有《禹贡》一篇。
孙策说得这么笃定,万一最后研究出越人真是夏禹的后人,那可真是捅了大篓子。《太史公书》里就说越人是禹的后人,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据,相信的人不多,只当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弘农杨家传的是今文经,他们连古文经都不相信,斥为伪书,更别说那些村夫野语。万一证明了这些村夫野语并非传说,而是事实,那等于帮了古文经学的忙。今文经学现在遇到的麻烦已经够多了,杨修可不想落井下石,再踹一脚。而孙策却是有这习惯的,他支持邯郸淳、胡昭等人搜罗古碑,就是想重写楚史。杨修可没这兴趣,他是被孙策半强迫半忽悠来的,搜罗古碑玩玩还行,真要拆儒家根基,他完全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刹那间,杨修真有掉头回长安的想法。可是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让他轻易放过,他又舍不得。这可是开宗立派的机会,一辈子也未必能碰上一次。况且他不做,孙策也会找别人来说,比如向朗,说不定做得更决绝,儒门受伤更重。
“将军还真是处心积虑啊。”杨修讪讪地说道,顾左右而言他,气势明显弱了几分。
孙策笑而不语。
四周一片寂静,就连爆竹声都停了,城上城下几百双眼睛看着杨修。众目睽睽之下,杨修心跳加速,嘴也有些干。他看看四周,懊悔不已。一不小心就上了孙策的当,出了丑。为表示与民同乐,孙策邀请了很多宛陵当地的士绅一起登城饮乐,这些人现在就在城上,散在四周,等着看他出丑。他如果不能反驳孙策,这“没文化”的恶名就甩不掉了。
四世三公、经学传家的杨家子弟没文化?就算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是一个笑话。但孙策有备而来,杨修心里没底,生怕孙策一转身掏出几件古玉来,当场逼他承认,那就一点挽回余地也没有了。
以孙策的狡诈,这种事他还真做得出来。
郭嘉走了过来,挽着杨修的肩膀,哈哈一笑。“行了,大过年的谈什么学问,曲高和寡,怎么与民同乐。走,我们下去走走。我觉得那些傩舞有点意思,就是看不懂,德祖你帮我解解惑。”
杨修借坡下驴,和郭嘉一起下城去了。孙策不屑地笑了笑,用杨修刚好能听到的声音感慨了一句:“没文化其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欺欺人。”杨修听得真切,却不敢反驳,只好装听不到,和郭嘉匆匆走了。
士绅们纷纷围了过来,热情地和孙策打招呼。
“将军,真有此事?”
孙策哈哈大笑。“是不是真的,和你们也没关系。”
一个长着一张圆脸的小土豪不解。“将军,此话怎么讲?”
“你们又不是越人。”孙策打量了他们一番,笑道:“如果我猜得不错,你们大多是中原人的后裔,真要细算起来,说不定是哪个古国封君的子孙,只是你们自己都忘了。比如说他……”孙策一指蒋干。“他就是蒋国的后裔。你们啊,回去问问老人,或者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遗物,请真正有学问的人看一下,也许能看出一点门道来。你们别找我啊,我比杨德祖还没文化呢,我就是武夫。”
士绅们见孙策说得有趣,纷纷大笑,原本有些拘谨的气氛顿时融洽了很多,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身处蛮夷中久了,又没什么文化,难免有些自卑,尤其是面对四世三公的杨家这样的存在。听孙策这么一说,他们也有些蠢蠢欲动,想回去问问老人,看看自己是不是贵族血脉。
孙策挑起了话头,自己却躲到了一边。装逼这种事适可而知,要知道藏拙,言多必失,谁知道哪儿就说错了,平白被人鄙视。
冯宛和黄月英凑了过来,一左一右伏在城垛上,看着孙策。
“钱唐、余杭之间真有古国?”冯宛问道。
孙策没有急着回答。他看着远处片刻,幽幽说道:“就个人而言,有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先其实并不重要。就算有,他也保护不了你。儒门言必称夏商周,三代后人何在,与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要想生活得有尊严,靠祖先荫庇是最没出息的一种,有本事的人都靠自己,不是我以祖先为荣,而是祖先以我为荣。”
黄月英笑道:“嘻,好大的口气呢,这么说,你家又何必自称孙武之后?”
“你什么时候听我说过?”
黄月英转了转眼睛,摸着鼻子若有所思。“是哟,好像是没听你说过。”
孙策伸出双手,一手握着一人。“与追述祖先相比,我更喜欢面向未来。文化要有,历史也要研究,但研究历史不是为了给自己找祖先,而是为了研究兴衰之道,鉴往知来。祖先再伟大也属于过去,只有努力开拓才有未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步也难能可贵。等你们造出了海船,将来扬帆出海,焉知不能发现一片新天地?到了那一天,你们一样可以留名青史,成为被后人追忆的圣贤。”
冯宛掩唇而笑。“我们是女子,可不敢这么想。”
黄月英眉毛轻挑。“为什么不敢?上古通天地、彻鬼神的大巫也是有男有女的。尚香想学妇好做个大将军,昭姬能做女博士,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振兴墨门的钜子?”
孙策道:“为什么一定要振兴墨门?你完全可以博采各家学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宗立派嘛。”
黄月英深有同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杨修没敢接孙策的话,眼神时而兴奋,时而不安。
在儒家文化中,玉器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是文明礼仪的象征。在现实中,玉器也与皇权息息相关,普通人是不能轻易用玉的,玉器的主要使用者就是皇家,琢玉几乎是一项专为皇权服务的技术,在民间根本没有市场。在读书人的观念中,玉器就是文明,和蛮夷八杆子打不着。如果钱唐、余杭之间真有大量玉器遗存,这足以证明那片土地曾经有高度文明,说不定真是圣人到过的地方。
三皇五帝究竟是哪几个,就连最有学问的大儒也说不清,但巧的是,不管是说五帝还是讲三代,禹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不论是儒家还是墨家,对禹都非常推崇,《尚书》里就有《禹贡》一篇。
孙策说得这么笃定,万一最后研究出越人真是夏禹的后人,那可真是捅了大篓子。《太史公书》里就说越人是禹的后人,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据,相信的人不多,只当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
弘农杨家传的是今文经,他们连古文经都不相信,斥为伪书,更别说那些村夫野语。万一证明了这些村夫野语并非传说,而是事实,那等于帮了古文经学的忙。今文经学现在遇到的麻烦已经够多了,杨修可不想落井下石,再踹一脚。而孙策却是有这习惯的,他支持邯郸淳、胡昭等人搜罗古碑,就是想重写楚史。杨修可没这兴趣,他是被孙策半强迫半忽悠来的,搜罗古碑玩玩还行,真要拆儒家根基,他完全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刹那间,杨修真有掉头回长安的想法。可是这样一个机会摆在面前,让他轻易放过,他又舍不得。这可是开宗立派的机会,一辈子也未必能碰上一次。况且他不做,孙策也会找别人来说,比如向朗,说不定做得更决绝,儒门受伤更重。
“将军还真是处心积虑啊。”杨修讪讪地说道,顾左右而言他,气势明显弱了几分。
孙策笑而不语。
四周一片寂静,就连爆竹声都停了,城上城下几百双眼睛看着杨修。众目睽睽之下,杨修心跳加速,嘴也有些干。他看看四周,懊悔不已。一不小心就上了孙策的当,出了丑。为表示与民同乐,孙策邀请了很多宛陵当地的士绅一起登城饮乐,这些人现在就在城上,散在四周,等着看他出丑。他如果不能反驳孙策,这“没文化”的恶名就甩不掉了。
四世三公、经学传家的杨家子弟没文化?就算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是一个笑话。但孙策有备而来,杨修心里没底,生怕孙策一转身掏出几件古玉来,当场逼他承认,那就一点挽回余地也没有了。
以孙策的狡诈,这种事他还真做得出来。
郭嘉走了过来,挽着杨修的肩膀,哈哈一笑。“行了,大过年的谈什么学问,曲高和寡,怎么与民同乐。走,我们下去走走。我觉得那些傩舞有点意思,就是看不懂,德祖你帮我解解惑。”
杨修借坡下驴,和郭嘉一起下城去了。孙策不屑地笑了笑,用杨修刚好能听到的声音感慨了一句:“没文化其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欺欺人。”杨修听得真切,却不敢反驳,只好装听不到,和郭嘉匆匆走了。
士绅们纷纷围了过来,热情地和孙策打招呼。
“将军,真有此事?”
孙策哈哈大笑。“是不是真的,和你们也没关系。”
一个长着一张圆脸的小土豪不解。“将军,此话怎么讲?”
“你们又不是越人。”孙策打量了他们一番,笑道:“如果我猜得不错,你们大多是中原人的后裔,真要细算起来,说不定是哪个古国封君的子孙,只是你们自己都忘了。比如说他……”孙策一指蒋干。“他就是蒋国的后裔。你们啊,回去问问老人,或者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遗物,请真正有学问的人看一下,也许能看出一点门道来。你们别找我啊,我比杨德祖还没文化呢,我就是武夫。”
士绅们见孙策说得有趣,纷纷大笑,原本有些拘谨的气氛顿时融洽了很多,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身处蛮夷中久了,又没什么文化,难免有些自卑,尤其是面对四世三公的杨家这样的存在。听孙策这么一说,他们也有些蠢蠢欲动,想回去问问老人,看看自己是不是贵族血脉。
孙策挑起了话头,自己却躲到了一边。装逼这种事适可而知,要知道藏拙,言多必失,谁知道哪儿就说错了,平白被人鄙视。
冯宛和黄月英凑了过来,一左一右伏在城垛上,看着孙策。
“钱唐、余杭之间真有古国?”冯宛问道。
孙策没有急着回答。他看着远处片刻,幽幽说道:“就个人而言,有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先其实并不重要。就算有,他也保护不了你。儒门言必称夏商周,三代后人何在,与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要想生活得有尊严,靠祖先荫庇是最没出息的一种,有本事的人都靠自己,不是我以祖先为荣,而是祖先以我为荣。”
黄月英笑道:“嘻,好大的口气呢,这么说,你家又何必自称孙武之后?”
“你什么时候听我说过?”
黄月英转了转眼睛,摸着鼻子若有所思。“是哟,好像是没听你说过。”
孙策伸出双手,一手握着一人。“与追述祖先相比,我更喜欢面向未来。文化要有,历史也要研究,但研究历史不是为了给自己找祖先,而是为了研究兴衰之道,鉴往知来。祖先再伟大也属于过去,只有努力开拓才有未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步也难能可贵。等你们造出了海船,将来扬帆出海,焉知不能发现一片新天地?到了那一天,你们一样可以留名青史,成为被后人追忆的圣贤。”
冯宛掩唇而笑。“我们是女子,可不敢这么想。”
黄月英眉毛轻挑。“为什么不敢?上古通天地、彻鬼神的大巫也是有男有女的。尚香想学妇好做个大将军,昭姬能做女博士,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振兴墨门的钜子?”
孙策道:“为什么一定要振兴墨门?你完全可以博采各家学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宗立派嘛。”
黄月英深有同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