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机会来了(江山不夜千堆雪万点打赏加更)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三国小霸王最新章节!
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也和历史的本来轨迹基本一致。徐琨很快和郭暾、秦牧等人打成一片,有事没事就混在一起,白天一起操练,晚上也和他们一起喝酒吹牛。孙河则比较勤快,不管有什么事,吴夫人一吩咐,他立刻去办,而且办得又快又好。
吴夫人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勤快稳重的后生。孙策随即挑了二十名忠厚老实的卫士交给孙河,由他负责照应吴夫人及弟妹的起居。徐琨则经过考核,进了亲卫营,在郭暾手下做军侯,领一曲两百人。之所以没做成都尉,是因为他的武功不如那些天天操练的老兵,再给他一段时间,做个校尉都不成问题。
又过了几天,吕蒙带着一群流寇回来了,大概有百十人,个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最大的不超过二十。看着他们那一脸戾气的模样,孙策不禁暗自感慨汉人真是彪悍,到处都是古惑仔少年啊。
吕蒙带回来一个消息:蒋干遇到麻烦了,他被九江太守周昂抓了。
孙策吃了一惊,连忙询问详情。
吕蒙喘了口气,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到颍口之后,他就和蒋干分手了。他在芍陂岸边联络流寇中的少年,蒋干则赶回寿春,招募愿意从军的人,同时传播孙策大军将至的消息。他们本来约好时间在芍陂东北角的肥口会合。吕蒙完成任务,按期赶到肥口,却没看到蒋干的影子,一打听,才知道九江太守周昂率领郡兵驻扎在寿春,蒋干被他抓了。
孙策很着急,郭嘉却一点也不慌张。他说,现在是春天,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不宜杀人。周昂是名士,他们信这一套,否则蒋干的首级早挂在城头了。况且蒋家在寿春也是小有实力的,不是普通百姓,周昂不会轻易招惹他们。蒋干只是募兵而已,又不是造反,这种事很常见。如果不是蒋干的身后站着孙策,也许周昂都不会管。
把流民招募去当兵也是减少不安定因素,对周昂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郭嘉,孙策肯定一个耳光就上去了。不过他是郭家,所以孙策选择相信他。
“奉孝,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讨还公道了。”郭嘉两眼发亮,不像是遇到了麻烦,倒像是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军,你不是想收拾周昂吗,现在机会来了。”
郭嘉迅速提出一个一明一暗、先礼后兵的方案:先以代行豫州牧,掌南方军事的名义给周昂发公文,要求他立刻带九江郡兵押送粮草前来,如果迟期不办,那孙策将亲赴九江,执行太尉朱儁的军令。这是明的。与此同时,郭嘉从吕蒙带来的少年中挑选一部分人,让他们潜入九江郡,打探消息,或者潜伏待动。既然都是九江人,与九江郡兵肯定熟悉,找几个老乡打探一下情况并不困难。这是暗的。
如果周昂识相,送来粮食,放了蒋干,那自然好说。如果周昂不识相,那就借机机会干掉他,将九江控制在手中。眼下形势未明,朱儁正在备战,需要孙策稳定南方,就算知道了这件事也不可能大动干戈。如果朝廷诏书下来了,孙策与其在豫州,不如来九江做太守,伺机控制扬州。
扬州州治就在九江郡的历阳,扼控大江,是重要的渡江津口,兵家必争之地。
孙策一听就明白了郭嘉的意思,让他立刻着手去办。郭嘉和吕蒙带来的少年一一谈话,然后挑了三十多人,让他们潜回九江郡。这种事,孙策只有看的份,他没这方面的经验,远不如郭嘉玩得顺手,所以索性放手让郭嘉去办。
战事将近,孙策让孙河护送老妈和弟妹先回平舆,自己则率领步骑移营。既然是先礼后兵,他就不能让周昂抓住把柄,所以离开了庐江郡境,重返汝南郡,在九江与汝南的郡界处扎营。
——
辛毗匆匆走进了太守府,草草地拱拱手。
“刘府郡,平春方向有消息吗?”
刘勋正在喝酒,看到辛毗进来,连忙起身相迎,又用布巾擦手。听了辛毗的话,他一头雾水。“没有啊,一切正常。”
辛毗愣住了,瞪着刘勋半天没说话。一切正常?你这是要蠢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半个月前就传来消息,说孙策、周瑜分别由平舆和宛县统兵向平春集结,他们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李通和三关守将,就算三关有地利可用,形势也不容易乐观,怎么可能一切正常。
“没有新的消息来?”
“没有。”刘勋连连摇头,腮帮子上的肥肉直晃。在江夏呆了几个月,他迅速的发神了。
“一直没有?”
“一直没有,连一枚竹简都没有。”为了表示自己说的都是真话,刘勋还用力挥了挥手臂。
辛毗跺跺脚。坏了,没消息就是坏消息。两军交战之际,不管是胜是败,前线总会不停的传回消息,或是求援,或是报平安,或是送捷报,哪有什么消息也没有的事。
见辛毗如此着急,却什么也不说,刘勋既尴尬又不安。辛毗是名士,是袁绍的特使,如果他在袁绍面前说几句不好听的,他的前途就堪忧了。可是他又不知道开口,正在着急,黄猗快步走了进来,见辛毗也在,他犹豫了一下,看了刘勋一眼,将手里拿的两支竹简悄悄的藏进了袖子里。
辛毗冷冷地看着他。“是李通投降了,还是三关失守了?”
“辛君误会了……”
“我有没有误会,你心里有数。如果是好消息,你藏起来干什么?”辛毗毫不客气的揭穿了黄猗。
黄猗面红耳赤,讪讪地拿出竹简,递给刘勋。刘勋打开一看,原本红润的脸立刻苍白。李通投降,三关失守,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孙策根本没有攻城,最大的动静就是在朗陵校阅人马,然后就撤了。
“李通这个混蛋,居然敢背叛我,我要杀了他!”刘勋突然暴怒,将竹简砸在案上,又蹦到地上。
听到李通的名字,辛毗忽然想起什么,他从汤汁里捡起竹简,迅速看了一遍,冷笑一声:“这就是你相信这些匹夫的结果。三关失守,江夏门户大开,刘府君,你还要留在西陵等死吗?”
刘勋面红耳赤,连忙离席而起,赶到辛毗面前,躬身施礼。“辛君,我该怎么办?”
辛毗放缓了语气。“向袁盟主求援,朱灵就在酸枣,随时可以进军汝南。此外,整军北上,夺回三关,我可以为你联络汝南世家,共抗孙策。”他看看黄猗。“黄氏乃江夏大族,这时候可不能作壁上观。”
黄猗低着头,眼珠转乱,唯唯诺诺,不知所云。
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也和历史的本来轨迹基本一致。徐琨很快和郭暾、秦牧等人打成一片,有事没事就混在一起,白天一起操练,晚上也和他们一起喝酒吹牛。孙河则比较勤快,不管有什么事,吴夫人一吩咐,他立刻去办,而且办得又快又好。
吴夫人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勤快稳重的后生。孙策随即挑了二十名忠厚老实的卫士交给孙河,由他负责照应吴夫人及弟妹的起居。徐琨则经过考核,进了亲卫营,在郭暾手下做军侯,领一曲两百人。之所以没做成都尉,是因为他的武功不如那些天天操练的老兵,再给他一段时间,做个校尉都不成问题。
又过了几天,吕蒙带着一群流寇回来了,大概有百十人,个个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最大的不超过二十。看着他们那一脸戾气的模样,孙策不禁暗自感慨汉人真是彪悍,到处都是古惑仔少年啊。
吕蒙带回来一个消息:蒋干遇到麻烦了,他被九江太守周昂抓了。
孙策吃了一惊,连忙询问详情。
吕蒙喘了口气,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到颍口之后,他就和蒋干分手了。他在芍陂岸边联络流寇中的少年,蒋干则赶回寿春,招募愿意从军的人,同时传播孙策大军将至的消息。他们本来约好时间在芍陂东北角的肥口会合。吕蒙完成任务,按期赶到肥口,却没看到蒋干的影子,一打听,才知道九江太守周昂率领郡兵驻扎在寿春,蒋干被他抓了。
孙策很着急,郭嘉却一点也不慌张。他说,现在是春天,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不宜杀人。周昂是名士,他们信这一套,否则蒋干的首级早挂在城头了。况且蒋家在寿春也是小有实力的,不是普通百姓,周昂不会轻易招惹他们。蒋干只是募兵而已,又不是造反,这种事很常见。如果不是蒋干的身后站着孙策,也许周昂都不会管。
把流民招募去当兵也是减少不安定因素,对周昂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郭嘉,孙策肯定一个耳光就上去了。不过他是郭家,所以孙策选择相信他。
“奉孝,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讨还公道了。”郭嘉两眼发亮,不像是遇到了麻烦,倒像是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军,你不是想收拾周昂吗,现在机会来了。”
郭嘉迅速提出一个一明一暗、先礼后兵的方案:先以代行豫州牧,掌南方军事的名义给周昂发公文,要求他立刻带九江郡兵押送粮草前来,如果迟期不办,那孙策将亲赴九江,执行太尉朱儁的军令。这是明的。与此同时,郭嘉从吕蒙带来的少年中挑选一部分人,让他们潜入九江郡,打探消息,或者潜伏待动。既然都是九江人,与九江郡兵肯定熟悉,找几个老乡打探一下情况并不困难。这是暗的。
如果周昂识相,送来粮食,放了蒋干,那自然好说。如果周昂不识相,那就借机机会干掉他,将九江控制在手中。眼下形势未明,朱儁正在备战,需要孙策稳定南方,就算知道了这件事也不可能大动干戈。如果朝廷诏书下来了,孙策与其在豫州,不如来九江做太守,伺机控制扬州。
扬州州治就在九江郡的历阳,扼控大江,是重要的渡江津口,兵家必争之地。
孙策一听就明白了郭嘉的意思,让他立刻着手去办。郭嘉和吕蒙带来的少年一一谈话,然后挑了三十多人,让他们潜回九江郡。这种事,孙策只有看的份,他没这方面的经验,远不如郭嘉玩得顺手,所以索性放手让郭嘉去办。
战事将近,孙策让孙河护送老妈和弟妹先回平舆,自己则率领步骑移营。既然是先礼后兵,他就不能让周昂抓住把柄,所以离开了庐江郡境,重返汝南郡,在九江与汝南的郡界处扎营。
——
辛毗匆匆走进了太守府,草草地拱拱手。
“刘府郡,平春方向有消息吗?”
刘勋正在喝酒,看到辛毗进来,连忙起身相迎,又用布巾擦手。听了辛毗的话,他一头雾水。“没有啊,一切正常。”
辛毗愣住了,瞪着刘勋半天没说话。一切正常?你这是要蠢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半个月前就传来消息,说孙策、周瑜分别由平舆和宛县统兵向平春集结,他们的兵力已经远远超过李通和三关守将,就算三关有地利可用,形势也不容易乐观,怎么可能一切正常。
“没有新的消息来?”
“没有。”刘勋连连摇头,腮帮子上的肥肉直晃。在江夏呆了几个月,他迅速的发神了。
“一直没有?”
“一直没有,连一枚竹简都没有。”为了表示自己说的都是真话,刘勋还用力挥了挥手臂。
辛毗跺跺脚。坏了,没消息就是坏消息。两军交战之际,不管是胜是败,前线总会不停的传回消息,或是求援,或是报平安,或是送捷报,哪有什么消息也没有的事。
见辛毗如此着急,却什么也不说,刘勋既尴尬又不安。辛毗是名士,是袁绍的特使,如果他在袁绍面前说几句不好听的,他的前途就堪忧了。可是他又不知道开口,正在着急,黄猗快步走了进来,见辛毗也在,他犹豫了一下,看了刘勋一眼,将手里拿的两支竹简悄悄的藏进了袖子里。
辛毗冷冷地看着他。“是李通投降了,还是三关失守了?”
“辛君误会了……”
“我有没有误会,你心里有数。如果是好消息,你藏起来干什么?”辛毗毫不客气的揭穿了黄猗。
黄猗面红耳赤,讪讪地拿出竹简,递给刘勋。刘勋打开一看,原本红润的脸立刻苍白。李通投降,三关失守,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孙策根本没有攻城,最大的动静就是在朗陵校阅人马,然后就撤了。
“李通这个混蛋,居然敢背叛我,我要杀了他!”刘勋突然暴怒,将竹简砸在案上,又蹦到地上。
听到李通的名字,辛毗忽然想起什么,他从汤汁里捡起竹简,迅速看了一遍,冷笑一声:“这就是你相信这些匹夫的结果。三关失守,江夏门户大开,刘府君,你还要留在西陵等死吗?”
刘勋面红耳赤,连忙离席而起,赶到辛毗面前,躬身施礼。“辛君,我该怎么办?”
辛毗放缓了语气。“向袁盟主求援,朱灵就在酸枣,随时可以进军汝南。此外,整军北上,夺回三关,我可以为你联络汝南世家,共抗孙策。”他看看黄猗。“黄氏乃江夏大族,这时候可不能作壁上观。”
黄猗低着头,眼珠转乱,唯唯诺诺,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