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第988章 使者进京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李云天回京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这使得忠武王府门庭若市,聚满了前来拜会李云天的高官权贵。
虽然李云天这两年并不在京城,可谓远离了大明政治中枢,但他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因为平定倭患以及在江南连续治理了军政大案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京师讲武堂在李云天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正常运作,外人想染指也无从下手,不仅京城各方势力不会坐视不理,大皇太后也不会答应。
在太皇太后看来,京师讲武堂是大明的除了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内廷集团之外的第四股力量,而且是周旋于三者之间的一股非常特殊的力量,她需要这四方力量达到平衡,岂可让别人打讲武堂的主意?
再者说了,除了李云天外大明没人能掌控得了讲武堂,强行介入的话势必会引发讲武堂的反弹,届时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尤为重要的是,现在讲武堂通过海外贸易每次都能给皇宫的内库带来丰厚的财物,使得太皇太后手里的资金无比充裕,单单这一点就无人能比,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们只会向朝廷哭穷,想方设法地从朝廷弄到钱财。
因此,对于李云天提出的税务革新,太皇太后与宣德帝一样都是大力支持,如果按照李云天的计划在大明实行新的商务制度的话,大明国库每年都能增收一笔巨额的税金,进而避免了税金的流失。
可要想推动税务革新谈何容易,仅仅在江浙地区的州县衙门成立商房和税房就令李云天颇费了一番周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此事也只能从长计议了,毕竟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纠葛不宜强行推动实施,唯有循序渐进地实行。
按理说,李云天出了两年多的公差这次回京复命后可以放一个多月的大假休息,可休假对李云天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讲武堂、内阁、军阁以及都察院,仅仅这四大衙门的事务就令李云天忙得焦头烂额,而且他还要进宫给正统帝授课,根本没有丝毫的清闲时间。
在所有事务中,李云天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了,这次帖木儿帝国大举进攻东察合台汗国,使得原本内部就不稳定的东察合台汗国兵败如山倒,不得不派使者来向大明求援。
帖木儿帝国知道东察合台汗国派人来了大明后也派出了使者,两名使者一前一后进了关西。
驻扎在关西的骁武军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马不停蹄地进京禀告给军阁的阁老、忠武王周征,然后周征给李云天派去了八百里加急。
在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中,没有人比周征更清楚李云天对西域的重视,故而为了拖延时间特意指示沿途的官员拖延那两名使者的行程,以等待李云天的到来。
因此,直到李云天抵达京城一周后,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才来到京城,被安排在了迎宾馆里。
为了避免双方发生武力冲突,迎宾馆的人特意将双方给分开,一个住在迎宾馆的西面,一个在迎宾馆的东边。
据随行护送的官员奏报,前往京城路上的时候帖木儿帝国的使团与东察合台汗国的使团多次发生摩擦,如果不是随行人员看得紧的话双方肯定会打起来。
其实,李云天一到京城就得知了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两个使团的信息,率领东察合台汗国使团的人名叫多鲁尔,率领帖木儿帝国使团的人名叫巴忽。
本来是多鲁尔一行先抵达大明关西地区,后来因为在路上走走停停,结果被后到的巴忽追上,于是两人就“结伴”上京。
多鲁尔的来意很明显,希望大明能出兵帮助东察合台汗国对抗入侵的帖木儿帝国,而巴忽则是请求大明出兵,协助帖木儿帝国剿灭东察合台汗国,重新恢复昔年察合台汗国的荣光。
对于多鲁尔和巴忽的到来京城的官场反应非常冷淡,朝中的文武百官并没有将两人放在眼里,在众人看来无论是东察合台汗国还是帖木儿帝国都是西域的蛮邦而已,不值得一提。
毕竟,连强大的元帝国都被大明给打败了,像察合台汗国这样至少表面臣服于元帝国的藩属国又有何可怕?
况且,帖木儿帝国的开国大汗帖木儿臣服于洪武帝,向大明进贡,这样一来对帖木儿帝国知之甚少的大明文武大员们无不轻视帖木儿帝国,认为一个蛮邦能折腾出多大的动静来。
由于在大明的京城受到了冷遇,这使得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多鲁尔坐立难安,辗转反侧,他已经意识到大明的朝臣们对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之间的这场战争漠不关心,帖木儿帝国此次来势汹汹,如果不能从大明获得援军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的是,多鲁尔别说见京城的那些高官权贵了,即便是想见负责接待事宜的礼部七品小官难于登天,送了不少好处后才得以见了那名七品小官一面,由其安排把东察合台汗国的国书递去了礼部,然后就在迎宾馆里等待消息。
与多鲁尔相比,巴忽的日子则过得滋润得多,大明朝廷对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之间战争的淡漠态度无疑对占据优势的帖木儿帝国大有裨益,只要大明不插手的话那么东察合台汗国将是帖木儿帝国的囊中之物。
而且,巴忽好像比多鲁尔对大明朝廷更为熟悉,自从来了京城后就携带贵重的礼物接连拜访了大明的一些官员,其中以都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和翰林院翰林等言官为主。
这些言官官阶以七品为主,相对各大部院衙门的高官来说巴忽更容易见到,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言官有在朝议中进言的权力,能使得大明在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这场战争中置身事外。
李云天虽然公务繁忙,但依然留意多鲁尔和巴忽两人来到京城后的动态,在他看来巴忽比多鲁尔更为灵活而且此次前来准备得更为充分,不想多鲁尔即便是送礼也找不到门路。
大明朝廷事务繁多,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这场战争在朝臣们看来不过是两个蛮邦之间的小打小闹而已,故而对于多鲁尔递上来的请求大明出兵援助的国书,负责奏章事宜的通政使司自然而然将其放在了一边,先忙手边其他重要的事务。
这样一来可苦了多鲁尔,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势如破竹,打得东察合台汗国的军队是节节败退,他可没多余时间在大明耗着但那又显得无可奈何。
毕竟大明各大衙门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行事,而多鲁尔第一次来大明在京城人生地不熟,又见不到京城的那些高官显贵,故而除了等待外别无他法。
那些在迎宾馆负责接待事宜的礼部官员随之倒了霉,成为了多鲁尔骚扰的对象,多鲁尔天天缠着他们打探消息,让他们催促一下快点将东察合台的国书递上去。
不过,迎宾馆的官员在京城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哪里能干涉到通政使司的事情,面对多鲁尔也只能想方设法地敷衍。
终于,专门负责接待多鲁尔的一名从九品小官实在是被其骚扰得不胜其烦,于是就给多鲁尔指了一条明路,让他去见大明的忠武王,与那些老成持重、墨守成规的文武大员相比,年轻的忠武王可谓是朝廷里的少壮派,更倾向于用兵保护大明的安危。
多鲁尔一来就打听了大明朝廷里的势力格局,知道李云天不仅是手掌实权的朝廷重臣,而且还是太皇太后面前的红人,当今大明天子的老师。
正是由于李云天风头正劲,因此连大明一些部院衙门的小官都搞不定的多鲁尔根本就没想过李云天会见他,也就没有去拜见李云天的念头。
如今事态紧急,多鲁尔也顾不上许多,天知道大明朝廷何时才会商议东察合台汗国请求援助的国书,因此决定去忠武王府登门拜见,即便是吃了闭门羹也在所不惜。
“大人,娜尔莎姑娘去了四方会馆,准备在会馆里登台献艺,小的阻拦不住。”这天晚上,当在外面奔波了一天但一无所获的多鲁尔拖着疲惫的双腿返回迎宾馆时,一名下人连忙走上前来向其禀告。
“什么?”多鲁尔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娜尔莎可是他这次大明之行的杀手锏,专门用来献给能帮上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明重臣,万一出了什么岔子的话他手里可就什么有价值的“礼物”都没了。
“快,跟本官走!”多鲁尔来不及多想,招呼了随行的卫兵一句后急匆匆地赶向了四方会馆。
由于多鲁尔来到京城后没少请大明的官员到四方会馆里消遣,故而他轻车熟路地就来到了四方会馆,在门口负责招呼客人的伙计立刻认出了身穿异族服饰的财神爷,一脸殷勤地把他领了进去。
除了上演戏剧的剧院外,四方会馆的酒楼里也有歌舞表演,给那些前来消遣的客人们助酒兴。
因此,四方会馆的酒楼别具一格,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圆型三层阁楼的建筑,一楼大厅中间是一个舞台,周围是一桌桌的散客,二楼和三楼则是包厢,客人们可以坐在包厢里欣赏楼下的歌舞表演。
由于四方会馆是京城最大最豪华的娱乐休闲场所,因此每到晚上会馆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客人前来光顾。
李云天回京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这使得忠武王府门庭若市,聚满了前来拜会李云天的高官权贵。
虽然李云天这两年并不在京城,可谓远离了大明政治中枢,但他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减弱,反而因为平定倭患以及在江南连续治理了军政大案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京师讲武堂在李云天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正常运作,外人想染指也无从下手,不仅京城各方势力不会坐视不理,大皇太后也不会答应。
在太皇太后看来,京师讲武堂是大明的除了文官集团、勋贵集团、内廷集团之外的第四股力量,而且是周旋于三者之间的一股非常特殊的力量,她需要这四方力量达到平衡,岂可让别人打讲武堂的主意?
再者说了,除了李云天外大明没人能掌控得了讲武堂,强行介入的话势必会引发讲武堂的反弹,届时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尤为重要的是,现在讲武堂通过海外贸易每次都能给皇宫的内库带来丰厚的财物,使得太皇太后手里的资金无比充裕,单单这一点就无人能比,而朝中的文武大臣们只会向朝廷哭穷,想方设法地从朝廷弄到钱财。
因此,对于李云天提出的税务革新,太皇太后与宣德帝一样都是大力支持,如果按照李云天的计划在大明实行新的商务制度的话,大明国库每年都能增收一笔巨额的税金,进而避免了税金的流失。
可要想推动税务革新谈何容易,仅仅在江浙地区的州县衙门成立商房和税房就令李云天颇费了一番周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此事也只能从长计议了,毕竟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利益纠葛不宜强行推动实施,唯有循序渐进地实行。
按理说,李云天出了两年多的公差这次回京复命后可以放一个多月的大假休息,可休假对李云天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讲武堂、内阁、军阁以及都察院,仅仅这四大衙门的事务就令李云天忙得焦头烂额,而且他还要进宫给正统帝授课,根本没有丝毫的清闲时间。
在所有事务中,李云天最为关心的自然是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了,这次帖木儿帝国大举进攻东察合台汗国,使得原本内部就不稳定的东察合台汗国兵败如山倒,不得不派使者来向大明求援。
帖木儿帝国知道东察合台汗国派人来了大明后也派出了使者,两名使者一前一后进了关西。
驻扎在关西的骁武军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马不停蹄地进京禀告给军阁的阁老、忠武王周征,然后周征给李云天派去了八百里加急。
在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中,没有人比周征更清楚李云天对西域的重视,故而为了拖延时间特意指示沿途的官员拖延那两名使者的行程,以等待李云天的到来。
因此,直到李云天抵达京城一周后,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才来到京城,被安排在了迎宾馆里。
为了避免双方发生武力冲突,迎宾馆的人特意将双方给分开,一个住在迎宾馆的西面,一个在迎宾馆的东边。
据随行护送的官员奏报,前往京城路上的时候帖木儿帝国的使团与东察合台汗国的使团多次发生摩擦,如果不是随行人员看得紧的话双方肯定会打起来。
其实,李云天一到京城就得知了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两个使团的信息,率领东察合台汗国使团的人名叫多鲁尔,率领帖木儿帝国使团的人名叫巴忽。
本来是多鲁尔一行先抵达大明关西地区,后来因为在路上走走停停,结果被后到的巴忽追上,于是两人就“结伴”上京。
多鲁尔的来意很明显,希望大明能出兵帮助东察合台汗国对抗入侵的帖木儿帝国,而巴忽则是请求大明出兵,协助帖木儿帝国剿灭东察合台汗国,重新恢复昔年察合台汗国的荣光。
对于多鲁尔和巴忽的到来京城的官场反应非常冷淡,朝中的文武百官并没有将两人放在眼里,在众人看来无论是东察合台汗国还是帖木儿帝国都是西域的蛮邦而已,不值得一提。
毕竟,连强大的元帝国都被大明给打败了,像察合台汗国这样至少表面臣服于元帝国的藩属国又有何可怕?
况且,帖木儿帝国的开国大汗帖木儿臣服于洪武帝,向大明进贡,这样一来对帖木儿帝国知之甚少的大明文武大员们无不轻视帖木儿帝国,认为一个蛮邦能折腾出多大的动静来。
由于在大明的京城受到了冷遇,这使得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多鲁尔坐立难安,辗转反侧,他已经意识到大明的朝臣们对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之间的这场战争漠不关心,帖木儿帝国此次来势汹汹,如果不能从大明获得援军的话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的是,多鲁尔别说见京城的那些高官权贵了,即便是想见负责接待事宜的礼部七品小官难于登天,送了不少好处后才得以见了那名七品小官一面,由其安排把东察合台汗国的国书递去了礼部,然后就在迎宾馆里等待消息。
与多鲁尔相比,巴忽的日子则过得滋润得多,大明朝廷对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之间战争的淡漠态度无疑对占据优势的帖木儿帝国大有裨益,只要大明不插手的话那么东察合台汗国将是帖木儿帝国的囊中之物。
而且,巴忽好像比多鲁尔对大明朝廷更为熟悉,自从来了京城后就携带贵重的礼物接连拜访了大明的一些官员,其中以都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和翰林院翰林等言官为主。
这些言官官阶以七品为主,相对各大部院衙门的高官来说巴忽更容易见到,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言官有在朝议中进言的权力,能使得大明在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这场战争中置身事外。
李云天虽然公务繁忙,但依然留意多鲁尔和巴忽两人来到京城后的动态,在他看来巴忽比多鲁尔更为灵活而且此次前来准备得更为充分,不想多鲁尔即便是送礼也找不到门路。
大明朝廷事务繁多,帖木儿帝国和东察合台汗国的这场战争在朝臣们看来不过是两个蛮邦之间的小打小闹而已,故而对于多鲁尔递上来的请求大明出兵援助的国书,负责奏章事宜的通政使司自然而然将其放在了一边,先忙手边其他重要的事务。
这样一来可苦了多鲁尔,帖木儿帝国的大军势如破竹,打得东察合台汗国的军队是节节败退,他可没多余时间在大明耗着但那又显得无可奈何。
毕竟大明各大衙门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行事,而多鲁尔第一次来大明在京城人生地不熟,又见不到京城的那些高官显贵,故而除了等待外别无他法。
那些在迎宾馆负责接待事宜的礼部官员随之倒了霉,成为了多鲁尔骚扰的对象,多鲁尔天天缠着他们打探消息,让他们催促一下快点将东察合台的国书递上去。
不过,迎宾馆的官员在京城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官,哪里能干涉到通政使司的事情,面对多鲁尔也只能想方设法地敷衍。
终于,专门负责接待多鲁尔的一名从九品小官实在是被其骚扰得不胜其烦,于是就给多鲁尔指了一条明路,让他去见大明的忠武王,与那些老成持重、墨守成规的文武大员相比,年轻的忠武王可谓是朝廷里的少壮派,更倾向于用兵保护大明的安危。
多鲁尔一来就打听了大明朝廷里的势力格局,知道李云天不仅是手掌实权的朝廷重臣,而且还是太皇太后面前的红人,当今大明天子的老师。
正是由于李云天风头正劲,因此连大明一些部院衙门的小官都搞不定的多鲁尔根本就没想过李云天会见他,也就没有去拜见李云天的念头。
如今事态紧急,多鲁尔也顾不上许多,天知道大明朝廷何时才会商议东察合台汗国请求援助的国书,因此决定去忠武王府登门拜见,即便是吃了闭门羹也在所不惜。
“大人,娜尔莎姑娘去了四方会馆,准备在会馆里登台献艺,小的阻拦不住。”这天晚上,当在外面奔波了一天但一无所获的多鲁尔拖着疲惫的双腿返回迎宾馆时,一名下人连忙走上前来向其禀告。
“什么?”多鲁尔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娜尔莎可是他这次大明之行的杀手锏,专门用来献给能帮上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明重臣,万一出了什么岔子的话他手里可就什么有价值的“礼物”都没了。
“快,跟本官走!”多鲁尔来不及多想,招呼了随行的卫兵一句后急匆匆地赶向了四方会馆。
由于多鲁尔来到京城后没少请大明的官员到四方会馆里消遣,故而他轻车熟路地就来到了四方会馆,在门口负责招呼客人的伙计立刻认出了身穿异族服饰的财神爷,一脸殷勤地把他领了进去。
除了上演戏剧的剧院外,四方会馆的酒楼里也有歌舞表演,给那些前来消遣的客人们助酒兴。
因此,四方会馆的酒楼别具一格,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圆型三层阁楼的建筑,一楼大厅中间是一个舞台,周围是一桌桌的散客,二楼和三楼则是包厢,客人们可以坐在包厢里欣赏楼下的歌舞表演。
由于四方会馆是京城最大最豪华的娱乐休闲场所,因此每到晚上会馆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客人前来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