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第740章 西域方略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随着宣德帝的谕令,冻得嘴唇发紫的脱欢帖木儿等关西军高级将领在太和殿广场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哆哆嗦嗦地穿过广场进入了太和殿,模样看上去可怜之至。
不过,广场上没人同情脱欢帖木儿等人,如果不是李云天及时率军解了京城之围的话,那么一旦阿鲁台手下的蒙古军队攻破京城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十有八九会在战乱中有有性命之忧,而罪魁祸首正是从倒马关偷袭的关西七卫。
对于边疆的那些蛮夷首领朝中的文武百官本来就心存蔑视,如今关西七卫竟然趁火打劫,差一点危及到了京师的安危,因此对他们更是深恶痛绝,巴不得宣德帝砍了这些无信无义之人的脑袋。
“罪臣脱欢帖木儿率关西七卫众官叩见皇上,罪臣等人自知罪孽深重,恳请皇上法外开恩,饶罪臣等人一命,罪臣等人必将忠于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进入大殿后,在殿内众臣神情严肃的注视下,脱欢帖木儿率领着关西七卫的一众高级将领纷纷跪在了殿前,以头触地向宣德帝请罪。
“忠义王,朕待自恃待你们关西诸卫不薄,可你们却胆敢犯上作乱,协助北元攻打京师,实在是可恶至极!”
宣德帝闻言冷笑了一声,伸手重重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神情冷峻地斥责道,由于他的情绪有些激动,说完后不由得再度咳嗽了起来。
“罪臣等人自知罪无可恕,现在追悔莫及,望皇上开恩,罪臣等人定当戴罪立功,永保大明边疆。”脱欢帖木儿早已经预料到宣德帝的怒火,因此等宣德帝的咳嗽停息后跪在那里高声说道。
“皇上,关西诸卫虽犯下大错,但其能悬崖勒马,避免北直隶的一场战祸,也算是有悔悟之心,善莫大焉。”
听到这里,李云天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开口说道,“皇上,关西乃偏远苦寒之地,关西诸卫近些年来为我大明守疆也算是兢兢业业,虽无功绩也有苦老,这次受北元威逼利诱而行差踏错,其行可诛但其情可悯,臣觉得皇上可对其降下恩泽,让其将功折罪,以观后效。”
“皇上,臣赞同镇国公之言,西域形势纷繁复杂,战乱频发,关西诸位虽有犯上之举但终究并非其本意,其后也幡然悔悟,皇上可对其施以浩荡天恩,以展大明博大胸襟,恩服四方。”
李云天的话音刚落,杨士奇就从大殿左侧的文官队列中走出,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奏禀道。
“皇上,臣附议!”紧接着,张辅和蹇义等文武重臣相继站了出来,纷纷表示了对李云天提议的支持。
其实,早在李云天率军给京城解围的当晚,就已经和张辅、杨士奇和蹇义这些宣德帝身边的近臣商议过处置关西七卫的事情。
在李云天看来,为了大明西北边疆的安宁对关西七卫要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使得关西七卫能臣服大明。
包括宣德帝在内,当时在乾清宫东暖阁的文武大员都赞成了李云天的处置方式,否则关西七卫哪里有跟李云天讨价还价的余地,肯定将会受到明军的全力围剿。
“臣等附议,皇上浩荡天恩,必能恩服四方,保大明边疆永固,创万世伟业。”见军阁、内阁和六部的领袖皆支持李云天,大殿内的文武百官随即齐刷刷地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说道。
“忠义王,朕看在众卿为尔等求情的份儿上就姑且饶恕尔等的罪责,尔等回去后要尽心经营关西,如再行差踏错,朕定当严惩不怠!”
面对着现场众臣的求情,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后就势赦免了脱欢帖木儿等关西军高级将领的罪责,神情严肃地告诫道。
“皇上隆恩臣等铭记在心,绝对不敢再行悖逆之事,一心一意守卫边疆。”心中惶惶不安的脱欢帖木儿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抬起头高声向宣德帝禀告。
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随后摆了摆手让当值的侍卫将冻得面色苍白的脱欢帖木儿等人带了下去,关西七卫一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宣德帝这次放了关西七卫的那些高级将领一马,但并不意味着要放任关西七卫不管,而是趁势使得明军进入关西七卫。
为了强化对关西七卫的掌控,宣德帝将在沙州卫所处的敦煌设立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
沙州卫位于关西七卫的中部地域,西北有哈密卫,西南有阿端卫和曲先卫,南面是安定卫,东面是赤斤蒙古卫,东南是罕东卫。
因此,只要在敦煌城坐镇就能掌控住关西七卫的局势,与此同时还能对西域诸国进行制衡。
脱欢帖木儿等人对于宣德帝没有丝毫的办法,他们身为戴罪之人岂有反对的资格?即便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也不能表现出来,唯有先回关西再想办法应对。
其实,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要想在敦煌立足并不容易,毕竟关西与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相比已经算是境外之地,可谓“孤悬疆外”,无论是兵员招收还是物资补给都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不过对李云天来说这些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敦煌距离嘉峪关约八百里,相对于广袤的西域来说并不算太远,每年可以进行几次定期的物资补给,其余的物资可以从当地进行采购。
李云天之所以要定期给关西青龙大营运送补给,除了充盈关西青龙大营的后勤外,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关西青龙大营的后勤补给系统,为将来平定西域做准备。
对李云天来说,他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手里掌握着大量资金,而要想让关西青龙大营在关西把脚跟站稳,无疑要投入巨大的财物,这将成为骁武军的一项重要开支。
“皇上,北元太师阿鲁台已经押在午门外,请皇上定夺。”等脱欢帖木儿等人离开后,张昊走上前一步,沉声向宣德帝奏禀。
阿鲁台是辽东明军此次所擒获的鞑靼和瓦剌的最高官员,阿鲁台虽然名为太师但实际上却掌控了鞑靼的大权,在北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此人反复无常,多次进犯我大明边疆,实在是罪大恶极。”宣德帝闻言双目寒光一闪,冷冷地下达了谕令,“明日午时三刻将其斩首于菜市口,以儆效尤!”
“臣遵旨。”张昊向宣德帝一躬身,高声应道,随后退回了队列。
李云天暗中觉得有些惋惜,他觉得如果把阿鲁台放回去,那么漠北绝对会热闹非凡,阿鲁台和脱欢这对老对手一定会斗得死去活来。
不过,此次鞑靼和瓦剌进犯使得大明损失惨重,差一点就要颜面扫地,因此作为北元的太师,阿鲁台这次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
京城被围困数月,大明各地公文被阻在北直隶外,因此此次朝会上各部院大臣纷纷挑选各地送抵的重要公文禀告,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立在那里聆听着,暗中盘算着应对的办法,以给宣德帝出谋划策
“皇上,福建都司来报,自六月以来大量倭寇袭扰福建沿海州县,大肆烧杀劫掠,我军民死伤达数千人,福建都司恳请朝廷能增设守御千户所,强化海防防线。”
当张辅手里拿着一道公文向宣德帝奏禀的时候,李云天的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大明自洪武皇帝起就着手布置沿海地区的海防,在辽东到广东的漫长沿海地区设置了五十多个专门应对海上威胁的卫所,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
按照洪武帝的要求,那些沿海的每个卫所都配备有战船50艘,每船能搭载士兵50名,总兵力达到了20多万。
再加上当地驻守的那些卫所,大明已经投入了足够的兵力,岂会再新增守御千户所?而且,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明沿海的那些负责海防的卫所对那些倭寇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就算再增加更多的卫所也是徒劳。
“朝廷每年在海防上耗资甚巨,可如今竟然被倭寇接连袭扰而当地卫所束手无策只知道开口向朝廷求援,朝廷难道白白养了那么多兵?”
果然,宣德帝听了福建都司求援的这道公文后禁不住面色一寒,冷冷地向张辅说道,“传朕圣谕,福建都司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佥事防守不力,撤职查办,着军阁选调职官前往赴任,务必要守住沿海,确保百姓安危!”
“臣遵旨。”张辅闻言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给福建都司辩解,不过见宣德帝脸上浮现出了怒气,最终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向宣德帝一躬身应了下来。
这些年来,宣德帝勤恤民隐,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和睦,百姓安康,身上君威日盛,已经隐隐约约流露出了君临天下的霸气,颇有昔日永乐帝的风采,令张辅和杨士奇等朝中重臣对其日益敬畏。
以前,朝中文武重臣和言官对宣德帝喜欢促织一事是大肆进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大有宣德帝促织就要葬送大明江山的架势,使得宣德帝为此受了不少闷气。
说实话,宣德帝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对促织情有独钟但从未耽搁政务,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没有一点儿喜好,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为了彰显忠义却对此抓住不放,实在是有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难道要求坐拥天下的皇帝成为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
不过,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再拿促织去触宣德帝的霉头,原因很简单,宣德帝将那些在这件事情上聒噪的厉害的臣子相继调往了穷乡僻壤为官,满足了“为国尽忠”的愿望,这使得众臣意识到宣德帝不好招惹,不再是那个昔日任由他们“教训”的年轻天子,故而大为收敛。
如今宣德帝对福建倭患大为震怒,已经当众下了圣谕,张辅岂能再向宣德帝求情,岂不是在触犯宣德帝的威严,况且张辅也觉得福建都司在防倭一事上办事不力,竟然让倭寇如此猖獗无忌,故而也就遵从了宣德帝的旨意。
随着宣德帝的谕令,冻得嘴唇发紫的脱欢帖木儿等关西军高级将领在太和殿广场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哆哆嗦嗦地穿过广场进入了太和殿,模样看上去可怜之至。
不过,广场上没人同情脱欢帖木儿等人,如果不是李云天及时率军解了京城之围的话,那么一旦阿鲁台手下的蒙古军队攻破京城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十有八九会在战乱中有有性命之忧,而罪魁祸首正是从倒马关偷袭的关西七卫。
对于边疆的那些蛮夷首领朝中的文武百官本来就心存蔑视,如今关西七卫竟然趁火打劫,差一点危及到了京师的安危,因此对他们更是深恶痛绝,巴不得宣德帝砍了这些无信无义之人的脑袋。
“罪臣脱欢帖木儿率关西七卫众官叩见皇上,罪臣等人自知罪孽深重,恳请皇上法外开恩,饶罪臣等人一命,罪臣等人必将忠于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进入大殿后,在殿内众臣神情严肃的注视下,脱欢帖木儿率领着关西七卫的一众高级将领纷纷跪在了殿前,以头触地向宣德帝请罪。
“忠义王,朕待自恃待你们关西诸卫不薄,可你们却胆敢犯上作乱,协助北元攻打京师,实在是可恶至极!”
宣德帝闻言冷笑了一声,伸手重重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神情冷峻地斥责道,由于他的情绪有些激动,说完后不由得再度咳嗽了起来。
“罪臣等人自知罪无可恕,现在追悔莫及,望皇上开恩,罪臣等人定当戴罪立功,永保大明边疆。”脱欢帖木儿早已经预料到宣德帝的怒火,因此等宣德帝的咳嗽停息后跪在那里高声说道。
“皇上,关西诸卫虽犯下大错,但其能悬崖勒马,避免北直隶的一场战祸,也算是有悔悟之心,善莫大焉。”
听到这里,李云天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开口说道,“皇上,关西乃偏远苦寒之地,关西诸卫近些年来为我大明守疆也算是兢兢业业,虽无功绩也有苦老,这次受北元威逼利诱而行差踏错,其行可诛但其情可悯,臣觉得皇上可对其降下恩泽,让其将功折罪,以观后效。”
“皇上,臣赞同镇国公之言,西域形势纷繁复杂,战乱频发,关西诸位虽有犯上之举但终究并非其本意,其后也幡然悔悟,皇上可对其施以浩荡天恩,以展大明博大胸襟,恩服四方。”
李云天的话音刚落,杨士奇就从大殿左侧的文官队列中走出,郑重其事地向宣德帝奏禀道。
“皇上,臣附议!”紧接着,张辅和蹇义等文武重臣相继站了出来,纷纷表示了对李云天提议的支持。
其实,早在李云天率军给京城解围的当晚,就已经和张辅、杨士奇和蹇义这些宣德帝身边的近臣商议过处置关西七卫的事情。
在李云天看来,为了大明西北边疆的安宁对关西七卫要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使得关西七卫能臣服大明。
包括宣德帝在内,当时在乾清宫东暖阁的文武大员都赞成了李云天的处置方式,否则关西七卫哪里有跟李云天讨价还价的余地,肯定将会受到明军的全力围剿。
“臣等附议,皇上浩荡天恩,必能恩服四方,保大明边疆永固,创万世伟业。”见军阁、内阁和六部的领袖皆支持李云天,大殿内的文武百官随即齐刷刷地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说道。
“忠义王,朕看在众卿为尔等求情的份儿上就姑且饶恕尔等的罪责,尔等回去后要尽心经营关西,如再行差踏错,朕定当严惩不怠!”
面对着现场众臣的求情,宣德帝沉吟了一下后就势赦免了脱欢帖木儿等关西军高级将领的罪责,神情严肃地告诫道。
“皇上隆恩臣等铭记在心,绝对不敢再行悖逆之事,一心一意守卫边疆。”心中惶惶不安的脱欢帖木儿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抬起头高声向宣德帝禀告。
宣德帝闻言微微颔首,随后摆了摆手让当值的侍卫将冻得面色苍白的脱欢帖木儿等人带了下去,关西七卫一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宣德帝这次放了关西七卫的那些高级将领一马,但并不意味着要放任关西七卫不管,而是趁势使得明军进入关西七卫。
为了强化对关西七卫的掌控,宣德帝将在沙州卫所处的敦煌设立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
沙州卫位于关西七卫的中部地域,西北有哈密卫,西南有阿端卫和曲先卫,南面是安定卫,东面是赤斤蒙古卫,东南是罕东卫。
因此,只要在敦煌城坐镇就能掌控住关西七卫的局势,与此同时还能对西域诸国进行制衡。
脱欢帖木儿等人对于宣德帝没有丝毫的办法,他们身为戴罪之人岂有反对的资格?即便心中一万个不情愿也不能表现出来,唯有先回关西再想办法应对。
其实,骁武军关西青龙大营要想在敦煌立足并不容易,毕竟关西与大明的两京十三省相比已经算是境外之地,可谓“孤悬疆外”,无论是兵员招收还是物资补给都会面临不小的困难。
不过对李云天来说这些困难并不是无法克服,敦煌距离嘉峪关约八百里,相对于广袤的西域来说并不算太远,每年可以进行几次定期的物资补给,其余的物资可以从当地进行采购。
李云天之所以要定期给关西青龙大营运送补给,除了充盈关西青龙大营的后勤外,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关西青龙大营的后勤补给系统,为将来平定西域做准备。
对李云天来说,他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手里掌握着大量资金,而要想让关西青龙大营在关西把脚跟站稳,无疑要投入巨大的财物,这将成为骁武军的一项重要开支。
“皇上,北元太师阿鲁台已经押在午门外,请皇上定夺。”等脱欢帖木儿等人离开后,张昊走上前一步,沉声向宣德帝奏禀。
阿鲁台是辽东明军此次所擒获的鞑靼和瓦剌的最高官员,阿鲁台虽然名为太师但实际上却掌控了鞑靼的大权,在北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此人反复无常,多次进犯我大明边疆,实在是罪大恶极。”宣德帝闻言双目寒光一闪,冷冷地下达了谕令,“明日午时三刻将其斩首于菜市口,以儆效尤!”
“臣遵旨。”张昊向宣德帝一躬身,高声应道,随后退回了队列。
李云天暗中觉得有些惋惜,他觉得如果把阿鲁台放回去,那么漠北绝对会热闹非凡,阿鲁台和脱欢这对老对手一定会斗得死去活来。
不过,此次鞑靼和瓦剌进犯使得大明损失惨重,差一点就要颜面扫地,因此作为北元的太师,阿鲁台这次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
京城被围困数月,大明各地公文被阻在北直隶外,因此此次朝会上各部院大臣纷纷挑选各地送抵的重要公文禀告,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立在那里聆听着,暗中盘算着应对的办法,以给宣德帝出谋划策
“皇上,福建都司来报,自六月以来大量倭寇袭扰福建沿海州县,大肆烧杀劫掠,我军民死伤达数千人,福建都司恳请朝廷能增设守御千户所,强化海防防线。”
当张辅手里拿着一道公文向宣德帝奏禀的时候,李云天的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大明自洪武皇帝起就着手布置沿海地区的海防,在辽东到广东的漫长沿海地区设置了五十多个专门应对海上威胁的卫所,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
按照洪武帝的要求,那些沿海的每个卫所都配备有战船50艘,每船能搭载士兵50名,总兵力达到了20多万。
再加上当地驻守的那些卫所,大明已经投入了足够的兵力,岂会再新增守御千户所?而且,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明沿海的那些负责海防的卫所对那些倭寇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就算再增加更多的卫所也是徒劳。
“朝廷每年在海防上耗资甚巨,可如今竟然被倭寇接连袭扰而当地卫所束手无策只知道开口向朝廷求援,朝廷难道白白养了那么多兵?”
果然,宣德帝听了福建都司求援的这道公文后禁不住面色一寒,冷冷地向张辅说道,“传朕圣谕,福建都司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佥事防守不力,撤职查办,着军阁选调职官前往赴任,务必要守住沿海,确保百姓安危!”
“臣遵旨。”张辅闻言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给福建都司辩解,不过见宣德帝脸上浮现出了怒气,最终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向宣德帝一躬身应了下来。
这些年来,宣德帝勤恤民隐,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和睦,百姓安康,身上君威日盛,已经隐隐约约流露出了君临天下的霸气,颇有昔日永乐帝的风采,令张辅和杨士奇等朝中重臣对其日益敬畏。
以前,朝中文武重臣和言官对宣德帝喜欢促织一事是大肆进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大有宣德帝促织就要葬送大明江山的架势,使得宣德帝为此受了不少闷气。
说实话,宣德帝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对促织情有独钟但从未耽搁政务,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没有一点儿喜好,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为了彰显忠义却对此抓住不放,实在是有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难道要求坐拥天下的皇帝成为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
不过,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再拿促织去触宣德帝的霉头,原因很简单,宣德帝将那些在这件事情上聒噪的厉害的臣子相继调往了穷乡僻壤为官,满足了“为国尽忠”的愿望,这使得众臣意识到宣德帝不好招惹,不再是那个昔日任由他们“教训”的年轻天子,故而大为收敛。
如今宣德帝对福建倭患大为震怒,已经当众下了圣谕,张辅岂能再向宣德帝求情,岂不是在触犯宣德帝的威严,况且张辅也觉得福建都司在防倭一事上办事不力,竟然让倭寇如此猖獗无忌,故而也就遵从了宣德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