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变法之初(二)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醉枕美人最新章节!
赵国尚武,然赵律较之山东五国更为宽松。
三家分晋、赵国建国之初,赵国四周恶虎窥视,形势险恶,随时都会有亡国之危。为了养成赵人武勇的性子,赵国先祖下令,民以兵戈者无罪。也就是说,赵国民众之间的普通斗殴不能入罪,即便是动用了兵器,除非出现了人员伤亡,不然官府无需介入。只是这样的律法施行下去,到了最底层就完全变了样,几乎出现了人员伤亡,也不会让官府处理,而是宗族自行处置,就是两个宗族直接发生大的火拼,很多官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的君王,这样的官员,配上四战之国的国势,很快便养成了赵人勇武无畏的个性,民风之悍,不下秦国。赵国也凭之建立起一支实力强悍的军队,北驱胡人,南抗诸国,让赵国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屹立于强国之列。
只是天下大势,不以人为,不以人易。赵国建国数百年,那一套催生赵人武勇的赵律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毫无疑问,这套宽松的律法确实让赵人的武力雄冠诸国,但也衍生了诸多问题。就如李御身在邯郸城尉上,接到的斗殴致死案件不在少数,甚至百人以上的宗族斗殴也是屡有发生,一年亡者过千人。身为赵国都城,治安良好的邯郸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整个赵国境内会有多少骁勇之士亡于内斗,也有数以千记的犯人被送往北疆服劳役,这也是赵国北疆兵士战力雄厚的缘故。
若是在长平之战前,这点伤亡对于兵力强盛的赵国而言无关痛痒,可是如今赵国外强中干,急需赵人兵士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要是那些因斗殴而亡的赵人都来参军,赵国每年便能凭多数千赵人兵士,积年累月,不过五六年。便能拉出一个五万人的赵人军团来。
此时的赵国就像变法之前的秦国,只是赵国的国力和财势比之当初的秦国要好得多。那时的秦国面临亡国之危,不得不变法,此时的赵国虽暗藏危机,却能自主地选择变法。不会像秦国当初那样阻碍重重。主持变法的商君还被事后倒戈清算。而今赵国经历数场大战后,男丁稀少,很多赵人兵士都被遣送回乡,娶妻生子。开垦荒地,民风有了不小的改善。这样的时机,阻力自然也小了许多,正是慢慢改动那些律法的时候。
李御相信,这些触及不到贵族利益的律法改革。绝对不会引起强大的反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各个宗族的支持,毕竟无论哪个宗族都迫切地需要繁衍男丁,而变法也是可以从小处打开局面的。
之前李御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变法人选,方才没有向平原君等人进言,在他心目中,那位集法家大成的韩非无疑是最佳人选。
“将军为何事发愁?”见李御呆愣的模样,韩非还以为对方有何难事,不免关切地问了一句。他可是因李御引荐才能拜入老师名下。见李御有疑难,自然要为之一二。
“无事,不过御有一事请教先生?”得知眼前的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韩非子,李御迅速摆正了姿态,俯身行了一礼。人才是要得到尊重的。尤其是名留后世的法家大才,传闻中韩非可是因为被秦相李斯嫉妒,方才冤死狱中,虽然可能和事实有些出入。但是也更加凸显了后世之人对韩非的推崇。
“不敢,将军但问无妨?”被李御的眼神看得有些头皮发麻。韩非连忙回了一礼。在这位权势显赫的少年将军面前,即便他拜入老师门下,也没有自傲的资本,他们韩国还要仰赵国鼻息,这位将军更是亲韩的贵族。
“敢问先生,这天下律法如何?”面对这位未来改变秦律的大才,李御抱着十分的期望。律法乃一国根基,要想图霸天下,一统**,赵国必须建立起适合时代的律法,不然只会被这个时代无情的抛弃。
“此言,非不敢言。”
对于李御的问题,韩非愣了一下,接着便谦虚地回答道。如果是当初的韩觉,对于自己得意的领域,绝对会知无不言。然则拜入荀况先生门下之后,韩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前的他对很多事情都太理想化了。即便是他的那位师兄李斯,对于律法的见解也比他来得透彻,让他拜服不已,塌陷在就像棉絮一般,拼命吸收着那些如潮水般的学识,充实自己的理论。
“御不过一问,先生为我解惑一番,随意而言即可。”李御也知道刚刚拜入荀况门下的韩非还可能达不到历史上修改秦律的高度,但是他现在迫切地想知道韩非已经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有一个想法,李御想根据后世的一些知识引导一下这位律法大才,让对方少走一些弯路,也能让律法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那非便胡乱一言。”
见李御这么坚持,韩非也不好拒绝,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缓缓说道:“当今之法,优者莫过于秦律。秦律虽严,但得百姓支持,贵族追随,是以秦国蒸蒸日上,聚以鼎定天下之势。立法之者,莫过于商君、申子。商君立法,以严为之,使民畏法,是以国安。申子之法,在于造势,使君王掌群臣,群臣掌百姓,以振国势。然商君之法……”
听着韩非对当今律法的见解,李御不禁点了点头。相对于总结前人律法得失的李斯,韩非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还有所欠缺,却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这个百家争鸣的大争之世,没有一个被万人传颂的圣人,没有一个学派能得到天下士人的推崇,天下的士人都争先恐后地创立自己的学说,以图一统士林,立地成圣。因而,这年头不怕你没创新,就怕你没想法。
想来只要给韩非足够的时间,必能达到历史中的高度,李御甚至有理由相信,有了他的插手,韩非会比原先历史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毋庸置疑。
“先生有否想过,按自己的想法,改一国律法?”等韩非停了下来,李御试探着问了一句,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把握。
“此乃非一生所求。”学有所成乃是每一个士人的追求,学有所用便是每一个士人的理想,韩非费尽心思拜入荀况门下,不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学识更加丰满,将来制定出一套真正适合韩国的律法,以期让韩国真正踏上强国之路。
“如此,御正有一建议,不知先生可否一听?”见韩非肃穆的神色,李御心里已经笑了起来,鱼儿上钩了。
“愿闻其详。”
“律法之事,独自专研未必良法,唯有实践方可知其良萎。先生可从最简单的律法修改着手,必能让先生的心中理想实现。”
“不知将军所言,乃是何等律法?”听到李御委婉的说法,韩非愣了一下,便很快猜到对方的想法,想来这位少年将军对赵国律法有了念想。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这是一个上佳的学习机会,光是他自己一人专研,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律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出良萎。
“先生也知,我赵人生性彪悍,然律法宽松,时常发生斗殴之事,不少无辜百姓受其拖累。御想请先生修改一下赵国刑法,以让赵国百姓不再私斗,还赵国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即便要找韩非帮忙,李御也是说得大义凛然,这年头的士人就喜欢吃这一套,他也只不过是入乡随俗罢了。从这个刑法着手,李御和虞庆等人印证过,是变法之中阻力最小的,也是能让赵国实力增长最明显的方式。
粗略统计,赵国拥有人口三百万,每年因私斗而亡的赵人不下数千,这对于一年新生儿不过三十万的赵国而言绝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在这个战乱频繁、早婚早育、医疗条件低下的时代,婴儿的死亡率绝对不低,甚至可以说居高不下,十个婴儿中能有三个长大成人就已经很不错了,便是连王室贵族之家,婴儿的存活率也不高。也就是说,赵国一年增加的人口不过七八万,按照其中的男女比例,一年男丁增加不过四万,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便可能将其全部葬送,而因私斗而亡的赵人便达到一成以上乃至两成。像长平之战那样的大战,几乎将赵国十年增加的男丁抹平,加上赵国常备军的挑选标准,差不多让赵国数十年的元气一朝散尽,这还不算那些从小孩长大成人的时间消耗。
一旦刑法修改完毕,那么私斗的人数肯定会减少许多,只要能减少一半的人数伤亡,那赵国一年便能多出数千的壮丁。而那些壮丁又能繁衍后辈,长久算下来,绝对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目,甚至会让很多人惊讶。
“此事,非必当尽力,只是需得赵国所有律法之册,以让非通读。”知道李御是想让他帮忙,韩非也没有推脱,他也不想放过这个可以实践的机会。至于李御为何要修改刑法,如何能劝说赵国君臣同意刑法的修改,那不是韩非关心的事,他并不是赵人。
赵国尚武,然赵律较之山东五国更为宽松。
三家分晋、赵国建国之初,赵国四周恶虎窥视,形势险恶,随时都会有亡国之危。为了养成赵人武勇的性子,赵国先祖下令,民以兵戈者无罪。也就是说,赵国民众之间的普通斗殴不能入罪,即便是动用了兵器,除非出现了人员伤亡,不然官府无需介入。只是这样的律法施行下去,到了最底层就完全变了样,几乎出现了人员伤亡,也不会让官府处理,而是宗族自行处置,就是两个宗族直接发生大的火拼,很多官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的君王,这样的官员,配上四战之国的国势,很快便养成了赵人勇武无畏的个性,民风之悍,不下秦国。赵国也凭之建立起一支实力强悍的军队,北驱胡人,南抗诸国,让赵国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屹立于强国之列。
只是天下大势,不以人为,不以人易。赵国建国数百年,那一套催生赵人武勇的赵律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毫无疑问,这套宽松的律法确实让赵人的武力雄冠诸国,但也衍生了诸多问题。就如李御身在邯郸城尉上,接到的斗殴致死案件不在少数,甚至百人以上的宗族斗殴也是屡有发生,一年亡者过千人。身为赵国都城,治安良好的邯郸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整个赵国境内会有多少骁勇之士亡于内斗,也有数以千记的犯人被送往北疆服劳役,这也是赵国北疆兵士战力雄厚的缘故。
若是在长平之战前,这点伤亡对于兵力强盛的赵国而言无关痛痒,可是如今赵国外强中干,急需赵人兵士补充,便显得尤为重要。要是那些因斗殴而亡的赵人都来参军,赵国每年便能凭多数千赵人兵士,积年累月,不过五六年。便能拉出一个五万人的赵人军团来。
此时的赵国就像变法之前的秦国,只是赵国的国力和财势比之当初的秦国要好得多。那时的秦国面临亡国之危,不得不变法,此时的赵国虽暗藏危机,却能自主地选择变法。不会像秦国当初那样阻碍重重。主持变法的商君还被事后倒戈清算。而今赵国经历数场大战后,男丁稀少,很多赵人兵士都被遣送回乡,娶妻生子。开垦荒地,民风有了不小的改善。这样的时机,阻力自然也小了许多,正是慢慢改动那些律法的时候。
李御相信,这些触及不到贵族利益的律法改革。绝对不会引起强大的反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各个宗族的支持,毕竟无论哪个宗族都迫切地需要繁衍男丁,而变法也是可以从小处打开局面的。
之前李御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变法人选,方才没有向平原君等人进言,在他心目中,那位集法家大成的韩非无疑是最佳人选。
“将军为何事发愁?”见李御呆愣的模样,韩非还以为对方有何难事,不免关切地问了一句。他可是因李御引荐才能拜入老师名下。见李御有疑难,自然要为之一二。
“无事,不过御有一事请教先生?”得知眼前的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韩非子,李御迅速摆正了姿态,俯身行了一礼。人才是要得到尊重的。尤其是名留后世的法家大才,传闻中韩非可是因为被秦相李斯嫉妒,方才冤死狱中,虽然可能和事实有些出入。但是也更加凸显了后世之人对韩非的推崇。
“不敢,将军但问无妨?”被李御的眼神看得有些头皮发麻。韩非连忙回了一礼。在这位权势显赫的少年将军面前,即便他拜入老师门下,也没有自傲的资本,他们韩国还要仰赵国鼻息,这位将军更是亲韩的贵族。
“敢问先生,这天下律法如何?”面对这位未来改变秦律的大才,李御抱着十分的期望。律法乃一国根基,要想图霸天下,一统**,赵国必须建立起适合时代的律法,不然只会被这个时代无情的抛弃。
“此言,非不敢言。”
对于李御的问题,韩非愣了一下,接着便谦虚地回答道。如果是当初的韩觉,对于自己得意的领域,绝对会知无不言。然则拜入荀况先生门下之后,韩非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前的他对很多事情都太理想化了。即便是他的那位师兄李斯,对于律法的见解也比他来得透彻,让他拜服不已,塌陷在就像棉絮一般,拼命吸收着那些如潮水般的学识,充实自己的理论。
“御不过一问,先生为我解惑一番,随意而言即可。”李御也知道刚刚拜入荀况门下的韩非还可能达不到历史上修改秦律的高度,但是他现在迫切地想知道韩非已经达到了什么高度。还有一个想法,李御想根据后世的一些知识引导一下这位律法大才,让对方少走一些弯路,也能让律法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那非便胡乱一言。”
见李御这么坚持,韩非也不好拒绝,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缓缓说道:“当今之法,优者莫过于秦律。秦律虽严,但得百姓支持,贵族追随,是以秦国蒸蒸日上,聚以鼎定天下之势。立法之者,莫过于商君、申子。商君立法,以严为之,使民畏法,是以国安。申子之法,在于造势,使君王掌群臣,群臣掌百姓,以振国势。然商君之法……”
听着韩非对当今律法的见解,李御不禁点了点头。相对于总结前人律法得失的李斯,韩非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还有所欠缺,却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这个百家争鸣的大争之世,没有一个被万人传颂的圣人,没有一个学派能得到天下士人的推崇,天下的士人都争先恐后地创立自己的学说,以图一统士林,立地成圣。因而,这年头不怕你没创新,就怕你没想法。
想来只要给韩非足够的时间,必能达到历史中的高度,李御甚至有理由相信,有了他的插手,韩非会比原先历史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毋庸置疑。
“先生有否想过,按自己的想法,改一国律法?”等韩非停了下来,李御试探着问了一句,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把握。
“此乃非一生所求。”学有所成乃是每一个士人的追求,学有所用便是每一个士人的理想,韩非费尽心思拜入荀况门下,不就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学识更加丰满,将来制定出一套真正适合韩国的律法,以期让韩国真正踏上强国之路。
“如此,御正有一建议,不知先生可否一听?”见韩非肃穆的神色,李御心里已经笑了起来,鱼儿上钩了。
“愿闻其详。”
“律法之事,独自专研未必良法,唯有实践方可知其良萎。先生可从最简单的律法修改着手,必能让先生的心中理想实现。”
“不知将军所言,乃是何等律法?”听到李御委婉的说法,韩非愣了一下,便很快猜到对方的想法,想来这位少年将军对赵国律法有了念想。不过他也没有拒绝,这是一个上佳的学习机会,光是他自己一人专研,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律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出良萎。
“先生也知,我赵人生性彪悍,然律法宽松,时常发生斗殴之事,不少无辜百姓受其拖累。御想请先生修改一下赵国刑法,以让赵国百姓不再私斗,还赵国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即便要找韩非帮忙,李御也是说得大义凛然,这年头的士人就喜欢吃这一套,他也只不过是入乡随俗罢了。从这个刑法着手,李御和虞庆等人印证过,是变法之中阻力最小的,也是能让赵国实力增长最明显的方式。
粗略统计,赵国拥有人口三百万,每年因私斗而亡的赵人不下数千,这对于一年新生儿不过三十万的赵国而言绝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在这个战乱频繁、早婚早育、医疗条件低下的时代,婴儿的死亡率绝对不低,甚至可以说居高不下,十个婴儿中能有三个长大成人就已经很不错了,便是连王室贵族之家,婴儿的存活率也不高。也就是说,赵国一年增加的人口不过七八万,按照其中的男女比例,一年男丁增加不过四万,一次中等规模的战役便可能将其全部葬送,而因私斗而亡的赵人便达到一成以上乃至两成。像长平之战那样的大战,几乎将赵国十年增加的男丁抹平,加上赵国常备军的挑选标准,差不多让赵国数十年的元气一朝散尽,这还不算那些从小孩长大成人的时间消耗。
一旦刑法修改完毕,那么私斗的人数肯定会减少许多,只要能减少一半的人数伤亡,那赵国一年便能多出数千的壮丁。而那些壮丁又能繁衍后辈,长久算下来,绝对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目,甚至会让很多人惊讶。
“此事,非必当尽力,只是需得赵国所有律法之册,以让非通读。”知道李御是想让他帮忙,韩非也没有推脱,他也不想放过这个可以实践的机会。至于李御为何要修改刑法,如何能劝说赵国君臣同意刑法的修改,那不是韩非关心的事,他并不是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