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绝对主力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一五中文网 www.15zw.com,最快更新帝国争霸最新章节!
昨晚,没有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
一定要说的话,也就是反潜护卫舰发现了几个可能是潜艇的水下目标,只不过随后都确认是误报。
帝国海军在东陆心海苦心经营几十年,早就在此建立起严密的反潜网。
在差不多20年前,也就是波伊战争之前,当时忒尔共和国还没宣布永久中立,更没有在民族独立运动当中被肢解,仍然跟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克里特岛上的几座军事基地由帝国军队控制。
在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爆发之后,帝国海军抓住最后的机会,在克里特岛与玄大陆之间铺了一条海底反潜声纳基阵,而且用海底电缆连接到亚里沙大港,从而在东陆心海的西边建立起一道反潜屏障。
为了打造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帝国海军花掉了6亿金元。
因为相关经费没有获得论议两院批准,挪用退役军人抚恤金,此后还通过做假账的方式填补亏空,所以在事情败露之后,参与此事的主要官员与将领全都被送上军事法庭,连时任海运总司令的李铭博都受到牵连。
此外,这套海底声纳系统是否有价值,在当时存在很大争议。
如果不是已经完成,而且能正常运作,恐怕论议两院会下令拆掉这套系统,以节约每年上千万金元的维持费用。
等忒尔共和国宣布永久中立,以及希腊独立建国后,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
帝国海军只需盯住克里特岛东北,也就是与卡尔帕索斯岛之间的海峡,就能阻止西陆集团的潜艇进入东陆心海。
因为卡索斯海峡非常浅,平均水深不到100米,不适合潜艇活动,所以盯防的难度不是很大。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在东陆心海的反潜压力并不是很大。
随后的20年,帝国海军能够牢牢的控制东陆心海,并且前出到北夕落洋,与此有密切关系。
此外,在运行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当中,帝国海军掌握了很多的搜潜与反潜经验,还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维护与管理系统,对后来部署运行另外几套海底声纳系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也就是这套海底声纳系统,让帝国海军不肯放弃东陆心海。
如果没有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只是来自潜艇的威胁,就足以逼迫帝国海军放弃在东陆心海部署舰队的念头。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西陆集团那些搭载了重型反舰导弹的潜艇能够突破这道反潜网,向西航行300多千米,就能够用射程达到500千米的重型反舰导弹,对东陆心海里活动的帝国舰队发起饱和攻击。
显然,在受到潜艇威胁的情况下,舰队根本没办法全力防空。
有这道反潜网,只需要安排几艘大型攻击潜艇,就能够把敌人的潜艇挡在西边。
这样一来,舰队就能够安心执行其他作战任务。
再说,如果真要从东陆心海撤军,哪怕是为了保密,都得拆掉铺在海底的声纳,而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只是现在,李深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吃早饭的时候,他下了一道命令,把升空巡逻的防空战斗机翻倍,由平常的4架增加到8架,而且2艘航母都必须让4架“战-9b”处于最高战备状态,不但要挂上导弹,还要让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面,而且至少要让2架停留在弹射点上,确保在接到命令之后能够立即弹射升空。
此外,还需要增派1架“指-6c”,派往舰队西北150千米处。
这样一来,就能够跟部署在舰队西北与西面450千米外的2架“指-6c”重合,确保不会漏过任何可疑的目标。
最后,就是让所有战斗机飞行员做好准备。
如果一定要李深智做出选择,他更愿意相信舰载战斗机,而不是战斗群里的几艘防空巡洋舰。
其实,“战-9”就是为对抗“饱和攻击”研制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着手设计之前,帝国海军只给“战-9”定下一个具体的战术指标,准确说是必须达到的战术性能。
在接到命令后紧急升空,用15分钟飞行500千米,再用搭载的远程导弹拦截150千米之外的轰炸机。从舰队防空指挥中心下达命令算起,到用导弹击落轰炸机,总共用时绝不能超过20分钟。
当然,这个要求可以说是非常的苛刻,到了几乎无法实现的地步。
不说别的,空军最先进的截击机,也无法做到,更别说为了部署到航母上必须牺牲部分性能的舰载战斗机。
搞到最后,海军也只是把时间限制放宽到25分钟。
显然,这绝对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这个25分钟,其实是在反复推演之后得出的结论。
哪怕是最理想情况,即舰载预警机前出到400千米之外,而且雷达对高空飞行的轰炸机拥有不低于450千米的探测距离,在发现轰炸机后立即发出战斗警报,而轰炸机将在距离航母500千米的地方发射反舰导弹,那么留给舰载战斗机赶过去拦截的时间,满打满算总共就只有25分钟。
亚音速轰炸机飞行350千米,最多只需要25分钟!
当然,通过提前部署战斗机,能缩短截击时间,可是来袭的也有可能是飞行速度更快的超音速轰炸机。
总而言之,“战-9”从一开始就按照截击机在设计。
用海军航空兵自己的话来说,“战-11”是战斗机当中的截击机,而“战-9”就是截击机当中的战斗机。
可见,为了达到海军提出的性能指标,在设计的时候是无所不用其极。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采用了可变后掠翼。
当然,这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同时具备低空低速性能与高空高速性能,唯一能够采用的方案。
这是帝国海军积极采购“战-9b”,并且为“战-9a”更换发动机的关键所在。
此外,就是采用了至今都独一无二的火控系统。
“战-9”不但有当今功率最大的机载火控雷达,还拥有最复杂的火控系统,能同时控制6枚远程空空导弹,攻击同一个扇面内的6个目标,由此成为全球第一种具备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战斗机。
当然,雷达与火控系统只是基础。
为了让“战-9”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截击机,能够在超远距离上朝携带反舰导弹,有巨大威胁的轰炸机开火,帝国海军还投入巨资研制了全球第一种远程空空导弹,也就是最大射程接近200千米,动力射程都有150千米的kk-9“猎隼”。其最新的改进型,甚至具备了主动自导能力。
其实,kk-9是“战-9”专用空空导弹。
因为是海军投资研制的远程空空导弹,需要跟雷达配套使用,还采用的海军的接口,所以帝国空军一直没有采购与装备这种导弹,而且一直以远程空空导弹的命中率太低为由,拒绝发展类似型号的导弹。
严格说来,其实是空军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kk-9在对付战斗机的时候,命中率确实不高,主要是机动性不够好,而且中段的飞行时间太长,战斗机通过转向就能摆脱。
所幸的是,对付轰炸机,特别是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kk-9的命中率并不低。
要说的话,kk-9主要对付的也就是攻击机,不是战斗机。
与海军比,就算空军需要截击机,可对付的不是轰炸机,至少不存在需要在上百千米之外朝轰炸机开火的需求。
帝国本土所遭受的战略威胁,主要是中远程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而不是挂着炸弹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
对于那些挂着巡航导弹的轰炸机而言,在150千米之外开火与在80千米之外开火,并没有本质区别。这就是,跟巡航导弹动辄超过1000千米的射程相比,空空导弹的那点射程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在帝国周边国家当中,也没有性能先进的轰炸机可用。
有这个实力的,其实是在东望洋对岸的纽兰共和国。
因为欠缺前进基地,所以纽兰共和国的战略轰炸机,主要针对在其本土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特别是在霍瓦依群岛那边,而在该方向上担负防御任务的主力,在上次大战之后就是帝国海军。
如果需要,也是动用部署在陆上机场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可见,在本土防御方面,帝国空军对远程截击的需求并不是很高。
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开发第四代战斗机的时候,直接放弃远程截击机,把截击任务交给了“战-11”。
依靠“战-9”与kk-9这对组合,帝国海军第一次拥有值得信赖,而且足够强大的远程截击能力。
在理论上,1个小队的4架“战-9b”就能够应付一个方向上的威胁。
这就是,kk-9d在对付轰炸机这类大型目标的时候,命中率可达80%,4架“战-9b”挂在的导弹,在理论上能拦截19到20架轰炸机。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时候,西陆集团往往会保证在一个方向上,能够投入60到80枚重型反舰导弹。按照每架轰炸机携带6枚导弹,以及导弹有80%的完好率,60%的突防率为标准,那么在一个方向,就至少需要出动大约20架轰炸机。
这些数据绝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演习得出的结论。
当然,也有军情局等情报机构的功劳。
此外就是,为了提高突击行动的成功概率,西陆集团往往在2个方向,甚至3个方向上同时发动进攻。
显然,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航母战斗群进入战斗状态之后,必须得在航母上保留一个小队的“战-9b”。
只要及时发现来袭的轰炸机,那么4架“战-9b”足够完成截击任务。
2艘航母,总共8架战斗机,加上已经升空的4架,最多能同时应付来自3个方向上的威胁。
受交战区域的限制,在东陆心海,最多也只需要应付来自3个方向的威胁。
西北的爱琴海,西边的中陆心海,以及西南的北玄地区。
当然,得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敌人没有派战斗机护航,或者说没有安排战斗机前出夺取制空权。
不然的话,12架防空战斗机肯定不够用。
其实,这也是李深智担心的地方,要不然,他也不会下令让所有战斗机飞行员做好出击准备。
要说担心,其实也有点过头。
如果敌人派战斗机前出护航,必然会暴露作战意图,而且在后面跟进的轰炸机肯定无法及时投射反舰导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飞往攻击区域,也就有更多时间出动更多的舰载战斗机。
其实,这也是很常见的交战方式。
在设计航母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各种极端情况,即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安排最多的战斗机升空。
这是帝国海军一直坚持建造大型航母,而且航母越造越大的关键所在。
因为航母越大,飞行甲板的面积才足够大,也才能让足够多的战斗机在飞行甲板上处于待命状态。
按帝国海军的理论,只要是技术允许,而且效费比不是太差,航母是越大越好。
“薛远征”级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8万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超过10万吨,而计划当中的下一代航母,至少会增加15%,满载排水量很有可能达到12万吨,综合战斗力提升三成以上。
当然,航母到底要多大,同样有科学依据。
在以出动为主,并且保留回收战斗机的能力时,首要任务是舰队防空,“薛远征”级能在飞行甲板上摆放16架“战-9b”,并且让其中的12架处于战备状态,另外4架能够在放飞第一批4架之后的15分钟之内做好升空准备,也就是补充燃油、挂载弹药与完成必要检查工作。
其实,这也是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至少搭载2个战斗机中队,总共拥有20架重型战斗机的关键所在。
算上已经派出去的4架,刚好能够把20架战斗机全都用上。
单纯从防空的角度来看,哪怕是再搭载一些战斗机,因为没办法在遭到攻击之前将其全部派出去,所以没多大意义。
因为往往要同时执行防空任务与护航任务,所以通常情况下,一个甲级舰载航空兵联队会有3个中队的重型战斗机,至少都有24架,最多可达到30架,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增加到36架。
这次,2艘“薛远征”级各搭载了24架“战-9b”。
不是说防空不重要,而是离亚历山大港并不远,随时可以从部署在那边的岸基航空兵抽调防空战斗机。
现在的问题是,靠这48架,准确说是可以出动的36架“战-9b”,能顶住即将到来的空中打击吗?
昨晚,没有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
一定要说的话,也就是反潜护卫舰发现了几个可能是潜艇的水下目标,只不过随后都确认是误报。
帝国海军在东陆心海苦心经营几十年,早就在此建立起严密的反潜网。
在差不多20年前,也就是波伊战争之前,当时忒尔共和国还没宣布永久中立,更没有在民族独立运动当中被肢解,仍然跟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克里特岛上的几座军事基地由帝国军队控制。
在第一次民族独立运动爆发之后,帝国海军抓住最后的机会,在克里特岛与玄大陆之间铺了一条海底反潜声纳基阵,而且用海底电缆连接到亚里沙大港,从而在东陆心海的西边建立起一道反潜屏障。
为了打造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帝国海军花掉了6亿金元。
因为相关经费没有获得论议两院批准,挪用退役军人抚恤金,此后还通过做假账的方式填补亏空,所以在事情败露之后,参与此事的主要官员与将领全都被送上军事法庭,连时任海运总司令的李铭博都受到牵连。
此外,这套海底声纳系统是否有价值,在当时存在很大争议。
如果不是已经完成,而且能正常运作,恐怕论议两院会下令拆掉这套系统,以节约每年上千万金元的维持费用。
等忒尔共和国宣布永久中立,以及希腊独立建国后,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价值。
帝国海军只需盯住克里特岛东北,也就是与卡尔帕索斯岛之间的海峡,就能阻止西陆集团的潜艇进入东陆心海。
因为卡索斯海峡非常浅,平均水深不到100米,不适合潜艇活动,所以盯防的难度不是很大。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在东陆心海的反潜压力并不是很大。
随后的20年,帝国海军能够牢牢的控制东陆心海,并且前出到北夕落洋,与此有密切关系。
此外,在运行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当中,帝国海军掌握了很多的搜潜与反潜经验,还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维护与管理系统,对后来部署运行另外几套海底声纳系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也就是这套海底声纳系统,让帝国海军不肯放弃东陆心海。
如果没有这套海底声纳系统,只是来自潜艇的威胁,就足以逼迫帝国海军放弃在东陆心海部署舰队的念头。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西陆集团那些搭载了重型反舰导弹的潜艇能够突破这道反潜网,向西航行300多千米,就能够用射程达到500千米的重型反舰导弹,对东陆心海里活动的帝国舰队发起饱和攻击。
显然,在受到潜艇威胁的情况下,舰队根本没办法全力防空。
有这道反潜网,只需要安排几艘大型攻击潜艇,就能够把敌人的潜艇挡在西边。
这样一来,舰队就能够安心执行其他作战任务。
再说,如果真要从东陆心海撤军,哪怕是为了保密,都得拆掉铺在海底的声纳,而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只是现在,李深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吃早饭的时候,他下了一道命令,把升空巡逻的防空战斗机翻倍,由平常的4架增加到8架,而且2艘航母都必须让4架“战-9b”处于最高战备状态,不但要挂上导弹,还要让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面,而且至少要让2架停留在弹射点上,确保在接到命令之后能够立即弹射升空。
此外,还需要增派1架“指-6c”,派往舰队西北150千米处。
这样一来,就能够跟部署在舰队西北与西面450千米外的2架“指-6c”重合,确保不会漏过任何可疑的目标。
最后,就是让所有战斗机飞行员做好准备。
如果一定要李深智做出选择,他更愿意相信舰载战斗机,而不是战斗群里的几艘防空巡洋舰。
其实,“战-9”就是为对抗“饱和攻击”研制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着手设计之前,帝国海军只给“战-9”定下一个具体的战术指标,准确说是必须达到的战术性能。
在接到命令后紧急升空,用15分钟飞行500千米,再用搭载的远程导弹拦截150千米之外的轰炸机。从舰队防空指挥中心下达命令算起,到用导弹击落轰炸机,总共用时绝不能超过20分钟。
当然,这个要求可以说是非常的苛刻,到了几乎无法实现的地步。
不说别的,空军最先进的截击机,也无法做到,更别说为了部署到航母上必须牺牲部分性能的舰载战斗机。
搞到最后,海军也只是把时间限制放宽到25分钟。
显然,这绝对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这个25分钟,其实是在反复推演之后得出的结论。
哪怕是最理想情况,即舰载预警机前出到400千米之外,而且雷达对高空飞行的轰炸机拥有不低于450千米的探测距离,在发现轰炸机后立即发出战斗警报,而轰炸机将在距离航母500千米的地方发射反舰导弹,那么留给舰载战斗机赶过去拦截的时间,满打满算总共就只有25分钟。
亚音速轰炸机飞行350千米,最多只需要25分钟!
当然,通过提前部署战斗机,能缩短截击时间,可是来袭的也有可能是飞行速度更快的超音速轰炸机。
总而言之,“战-9”从一开始就按照截击机在设计。
用海军航空兵自己的话来说,“战-11”是战斗机当中的截击机,而“战-9”就是截击机当中的战斗机。
可见,为了达到海军提出的性能指标,在设计的时候是无所不用其极。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采用了可变后掠翼。
当然,这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同时具备低空低速性能与高空高速性能,唯一能够采用的方案。
这是帝国海军积极采购“战-9b”,并且为“战-9a”更换发动机的关键所在。
此外,就是采用了至今都独一无二的火控系统。
“战-9”不但有当今功率最大的机载火控雷达,还拥有最复杂的火控系统,能同时控制6枚远程空空导弹,攻击同一个扇面内的6个目标,由此成为全球第一种具备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战斗机。
当然,雷达与火控系统只是基础。
为了让“战-9”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截击机,能够在超远距离上朝携带反舰导弹,有巨大威胁的轰炸机开火,帝国海军还投入巨资研制了全球第一种远程空空导弹,也就是最大射程接近200千米,动力射程都有150千米的kk-9“猎隼”。其最新的改进型,甚至具备了主动自导能力。
其实,kk-9是“战-9”专用空空导弹。
因为是海军投资研制的远程空空导弹,需要跟雷达配套使用,还采用的海军的接口,所以帝国空军一直没有采购与装备这种导弹,而且一直以远程空空导弹的命中率太低为由,拒绝发展类似型号的导弹。
严格说来,其实是空军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kk-9在对付战斗机的时候,命中率确实不高,主要是机动性不够好,而且中段的飞行时间太长,战斗机通过转向就能摆脱。
所幸的是,对付轰炸机,特别是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kk-9的命中率并不低。
要说的话,kk-9主要对付的也就是攻击机,不是战斗机。
与海军比,就算空军需要截击机,可对付的不是轰炸机,至少不存在需要在上百千米之外朝轰炸机开火的需求。
帝国本土所遭受的战略威胁,主要是中远程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而不是挂着炸弹执行轰炸任务的轰炸机。
对于那些挂着巡航导弹的轰炸机而言,在150千米之外开火与在80千米之外开火,并没有本质区别。这就是,跟巡航导弹动辄超过1000千米的射程相比,空空导弹的那点射程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在帝国周边国家当中,也没有性能先进的轰炸机可用。
有这个实力的,其实是在东望洋对岸的纽兰共和国。
因为欠缺前进基地,所以纽兰共和国的战略轰炸机,主要针对在其本土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特别是在霍瓦依群岛那边,而在该方向上担负防御任务的主力,在上次大战之后就是帝国海军。
如果需要,也是动用部署在陆上机场的重型舰载战斗机。
可见,在本土防御方面,帝国空军对远程截击的需求并不是很高。
不然的话,也不会在开发第四代战斗机的时候,直接放弃远程截击机,把截击任务交给了“战-11”。
依靠“战-9”与kk-9这对组合,帝国海军第一次拥有值得信赖,而且足够强大的远程截击能力。
在理论上,1个小队的4架“战-9b”就能够应付一个方向上的威胁。
这就是,kk-9d在对付轰炸机这类大型目标的时候,命中率可达80%,4架“战-9b”挂在的导弹,在理论上能拦截19到20架轰炸机。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时候,西陆集团往往会保证在一个方向上,能够投入60到80枚重型反舰导弹。按照每架轰炸机携带6枚导弹,以及导弹有80%的完好率,60%的突防率为标准,那么在一个方向,就至少需要出动大约20架轰炸机。
这些数据绝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演习得出的结论。
当然,也有军情局等情报机构的功劳。
此外就是,为了提高突击行动的成功概率,西陆集团往往在2个方向,甚至3个方向上同时发动进攻。
显然,这才是关键所在。
在航母战斗群进入战斗状态之后,必须得在航母上保留一个小队的“战-9b”。
只要及时发现来袭的轰炸机,那么4架“战-9b”足够完成截击任务。
2艘航母,总共8架战斗机,加上已经升空的4架,最多能同时应付来自3个方向上的威胁。
受交战区域的限制,在东陆心海,最多也只需要应付来自3个方向的威胁。
西北的爱琴海,西边的中陆心海,以及西南的北玄地区。
当然,得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敌人没有派战斗机护航,或者说没有安排战斗机前出夺取制空权。
不然的话,12架防空战斗机肯定不够用。
其实,这也是李深智担心的地方,要不然,他也不会下令让所有战斗机飞行员做好出击准备。
要说担心,其实也有点过头。
如果敌人派战斗机前出护航,必然会暴露作战意图,而且在后面跟进的轰炸机肯定无法及时投射反舰导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飞往攻击区域,也就有更多时间出动更多的舰载战斗机。
其实,这也是很常见的交战方式。
在设计航母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各种极端情况,即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安排最多的战斗机升空。
这是帝国海军一直坚持建造大型航母,而且航母越造越大的关键所在。
因为航母越大,飞行甲板的面积才足够大,也才能让足够多的战斗机在飞行甲板上处于待命状态。
按帝国海军的理论,只要是技术允许,而且效费比不是太差,航母是越大越好。
“薛远征”级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8万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超过10万吨,而计划当中的下一代航母,至少会增加15%,满载排水量很有可能达到12万吨,综合战斗力提升三成以上。
当然,航母到底要多大,同样有科学依据。
在以出动为主,并且保留回收战斗机的能力时,首要任务是舰队防空,“薛远征”级能在飞行甲板上摆放16架“战-9b”,并且让其中的12架处于战备状态,另外4架能够在放飞第一批4架之后的15分钟之内做好升空准备,也就是补充燃油、挂载弹药与完成必要检查工作。
其实,这也是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至少搭载2个战斗机中队,总共拥有20架重型战斗机的关键所在。
算上已经派出去的4架,刚好能够把20架战斗机全都用上。
单纯从防空的角度来看,哪怕是再搭载一些战斗机,因为没办法在遭到攻击之前将其全部派出去,所以没多大意义。
因为往往要同时执行防空任务与护航任务,所以通常情况下,一个甲级舰载航空兵联队会有3个中队的重型战斗机,至少都有24架,最多可达到30架,在必要的时候甚至会增加到36架。
这次,2艘“薛远征”级各搭载了24架“战-9b”。
不是说防空不重要,而是离亚历山大港并不远,随时可以从部署在那边的岸基航空兵抽调防空战斗机。
现在的问题是,靠这48架,准确说是可以出动的36架“战-9b”,能顶住即将到来的空中打击吗?